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贵州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http://zsksy.guizhou.gov.cn/)为准 登录  网站导航

贵州自考网

自考热线:400-0929-629

2020年贵州自考中外音乐史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  贵州自考网 发表时间:  2020-05-26   【   点击数:

中外音乐史--名词解释(一) 

1、贾湖骨笛 1984年至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遗址中的墓葬群,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距今九千多年至七千八百年上下。分为早、中、晚三个历史时期和三种类型:

早期,距今约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上下,出土两支骨笛,一支开有五孔,另一只开有六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距今八千六百年上下至八千二百年上下,出土十四支骨笛,除两支残损外,其余均为七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年上下至七千八百年上下,出土七支骨笛,除四支残损外,其余的三支,两支为七孔,另一支是八孔,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和七声之外的一些变化音。

    早期的两支骨笛是迄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管身最为完整,是这一时期音乐性能和制作水平最高的管乐器。

    中期的M282:20、21两支骨笛,是所见历史上最早的雌雄笛,制作工艺精细,试奏音准很好,音色清润。 

    2、六乐 亦称六代乐舞。即原始氏族社会传为黄帝之乐的《云门》、传为帝尧的《咸池》、传为帝舜之乐的《韶》和奴隶社会禹的《夏》、商汤的《濩》、周武王的《武》。周代制定礼乐,六代乐舞用于郊庙祭祀。以《云门》用于祭天、《大咸》用于祭地、《大韶》用于祭四望、《大夏》用于祭山川、《大濩》用于享先妣、《大武》用于享先祖。 

    3、律吕 即十二律中的六律、六吕,律吕也是十二律的又称。十二律中的单数律位,称作

律,又称阳律;十二律中的双数律位,称作吕,又称阴吕。因双数的六吕位于单数的六律之间,故六吕又称作六间;又因金文(殷、周钟鼎等器物所铸文字)的"同”字写法与后世的"吕”字写法相同,而有了六吕和六同两种写法并存的情况。 

六律 

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六吕或六同 

 

    4、八音 中国传统乐器分类法。西周出现的按八种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多乐器的分类方法,称之为八音。金-钟、铙,石-磬,土-埙、缶,革-鼓、鼗,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竽,竹-箫、篪。 

    5、乐悬 西周礼乐制度,规定了钟、磬等乐器的悬挂数量和排列方位等,体现了等级的高下。《周礼·春官·大司乐》:"正乐悬之位:王宫悬(四面)、诸侯轩悬(三面)、卿大夫判悬(即宫悬之半,二面)、士特悬(一面)。” 

    6、旋宫转调 是指宫调系统中的调高(宫)转换和调式(调)转换。《礼记·礼运》有:"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即十二律以此作为宫音构成不同音高的音阶。"旋相为宫”就是旋宫。旋宫是指调高的转换;转调是指调式的转换。 

    7、九歌 原为楚国地区民间祭祀歌曲,由十一首楚声歌曲组成,歌词经过诗人屈原整理,为《楚辞》名篇之一。 

    8、协律都尉 汉乐府乐官职称。汉武帝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主持乐府工作。历代有设协律部、协律中郎将等,名称不同,品级亦不同。 

    9、曾侯乙编钟 1978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年代为战国初期(公元前433年前后)。共出土编钟六十四枚(楚王镈一件不计),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上层十九枚钮钟,其中十三枚体制一致的为一套,余六枚是不成套的散钟;中、下两层是四十五枚,实为三套编钟(其中的两套相同,只是其中一套缺少一钟)。每钟两音,在击处(隧部和鼓部)标明音名。钟体刻有错金铭文二千八百余字,标明音名及其所在律位。编钟制作工艺精美,音质、音准良好。四套编钟均有连续的半音音列构成完备的十二律,可旋宫转调,适于演奏比较复杂的乐曲。钟铭中有不少已失传的乐律学内容,它的发现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对重新认识我国音乐文化在先前时期的高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0、京房 本姓李,字君明,西汉时律学家。为解决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不能回到黄钟律,而继续上下相生推演为六十律,虽未合实用,但他对平均律的探索启发了后来者。他发现管律的计算存在"竹声不可以度调”问题,而制成十三弦"准”,推进了乐律的精确计算。他改良的羌笛由四孔增加为五孔,能胜任了五声音阶乐曲的演奏。

11、广陵散 琴曲,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的但曲中即见此曲。今存琴曲《广陵散》是写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最早的谱本为明代《神奇秘谱》(1425)所载。 

    12、但歌 产生于汉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后运用于相和歌中,由一人领唱,众人唱和,不用乐器伴奏。 

    13、三调 即相和歌、清商乐中的平调、清调、瑟调三种常用的调式。最初,相和歌是按平、清、瑟三调作乐曲的归类,后来又增加了楚调和瑟调,"总谓之相和调”(旧唐书·音乐志)。《魏书·乐志》载陈仲儒的奏议说:"平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瑟调以角为主。”(另有不同版本记为瑟调以宫为主,平调以角为主)今人对三调的音阶调式结构理解分歧,一般认为其中的宫、商、角是指同均的三种调式。 

    14、《碣石调·幽兰》 古琴曲,南朝陈丘明(493-590)传谱。又名《倚兰》,《琴操》说,孔子自卫返鲁,见谷中芗兰独茂,自伤不逢时而作。曲谱是古琴早期的文字谱式,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也是唯一存世的古琴文字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5、奚琴 我国最早出现的拉弦乐器,有两弦,以竹片擦弦作声。出自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库莫奚,称奚琴,亦写作嵇(xi)琴。 

