2018年10月贵州省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编辑整理: 贵州自考网 发表时间: 2022-07-22 【大 中 小】 点击数: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心理学》试题和答案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A. 内容效度
B. 构想效度
C. 预测效度
D. 效标关联效度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2题 造成压力的最主要的来源是()
A. 焦虑
B. 人际关系
C. 挫折
D. 学业失败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3题 动机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
A. 需要
B. 诱因
C. 诱因和需要
D. 需要和诱因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4题 个体与他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其原因是()
A. 社会惰化
B. 社会助长
C. 社会干扰
D. 群体极化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5题 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的人是()
A. 心胸狭窄的人
B. 自信乐观的人
C. 自强不息的人
D. 开拓创新的人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6题 以下哪项属于理论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A. 生理唤醒
B. 咨询心理学
C. 法律心理学
D. 组织心理学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7题 个体通常在()产生性机能,并在这一时期逐渐达到成熟。
A. 儿童期
B. 青春期
C. 成年初期
D. 成年期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8题 智力的二因素说的提出者是()
A. 斯皮尔曼
B. 卡特尔
C. 斯腾伯格
D. 达斯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9题 主要是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
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 横断研究法
B. 纵向研究法
C. 群体序列研究法
D. 个案研究法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0题 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叫()
A. 操作能力
B. 社交能力
C. 创造能力
D. 特殊能力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1题 心理学和哲学都把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二者所讲的意识内涵却不尽相同。不属于心理学所讲的意识的是()
A. 意识的内容
B. 意识的构成要素
C. 意识流
D. 意识是心理的高级层次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2题 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是()
A. 实验心理学
B. 人格心理学
C. 心理测量学
D. 发展心理学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3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弗洛伊德
B. 罗杰斯
C. 皮亚杰
D. 詹姆斯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4题 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受到人们期待的事物,都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这是()
A. 随意后注意
B. 意识
C. 不随意注意
D. 随意注意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5题 一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智商间的平均相关达0.86,而一同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智商间的平均相关只有0.60,这说明()
A. 环境对智力有影响
B. 遗传因素对智力有影响
C. 学校教育对智力有影响
D. 社会因素对智力有影响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6题 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想和行动,这个人得的是()
A. 恐惧症
B. 抑郁症
C. 强迫症
D. 创伤后应激症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7题 当人们需要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发挥注意的()
A. 选择功能
B. 调节功能
C. 维持功能
D. 保护功能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8题 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叫()
A. 社会性动机
B. 外在动机
C. 生理性动机
D. 主导动机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19题 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是()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想像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20题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这叫()
A. 知觉的整体性
B. 知觉的选择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 知觉的恒常性
【正确答案】 A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第1题 群体思维
【正确答案】 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 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叫做群体思维。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3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2题 口语报告法
【正确答案】 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 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3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3题 概括
【正确答案】 概括:是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3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4题 差别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 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你的答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第1题 知觉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答:知觉的主要特征有: (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 的整体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 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3)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 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看同一件物品,它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与形状是不同的, 但我们还把它看成同一个物品。再如,你的老师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换了另外的衣服,形象每天 不同,但你总能认得是他。这种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与 颜色恒常性。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5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2题 简述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正确答案】 答:(1)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 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2)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 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需要 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3)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5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3题 动机分为哪几种?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正确答案】 答:(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的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和文化的需要。当某种需要没有 得到满足时,相应的动机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各种活动的动机。因此,依 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动机划分为不同的种类:①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②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③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2)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饥、渴、缺氧、母性、性欲、排泄、疼痛等,这些 都是保证有机体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生理性动机。生理性需要得到满足后,相应的生理性动机水平 便趋于下降。 社会性动机推动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团体,并在其中获得认可、地位与成功感。社会性动机 是人的某些高级需要所产生的,所以,如果社会性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虽然不会危及人的生命,但 却有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出现某种心理障碍。如交往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会使人倍觉孤独,并有可 能进一步出现心理障碍。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5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4题 简述非言语沟通的类型和功能。
【正确答案】 答: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说和写(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副语言)、 身体空间和表情等。它倾向于强调情感和形象状态的交流,以及它们对双方轮流谈话的整合。 (1)表情:这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理解和判断他人的 情感、态度,学会辨认表情所流露的真实情感,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内容。 (2)眼行为:这是表达情感信息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功能有: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 (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 (4)服饰:服饰可以为沟通者传达信息,也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 (5)讲话风格: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有关群体成员的信息。 (6)人际空间:这是表露人际关系的“语言”,也能传递大量的情感信息。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5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5题 人的整个睡眠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脑电波的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答: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第一阶段为过 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在这一阶段,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 变松弛,体温下降。这个阶段脑电波为α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 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为4~7cps的θ波。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δ波为主,他的频 率慢到4cps以下,而振幅极大。人们通常要用半小时达到这一阶段,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 时出现。再停留约半小时,然后到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个阶段之所 以得名,是因为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快速眼动,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 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5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6题 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正确答案】 答: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1)主要观点:①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②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2)特征:①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②因为他们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故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你的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案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
第1题 请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位公安局长正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急冲冲跑来一个小孩,很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
我爸爸吵起来了。”那位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
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一则很简单的常识性问题竟使许多成人颇犯踌躇,难以判断。
其实,答案很简单:公安局长是女的,吵架的一位是公安局长的丈夫,小孩的爸爸;另一位是公安局
长的爸爸,小孩的外公。为什么那么多人一时解答不出呢?