    16、《声无哀乐论》 三国魏嵇康的音乐美学论著。认为音乐只有形式美,如:大小、单复、高埤、猛静、舒疾的变化、对比;并不表现人的思想、道德和哀乐之情,人的感情是出自客观的外物影响。他说:"心之于声,名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他否认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和音乐对人的思想影响,显然是片面的。但他重视音乐的形式美和美感作用,重视表现人的自然性情,反对儒家礼乐对人的束缚和把音乐作为名教的工具,则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音乐美学论著。 

    17、坐部伎 唐代宫廷燕乐,按表演方式、节目内容和乐工技艺的高低划分为坐部和立部两个类别。坐部伎在堂上表演,与立部伎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乐伎一般是三至十余人,技艺水平较高,丝竹清歌,风格闲雅。 

    18、燕乐二十八调 隋、唐至辽、宋间宫廷燕乐及民间俗乐所用的宫调。亦称俗乐二十八调,简称二十八调。历史上二十八调就存在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隋唐燕乐是四均(四种调高),每均七调(七种调式)而得二十八调;另一种解释为七均,每均四调而得二十八调。由于有关理论不存,隋唐时燕乐二十八调的音位不能确知。 

    19、《乐书》 宋陈旸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大型音乐百科著作。始编于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历时近40年成书,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首次刊行。全书200卷,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共95卷,摘录《礼记》等10种经书文字,并作解释;后一部分共105卷,有律吕、乐器、声乐、歌舞、百戏及典礼音乐等,附插图540幅。全书有1124个条目,内容宏富,对俗乐和胡乐给与一定重视,保存了大量史料,至今仍具使用价值。 

    20、南北合套 南戏和元散曲中的一种套曲结构形式。是用同一宫调的若干南北曲依次相间联缀成套曲。原来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不能在同一个套曲中出现,元中叶以后,南戏开始采用北曲,只是在一个套曲中插入一、二北曲,后使用了南北合套。文献记载,南北合套最早见于元沈和的散曲套曲中,杂剧未见采用。

21、诸宫调 产生于北宋时期的大型说唱形式。为汴京(今开封)勾栏艺人山西泽州(今晋城)孔三传所创。诸宫调表演的是情节曲折复杂的长篇故事,有说有唱,与之相配合的音乐是由多种宫调构成的多种曲牌联缀形式。一个宫调组成一个套曲,整个诸宫调的表演是由若干个不同宫调的套曲完成的,体现了多调性的运用,诸宫调因此特点而得名。 

    22、郭沔 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杰出琴家,古琴浙派创始人之一。创作的琴曲有《潇湘水云》、《泛沧浪》存世。大曲《秋鸿》和《飞鸣吟》亦传为是他的作品。其代表作《潇湘水云》为历代琴家所推崇。 

    23、阳关三叠 唐代歌曲,唐人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诗入乐,初名《渭城曲》,之后有《阳关》、《阳关曲》之称,因当时有三叠的唱法,又称《阳关三叠》,唐代原曲已失传。今存同名明清琴歌多种,词和曲多有不同,流传最广的谱本是清同治三年(1864)张鹤编的《琴学入门》,所载该曲是源于16世纪初在长江下游一带盛行的江派琴曲。 

    24、四大声腔 是指产生于宋元时期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元明时期四大声腔各自传播于各地,在明代成为传奇的主要声腔。清初,有南昆(昆山腔)、北弋(京腔)、东柳(柳子戏)、西邦(梆子腔)流行于乾隆年间(1736-1795),亦称四大声腔。 

    25、缠达 北宋艺术歌曲唱赚中的一种曲式结构。也被广泛用于说唱、歌舞和戏曲中。是在引子后面接连两个曲调循环相间若干次,然后接以尾声。即《都城纪胜》所记:"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这种形式是从一种称作转踏(一作传踏)的歌舞表演转化来的,故缠达也称转踏、传踏。 

    26、神奇秘谱 古琴曲谱,朱权撰辑,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分上中下三卷。朱权称上卷16曲(实为15首琴曲和1首调意)为"太古神品……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收有《广陵散》、《高山》等唐宋或更早时期的古曲,其谱式保留有早期减字谱形态特征;中下两卷收琴曲34首,调意14首,朱权称之为"霞外神品”,所收多是宋元间流传的琴曲,如《忘机》、《潇湘水云》等。该谱的解题对琴曲源流、表现内容和艺术特点作了较详的说明,有重要史料价值,为后世所仿效。 

    27、《乐律全书》 明朱载堉(1536-1611)撰。汇集了自撰的乐学、律学、算学、历学、舞学及乐谱、舞谱等十四种著作,于万历34年(1606)编定的一套学术全集。他首创的新法密率-十二平均律的科学理论和计算成果,即见于《乐律全书》中的四部著作:《律历融通》(1581)、《律学新说》(1584)、《律吕精义》(1596)、《算学新说》(1603)。 

    28、《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简称《九宫大成》。清乾隆六年(1741)庄亲王允禄奉旨主持律吕正义馆期间,组织宫廷乐工周祥玉、邹金生、徐兴华、王文禄、徐应隆、朱廷镠等人及大批民间艺人分别审音订谱,于乾隆十一年(1746)编篡成书。全书82卷,记录了南曲曲牌1513个,北曲曲牌581个,连同变体共4466个曲调。选用唐宋诗词、金元诸宫调、宋元南戏、杂剧、散曲及明清传奇等各种文体唱词。按南曲的引曲、正曲、集曲和北曲的只曲、套曲分类。分别正字、衬字,并注明工尺、板眼、句读和韵格。是集南北曲最丰富的曲谱,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9、《弦索备考》 器乐合奏曲谱,清明谊(荣斋)编,嘉庆十九年(1814)编成,全书六卷,未经刊刻,今存抄本。收有以弦索乐器为主的合奏曲十三套。俗称《弦索十三套》。用工尺谱记写。其中《十六板》一曲独具特色,编有总谱和六个声部的分谱,即琵琶、弦子、胡琴、筝四种乐器和"工尺”、"八板”。所谓"工尺”是《十六板》的原始谱,不经装饰的《十六板》主旋律,"八板”即流行全国的《八板》曲谱。编者注明:"十三套内,此套最难,皆因字音交错强让之妙。”"交错”即旋律的参差多变;"强让”是旋律的分头进行,实际是有意地运用了对位法。 

    30、(华氏)《琵琶谱》 华文彬(秋苹)、华文桂(子同)等编订,亦称《华秋苹琵琶谱》、《华氏谱》。上、中、下三卷,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初刻。卷上为直隶王君锡所传北派14曲;中下卷为浙江陈牧夫所传南派54曲。用工尺谱点板记写,旁注指法。华秋苹参照琴用减字谱法规范并制订了琵琶指法符号,为琵琶曲的记写、编订奠定了基础。《华氏谱》是我国第一部刊刻的琵琶曲谱。

 

  中外音乐史--名词解释(二)

 

1、民间歌曲的定义 民间歌曲是相对于专业创作歌曲而言的概念,如同民间音乐是相对于专业创作音乐的概念。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日臻完美,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2、民间歌曲的多功能性 除了娱乐作用外,民间歌曲还具有如下多种社会功能:

  (1) 教育与传承功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其中记载了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英雄史诗、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等内容。

  (2) 人生礼仪功用。在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四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民间歌曲常伴随礼仪活动,成为其中重要的程序。

  (3) 祭祀与驱邪功用。一些民族常在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祀、驱邪仪式中歌唱。

  (4) 交际功用。包括恋爱、交流、送往迎来和对歌斗智等,常在传统歌唱节日或日常生活中歌唱。

  (5)表达人民的心声。民歌是劳动人民心声的代言者,许多传统民歌表达了人民对旧时代不合理制度的反抗。 

   3、少数民族历史诗和英雄史诗 在我国一些民族中,流传着歌唱历史诗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等等。这些民歌记述了有关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以及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等。这些歌曲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仪式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其曲调接近口语,吟诵性较强;歌词篇幅长大,有的长达数万行,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

英雄史诗是在民歌民谣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神话产生的稍晚些。英雄史诗描写氏族、部落和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战争,以及战争中英雄人物所创造的业绩。例如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傣族的《召树屯》等。 

    4、传统歌唱节日 我国许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歌唱节日,例如壮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仫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区土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及汉族的"花儿会",等等。在节日的那一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专设的户外歌场嬉戏和对歌,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在对歌活动中寻找情投意合的异性伴侣。 

    5、唐代曲子 唐代曲子出于原始民歌,但又脱离了民歌的原始形态。它是人们在众多流传的民歌中,挑选出来的特别受到喜爱的曲调。人们对这些曲调进行了更多的加工和改编,为其填入多种唱词,在演唱上也精心处理。到了宋代,这些曲子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曲、说唱等多种民间音乐形式的构成基础。当时的文人们也竞相模仿曲子的形式写作歌词,成为词牌。唐代曲子的这种由原始民歌发展、变异,又被戏曲、说唱音乐吸收的途径,与明清后的民歌时调相类似。 

    6、民歌的体裁 我国汉族民歌有多种分类方法,民歌的体裁划分是其中一种以音乐的艺术样式分类的方法。这种分类方法将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民歌体裁的形成与不同的生活和劳动场景有关,这些背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歌各种体裁的基本表现方法和艺术特征。例如劳动的强度和节奏使劳动号子形成了坚定、有力的性格;田野、山间的广阔使歌唱者为了山歌的远传而把音区提高、节奏拉宽;城市内或者室内的歌唱,以及有乐器伴奏相随,使小调的歌唱节奏较规范;艺人的职业性演唱使小调的行腔较细腻。但另一方面,民歌体裁的实际应用,又不完全受生活和劳动场景的制约,人们经常在相同的生活、劳动场合中歌唱不同体裁的民歌,作为劳动过程的调剂,丰富文化生活。 

    7、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8、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 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即实际功用和艺术表现功用。在劳动中,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表现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的制约也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劳动号子的歌唱者就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去斟酌和发挥劳动号子音乐的艺术表现。 

    9、劳动号子的种类 劳动号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搬运号子,在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劳动中歌唱;

(2) 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歌唱;

(3) 农事号子,在农业劳动中歌唱,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等。

(4) 船渔号子,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 

    10、律动性 律动性是劳动号子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形态,也是劳动号子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劳动动作的不断重复及其节奏感,赋予劳动号子节奏的律动性。所谓律动性,是指号子音乐中常常出现的某种较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这些律动单位不仅时值大致相同,而且常常有相对统一的旋律材料安排。