【正确答案】 答: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思维定势”。指由一定的活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准 备状态,它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即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 较固定的方式去认知事物或做出行为反应。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人们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过去的经验有密 切联系。思维定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思维定势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能使人运用以往解决问 题的方法迅速地解决当前问题,认识当前事物,所以可大大节约时间,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而在消 极的思维定势影响下,人们往往不顾具体情况,盲目误用某种特定的经验,试图以一定的模式解决所 遇到的同类问题,它影响到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如上例按照人们已往的经验,公安局长往往是 男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影响问题的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积极的思维定势,又要注意克服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6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2题 分析比较舒茨的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论述题三道题选做两道)
【正 确答案】 答:人际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表露人际关系的“语言”,也能传递大量的情感信息。例如,通常情况下,人际关系亲密则相互之间具有较近的人际距离,人 际空间比较小;而人际关系疏远则相互之间具有较远的人际距离,人际空间比较大。人际距离所传达的意义也具有文化特色,受环境的限制,比如,有的民族喜欢在 交谈时双方保持近距离,而另一些民族则与之相反。通常情况下,陌生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会较大,但在特定情况下则不一样,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或在拥挤的电梯 上,这时,人们由于彼此的距离太近,会产生紧张感,所以他们会避免目光接触或面对面地站在一起。 在现代拥挤的社会里,讲究礼貌包含着尊重和维护人们各自的领域感这一心理行为法则。 当然,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人们之间也就有不同的界限和距离。一般可分为亲密的、私人的、礼貌的、一般的陌生的、敌意的等五种水平。霍尔博士认为亲密 的关系可以十四厘米到十六厘米以内为标准,像情人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等。 五十厘米之间的交谈多见于相识熟人的关系,礼貌的关系,可见于相互握手等动作。而相互敌视的关系如果距离太近,双方都会有不安感,容易引起防卫性进攻。 在拥挤的车上或其他公共场所,我们应尽量保持直立不动的姿态。以免碰到别人的身体,如果碰到了,我们一定要赶紧移开,表示对不起。因为太挤了我无意侵犯你 的空间。 还有,我们切勿盯着别人看,一般地看过一眼之后要把眼光马上移开。 一般情况下,礼貌的距离不宜太远,也不宜太近。近的为1米左右,像顾客和服务员的关系;远的在2米左右,像正常的社会谈话,业务往来,接待来访者等。 最后是讲话和听者的距离,像讲课,开会训话,讨论等,都有合适的距离。比如政治家的讲演一般应距观众七米以上。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6 分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3题 论述社会刻板效应。
【正 确答案】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集在一起,所以,在进行 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也往往将聚集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 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例如,人们通常觉得英国人有绅士风度、聪 明、因循守旧、爱传统、保守,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日本人善于模仿、进取、尚武、有野心,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等等。
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 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社会刻板印象之所以会形成,主要的原因有:(1)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推论;(2)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 标,因而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3)接触机会的限制,人们通过间接方式得到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又由于缺乏直接接触的机会,因而印象难以改 变;(4)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刻板常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发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快速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5)自然环境和文化背 景的影响等。
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要的信息。但它又往往造成社会知觉中的以偏赅全和固着反应模式,使社会知觉出现偏差。
当然,社会刻板印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刻板印象的性质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你的答案】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贵州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