劳动号子的节奏律动型大致有三类:

  (1)长律,律动单位的长度一般相当于一个乐句;

  (2) 平律,律动单位的长度一般相当于一个乐节;

  (3) 短律,一般一拍为一个律动单位。

11、一领众和 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音乐的另一主要特点。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型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

劳动号子歌唱中的一领众和主要有三种类型:1、交替呼应式;2、重迭式;3、综合式。 

    12、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13、山歌的歌种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14、"头尾齐"、"两担水"、"折断腰" "头尾齐"、"两担水"和"折断腰"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山歌"花儿"的歌词结构形式。"花儿"唱词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头尾齐"式,由4句唱词、即两对上下句组成,每句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唱词的词组结构在节奏上形成相互交错的效果,单数字或词组与双数词组相对;第二种歌词结构形式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两担水"或"折断腰",是六句式的结构,也就是在"头尾齐"式的每对上下句之间,加进一个3至5字的半截句,不仅增加了歌词的容量,而且节奏富于变化,念起来朗朗上口。 

    15、加垛 加垛是民歌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垛句一般为密集型节奏,常常一字一音,旋律性不强,节奏上处理得整齐一致,顿挫有力,类似于朗诵式的数板。垛句不追求旋律的起伏变化,而是突出节奏的动感。垛句常常插在民歌乐段的中间,其铿锵整齐的节奏与前后舒展悠扬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又扩展了词句的容量。垛句还有为其后的舒展旋律重新积蓄动力的作用。

加垛又写作"夹垛"。它是民歌乐段结构之外增加的部分,同时它又常常夹在一个段落的中间。 

    16、连八句 连八句又写作"联八句",是一种山歌的结构类型,流行在四川和陕西南部地区。其结构形式为:前后是两个上下句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中间插入一段数板性质的部分,节奏比前后两个乐段相对密集,句幅紧凑。全曲一共8句。有的连八句的中段构成完整的4句乐段,便形成了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7、五句子歌 五句子歌也是山歌的一种结构类型,流行在四川、湖北、湖南和陕西南部等地区。它的结构形式是:第1、2句是一个上下句的对应式乐段,第4、5句是第1、2句的反复或变化反复,中间的第3句或是第1句的变尾(即乐句的尾部发生变化),或是第1、第2乐句的综合(比较常见的是第1句的头加第2句的尾),或者使用新的材料。同时,第3句的落音常为调式主音,有时是调式主音的上、下二度音或四度音。这样,五句子歌的落音就形成了如下的规律:五度音-主音-主音(或二度音、四度音)--五度音-主音。 

    18、山歌的自由节奏 自由、悠长的节奏形态是典型山歌体裁的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互相依存的方面。第一,在陈述唱词的部分,山歌音乐的节奏接近自然语言的节奏,目的是直接而清楚地说出心中的话;第二,在唱词的词组或句读(dòu)的后面,也就是旋律的乐节或乐句的尾部,山歌常常出现自由延长音,为的是尽情抒发心中的慨叹。唱词陈述部分有规律的密集型节奏,与感情咏叹时的自由延长音形成了密集与宽放、规律与自由的鲜明对比,并且由于二者频繁而多样化的交替,丰富了山歌的节奏布局,强化了山歌音乐的表现力。 

    19、小调 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是在农村和城市集镇上广泛流传的民间歌曲。与劳动号子和山歌不同之处有:

  (1)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了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小调的流传遍及城乡不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简介参与创作与加工;

  (2)小调有固定的唱词和唱本;

  (3)除了一般群众外,小调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并常有乐器伴奏。

  小调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连缀为多段分节歌。其曲调旋律性强,节奏、结构

规整匀称,艺术手法比较丰富多样,情感的表达比较委婉,寄抒情于叙事之中。 

    20、民歌中的对应式两句体及其变化形式 民歌中的所谓对应式结构,即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又叫上下句。这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音乐内容。在对应式的两句体结构中,上下句的句尾落音常常构成四、五度的关系。

  北方山歌大多是对应式的两句体结构,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甘肃和青海等地的"花儿"等。南方山歌则常见四句结构,它们也与两句体结构有密切关系。有的是两句体的重复或稍加变化的重复,有的第3句变化大些。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南部流行的"五句子歌"和"连八句",也是以两句体结构为基础的。

  小调中也多有对应式两句体乐段,同时还有这种乐段的变化发展形态。例如一个上下句结构再加它们的变化反复,形成四句体对应式结构;一个上句两个下句的结构;两个上句一个下句的结构等

21、民歌中的起承转合式乐段及其变化形式 民歌中的起承转合式乐段主要有如下特征:

    (1) 落音:第2、第4句句尾落音相同,第1句与第2、第4句的句尾落音为四、五度的对应关系,第3句落音与其他各句均不同;

    (2) 旋律:第2、第4句之间或是重复(包括变化重复)的关系,或者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音调。第3句在旋律线、节奏等方面与前后乐句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

山歌中即有起承转合式乐段,例如江浙的徵调式山歌。小调中这种结构更加多见,还有

这种结构的变化发展形式。 

    22、民歌的流变 民歌的流传变异情况十分普遍,在各个类别中均广泛存在。在小调的时调中,流变表现得更加突出,包括:地域性变异、情感渲染性变异、表现功能拓宽性变异、体裁交叉渗透性变异等。这些变异类别具体表现在音乐中,有如下手法:

    (1) 加花;

    (2) 减缩;

    (3) 扩展;

    (4) 改变音乐结构;

    (5) 改变调式或调性;

    (6) 改变体裁或不同体裁之间相互渗透等。 

   23、时调 时调是小调类民歌中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类型。它有如下特点:

    (1)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十分广泛。

    (2) 不仅有一般群众歌唱,还有职业或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

    (3) 由于流传的时间久,范围广,同一首时调多具有多种歌词内容。为适应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音乐性格和不同的地方风格,时调在基本旋律框架大体稳定的基础上,以音乐的其他因素的变化予以调整和适应。有些时调的变体变化更大些。因此一首时调往往具有弹性的表现功能。

    (4)由于艺人的商业性演唱,为争取效益,艺人下工夫对时调进行加工改造,使其具有严谨规整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细致讲究的润腔等。

    (5)由于上述原因,时调常被戏曲、说唱及民间器乐吸收,成为曲牌。 

    24、长调和短调 长调和短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传统体裁分类。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不论是长调民歌或短调民歌,都有大量蒙古族音乐中具有特征意义的大跳音程。 

    25、哈萨克族弹唱歌曲 弹唱歌曲是哈萨克族民歌演唱的形式之一,以哈萨克族弹拨乐器冬不拉为伴奏,由歌唱者自弹自唱。弹唱歌曲无固定歌词,由歌手即兴编唱。其曲调篇幅较长大,音乐结构不很规整,节奏比较复杂,常使用以3/8拍为主的混合节拍,曲调的语言性、叙述性较强。 

    26、中立音 中立音又叫做3/4音或"活音",是维吾尔族音乐中典型的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特征之一。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的复杂性,维吾尔族民歌囊括了世界上三大音乐体系,即: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其中,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是其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体系。

中立音比通常的全音升高或降低1/4,同时又在1/4-2/4全音的范围内上下游移。 

    27、藏族酒歌 藏族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有时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每逢传统节日、亲友聚会或举行婚礼时,人们以辈分大小为序围坐在藏式方桌旁。斟酒人一般由妇女担当,按年龄大小轮流给每人斟酒,并载歌载舞。饮酒人则要 按照歌声和词意依次完成接酒杯、用无名指向天上弹酒三下、喝三口酒、干杯等程序。 

    28、四大腔 "四大腔"产生于云南彝族的尼苏支系中,是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社交和爱情活动紧密相连的民间套曲形式。这种风俗性活动被尼苏人称为"吃火草烟",一般是傍晚在郊外、庙宇、祖祠或村头公房内举行,共有三项内容:款白话、对唱曲子、跳弦。其中对唱的曲子,即"四大腔"。

"四大腔"是《海菜腔》、《山药腔》、《四腔》和《五山腔》的总称,分别流传于尼苏人居住地的四个区域,是四种不同的声腔和套曲形式,具有篇幅长大、结构严谨、曲调深沉、演唱技巧较高等特点。 

    29、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从目前收集的资料看,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更多集中在南方,例如壮族、侗族、毛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畲族、彝族、纳西族、高山族等等。多声部民歌主要产生于传统的群体劳动和群体风俗性聚会(如歌会、祭舞、伴嫁等)中。这些多声部民歌的织体结构,有轮唱式、主旋律与模仿旋律相结合式、持续低音或固定音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支声旋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以及和声式和对位式五类。 

    30、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民歌中一种特殊的多声部唱法,即由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在声带持续发出实音的同时,通过气息的冲击再发出高声部泛音,并调整气息使泛音形成旋律,实音则为持续低音。技巧高潮的呼麦歌唱家,可以在自己发出的持续低音的基础上,同时唱出旋律优美、润腔丰富的泛音曲调。

  

中外音乐史--名词解释(三)

 

1、器 乐 器乐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2、乐 种 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或宫廷、寺院、道观)内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并以音乐(器乐、声乐、吟诵)为其表现主体的各种艺术形式,均可称为乐种。 

    3、弦索乐 主要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一般仅用三、四件富有地方特点的弦乐器演奏。如弦索十三套,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潮州细乐等。 

    4、丝竹乐 以某一、二件弦乐器、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配合其它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如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四胡,江南丝竹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二胡,广东音乐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粤胡等。 

    5、鼓吹乐 以某一件吹奏乐器如管、唢呐、海笛、笛为主奏乐器,配合其它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如河北音乐会的主奏乐器为管,鲁西南鼓吹乐的主奏乐器为唢呐(或海笛)等。 

    6、吹打乐 以管弦乐器(或单纯用管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以笛、鼓演奏为主的吹打乐有陕西西安鼓乐,苏南的十番锣鼓、十番鼓,广东的笛套大锣鼓等;以唢呐、锣鼓为主的吹打乐有浙东锣鼓、潮州大锣鼓、广东锣鼓柜等。 

    7、锣鼓乐 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这种演奏形式民间又叫清锣鼓和素锣鼓。如西安铜器社,土家族打溜子,山西威风锣鼓、绛州锣鼓等。 

    8、弦索十三套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弦索乐类乐种。弦索十三套是指由清蒙古族明谊(荣斋)汇编,嘉庆甲戊(1814)年抄本之译谱(音乐出版社出版)。弦索十三套的主要乐器有琵琶、弦子(三弦)、筝、胡琴4件。13首套曲的名称是《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青松夜游》、《舞名马》、《合欢令》、《将军令》。其中经常演奏的乐曲有《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等。 

    9、广东音乐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丝竹乐类乐种。流传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后又传至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早期乐队编制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笛,号称"五架头",亦称"硬弓组合"。1926年吕文成从上丝竹音乐吸收了二胡的特点,经过改造衍变为粤胡,将"五架头"的乐队编制改变为粤胡、秦琴、扬琴,号称"三件头",亦称"软弓组合"。广东音乐乐队早期以扬琴、琵琶等弹弦乐器为主,目前主奏乐器是粤胡。早期著名乐曲有《雨打芭蕉》、《双声恨》、《三潭印月》、《汉宫秋月》、《饿马摇铃》等,以后不少演奏家创编了一批乐曲,重要的有《连环扣》(严老烈)、《平湖秋月》(吕文成)、《赛龙夺锦》(何柳堂)、《娱乐昇平》(丘鹤俦)、《孔雀开屏》(何泽民)、《鸟投林》(易剑泉)、《鱼游春水》(刘天一)等。 

    10、江南丝竹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丝竹乐类乐种。流传于上海市以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地区,1911年在上海建立的"文明雅集"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江南丝竹乐集社组织。江南丝竹的乐队有"丝竹班"与"清客串"两种。"丝竹班"是专业性的,由固定的乐社为风俗节日或婚丧喜事演奏;"清客串"是自娱性的,乐友们多在茶馆、私人住宅等地聚集演奏。 

    江南丝竹乐队主奏乐器有笛子、二胡,常用乐器有小三弦、琵琶、扬琴、箫、笙、鼓、板、木鱼、铃等。村镇的丝竹乐社常加用大件打击乐器。 

    江南丝竹最大特点是以板式变化手法构成乐曲的发展与展开,以[老六板]曲牌为例, 板式变化手法可衍变为5首乐曲:《老六板》(1/4)、《快六板》(1/4)、《中六板》(2/4)、《中花六板》(4/4)、《慢六板》(8/4),俗称"五代同堂"。江南丝竹号称八大名曲:《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11、福建南音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丝竹乐类(或综合性乐类)乐种。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流传于福建省的泉州、晋江、厦门等市区,随着华人迁徙又传至台、港、澳省区,以及南洋群岛诸国的华侨聚集地。福建南音乐队编制分上四管、下四管。上四管主要用箫(或笛)、琵琶。三弦、二弦、拍板5件乐器;下四管主要用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以及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碰铃)、扁鼓等10件乐器。 

    福建南音分指、谱、曲三大类。 

    指:亦称指谱,指套,用于器乐演奏的声乐套曲(旋律与唱词均来自戏曲音乐)。传统有36套,著名套曲有《自来生长》、《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跋碎》、《为君去时》。 

    谱:亦称大谱,即器乐曲,传统大谱有12套。著名套曲有《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简称"四、梅、走、归"。 

    曲:亦称小曲、散曲,为独立演唱的艺术歌唱,数量有千余首,流传地域很广。著名乐曲有《因送哥嫂》、《夫为功名》、《阿娘差遣》、《恨王魁》等。 

    12、潮州弦诗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丝竹乐类乐种。主要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以及福建省南部一带,以后随商贾、华工的迁徙传至香港、澳门地区,以及东南亚诸国华侨聚集地。 

    潮州弦诗以二弦主奏,佐以椰胡、提胡、筝、琵琶、三弦、洞箫、笛等乐器。潮州弦诗用"二四"谱,传统用调有轻三六调、重三六调、轻三重六调、活五调等多种。乐曲的结构布局严格依据一定的板式规律,俗称"曲速三变"。 

    即引子、头板(4/4)或二板慢、拷拍(1/4) 、三拍(1/4或2/4),运用"催"的旋律发展手法,可多次反复演奏。 

    潮州弦诗的乐曲,绝大多数为68体乐曲。轻三六调的代表乐曲有《浪淘沙》,《平沙落雁》;重三六调的代表乐曲有《寒鸦戏水》、《昭君怨》;活五调的代表乐曲有《福德词》、《柳青娘》等。 

    13、河北音乐会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鼓吹乐类乐种。主要流传于河北省中部保定、石家庄、廊坊及衡水地区,故又有冀中管乐之称。音乐会主要在全村每年重要的祭祀节日和风俗性节日中演奏,如阴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正月十五日前后各村的"串村"活动等等。 

河北音乐会的主奏乐器为管,佐以笙、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北乐会"与"南乐会"两个派别,"北乐会"与"南乐会"它们在乐队编制,演奏曲目以及社会运用功能方面等均有所差异。"北乐会"演奏的代表曲目有《昼锦堂》、《拿天鹅》、《普庵咒》等;"南乐会"演奏的代表曲目有《小二番》、《雁过南楼》、《豆叶黄》、《脱布衫》、《放驴》等。 

    14、辽宁鼓吹乐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鼓吹乐类乐种。辽宁鼓吹乐遍及全省,尤以辽宁省南部地区鞍山、海城、牛庄以及沈阳等地最为活跃。演奏鼓吹乐的组织叫作"鼓乐班"、"鼓乐房",主要在民间婚、丧礼仪场合演奏。 

    辽宁鼓吹乐的主奏乐器是唢呐。婚事演奏时用2支小唢呐;丧事演奏时用2支大唢呐。配以堂鼓、小钹、细乐、铜锣等乐器演奏。辽宁鼓吹乐演奏的乐曲分四类: 

    汉吹:用于丧事,代表曲目有《朝阳》、《骂玉郎》、《欧天歌》等; 

    大牌子曲:用于婚、丧事,代表曲目有《一条龙》、《一枝花》、《雁儿落》等; 

    小牌子曲:用于婚、丧事,代表曲目有《海青歌》、《万年欢》、《哭皇天》等; 

    水曲:用于婚、丧事,代表曲目有《八条龙》、《太平春》等。 

    15、十番鼓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吹打乐类乐种。十番鼓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余怀所著《板桥杂记》,民间俗称"吹打"。主要流传于江苏省南部地区,以苏州、无锡为中心,南京、上海、常州、常熟等地亦很盛行。十番鼓的演奏主要用于宗教的超度、醮事与民间各种风俗礼仪活动。 

    十番鼓的主奏乐器为鼓、笛,打击乐有同鼓、板鼓、板、云锣。十番鼓的乐曲分只曲、套曲两大类。套曲的称谓以鼓的独奏段落来划分。一个鼓段的套曲主要有《百花园》、《一封书》等;两个鼓段的套曲主要有《满庭芳》、《雁儿落》等;三个鼓段的套曲主要有《甘州歌》、《泣颜回》等。 

    16、十番锣鼓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吹打乐类乐种。简称"十番"或"锣鼓",历史上曾有过"十样景"、"十不闲"等名称,民间俗称"吹打"。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南部地区,以苏州、无锡为中心,南京、常州、上海、无锡等地亦很盛行。十番锣鼓的演奏主要用于宗教的超度、醮事与民间各种风俗礼仪活动。 

    十番锣鼓的主奏乐器为笛(极少量乐曲为笙),配合使用的打击乐器比较丰富,有同鼓、板鼓、大锣、马锣、齐钹、内锣、春锣、汤锣、大钹、小钹、木鱼、梆子等。十番锣鼓的主要特点是其打击乐部分,以一、三、五、七字节为基本单位,按数列规范程式组合成节、句、段;十番锣鼓套曲曲式结构中,以"身部"出现"大四段"(以锣鼓或锣鼓丝竹相间组成的段落,必需变化演奏四次)为标志。十番锣鼓代表性的锣鼓牌子有[十八六四二]、[鱼合八]、[金橄榄]、[螺丝结顶]等;代表曲目主要有《十八六四二》(清锣鼓曲)、《下西风》(笛吹粗锣鼓曲)、《香袋》(粗细丝竹锣鼓曲)等。 

    17、西安鼓乐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吹打乐类乐种。民间成为"细乐"或"乐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专业音乐工作者统称其为西安鼓乐。主要流传于陕西省西安市以及邻近各县,如长安县何家营、周至县南集贤、蓝田等地。多在每年夏秋之际各地举行的乡会、庙会上演奏。 

    西安鼓乐的主奏乐器为笛,佐以笙。体裁有套词、北词、南词、外南词、经套、大乐、花鼓段、別子、赚、打札子、鼓段、耍曲、垒鼓、引令、别子、赚等多种。代表曲目为《尺调双云锣八拍坐乐全套》;行乐的代表曲目有《香山射鼓》、《歌沙》(即《铜鼓》)、《得胜令》等。 

    18、土家族打溜子 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锣鼓乐类乐种。俗称"打路牌子"、"打家伙"。流传于湘西的龙山、永顺、宝靖及鄂西的来凤等县,是土家族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演奏形式。每当迎亲、进新居、庆丰收以及三月三等喜庆节日,各村户之间常常举行竞赛,平时亦用于自娱。 

土家族打溜子乐队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4件乐器组成。传承的牌子有100多首,著名的乐曲有《八哥洗澡》、《八仙过海》、《锦鸡拖尾》、《猫捕老鼠》、《鸡婆屙蛋》等。 

    19、借 字 我国民间音乐术语,北方鼓吹乐常用的移宫变调手法之一。借字即在五声音阶旋律基础上,演奏中有规律的变换原旋律某些音高,而到达移宫的目的。如将原旋律中的"宫"音变换为"变宫"音,形成上五度移宫,称"压上"(即"变宫为角");将原旋律中的"角"音变换为"清角音",形成下五度移宫,称"单借"(即"以凡代宫")等等。 

    20、隔 凡 我国民间音乐术语,俗称"凡忘工",民间移宫变调手法之一。即将原旋律的"角"音在演奏时变换为"清角"音,使旋律的片段或全曲达到下五度移宫,与借字手法中的单借相同。

21、移调指法变奏 民间叫"翻调",鼓吹乐中"一曲多变"常用手法之一。移调指法变奏即将同一首乐曲在管子(或笛、或唢呐)上应用不同的指法演奏,它不是单纯的音高移位演奏,而是在移位和指法变换的同时,根据乐器性能和音域特点使乐曲旋律相应地进行变化,发挥乐器的不同音高和演奏技巧来丰富乐曲的表现能力,形成乐曲在演奏上不同特点和变化,同时,达到改变调式、调性的目的。往往一首乐曲可以翻四、五个调演奏,但对比最明显的是宫音相距四、五度的翻调演奏。如《小二番》,用正宫调演奏时,第3孔作do(宫=A);改用上字调演奏时,第6孔作do(宫=D)。 

    22、工尺谱 我国传统记谱法,因用工、尺等谱字记写唱而得名。工尺谱记谱法普遍地运用我国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与民间器乐中。 

现今通行的工尺谱字有10个,与北宋以来沈括《梦溪笔谈》、陈旸《乐书》、《辽史·乐志》等书所载相同,为"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工尺谱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域与乐种的不同,故在音列调首、书写字体、谱字音高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工尺谱音列排序,其调首有三种,即以"合"字为调首(如西安鼓乐所用工尺谱),以"尺"字为调首(如福建南音、晋北笙管乐所用工尺谱),以"上"字为调首(如江南丝竹乐所用工尺谱)。前两种调首音列多为固定音高记谱法,后一种调首音列多为首调记谱法。 

   23、二四谱 我国传统记谱法,主要应用于广东潮、汕地区与福建漳州地区的民间音乐。乐谱谱字为"二、三、四、五、六、七、八"7字,合工尺谱字的"合、四、上、尺、工、六、五"。二四谱的"四"字为正调宫音(F),二四谱的"三"、"六"二音,除可演奏工尺谱对应的"四"、"工"二音外,还可以通过对弦的按颤,获得"一"、"凡"二音,从而使乐曲产生"轻三六调"、"重三六调"、"轻三重六调"、"活五调"(在"重三六调"基础上重颤"五"音,即工尺谱字的"尺"音)等各种调式的变化。 

    24、重三六调 我国民间音乐术语,为潮州弦诗、潮州筝曲的调式之一。"三"、"六"二字来自潮乐"二四谱"谱字,即"si"、"fa"二音。重三六调即在七声音阶音列基础上,演奏时通过按颤"↓si"、"↑fa"构成"sol、(la)、↓si、do、re、(mi)、↑fa、sol"的音列,这个音列的旋律中,"↑fa"、"↓si"已不是偏音的位置,而是旋律框架中色彩与个性表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拆 头 我国民间音乐术语,主要应用于苏南十番鼓音乐,拆头即在旋律进行中有规律地插入鼓的演奏片段。十番鼓的拆头有半拆、单拆、双拆、梅花拆四种。半拆在旋律进行中插入两拍鼓段;单拆在旋律进行中插入四拍鼓段;双拆在旋律进行中插入八拍鼓段;梅花拆是在旋律进行中,使旋律与鼓段在有规律地板式变化中穿插进行演奏。 

    26、穗 子 我国民间音乐术语,又称"碎子",是我国北方鼓吹乐重要的乐曲发展手法之一。穗子往往是全曲中一个具有对比性质的展开性的独立部分。如山东鼓吹乐的曲式结构模式: 

《大合套》 曲牌[开门]+穗子+尾部 

《抬花轿》 曲牌[抬花轿]+穗子+尾部 

《一枝花》 散板序+曲牌[一枝花]+穗子+尾声 

穗子的旋律特点往往围绕着乐曲的某些骨干旋律或骨干音列自由展开,形式多为紧打慢唱,一气呵成,即兴性比较强。穗子不仅是乐曲展开的高潮所在,而且也是民间音乐家展示创作才能与表现与众不同的演奏技巧的重要段落。 

    27、68板体 我国民间音乐曲式结构的基本形式之一。最早记载见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一素子整理的《琵琶谱·援琴三辨》中。68板体曲式结构是指乐曲有68小节,分8个乐句,每个乐句8小节,在第5乐句(或5-6乐句)8小节后加4小节的固定模式。68体曲式结构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筝曲、琵琶小曲以及部分丝竹乐、弦索乐中,在汉、满、蒙等民族中均有流传。 

   28、板式变化体 我国民间音乐曲式结构的基本体式之一。即在乐曲反复变奏时,不改变乐曲的板数结构,而以板式(节拍)变化为原则来发展乐曲。如潮州弦诗《寒鸦戏水》,第一段为头板,68小节,一板三眼;第二段为拷拍,68小节,流水板;第三段为三板,68小节,一板一眼。 

   29、曲牌体 我国民间音乐曲式结构的基本体式之一。即以曲牌为乐曲结构的基本单位,将若干不同曲牌联缀成套的曲式结构。如京剧锣鼓套曲《打通》(又名《闹台》、《闹头场》),系由[急急风]、[四击头]、[走马锣鼓]、[一封书]、[九锤半]、[走马锣鼓]、[急急风]、[四击头]、[冲头]、[水底鱼]、[住头]等锣鼓牌子联缀而成。 

    30、二十四况 "二十四况"载于明代徐上瀛的著作《溪山琴况》,是一篇探讨古琴表演理论的美学著作。书中提出古琴演奏中的二十四项美的原则,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称"二十四况。

 

中外音乐史--名词解释(四) 

 

 

1. 四大徽班 一般认为我国京剧的产生是源于所谓"四大徽班"的进京,指的是为了庆贺乾隆皇帝80大寿有关方面将"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个原来在南方演唱"徽调"的班社调进北京,才使后来发展成为京剧。实际上这"四大徽班"并不是同时进京的,最早进京的是"三庆",后来是"四喜"等。当时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都是同属"皮黄腔"类的地方戏曲,而且两种戏曲的艺人还可能同在一个班社中。如曾对早期京剧形成作出很大贡献的著名演员余三胜原来就是工汉调的。当然,这些班社的进京确实有助于"徽、汉"两调在京的合流,最终至清道光年间真正形成为"京剧"。而这四个班社,后来实际上也就成为早期京剧的重要班社。 

    2.场面 中国戏曲的器乐伴奏组织的称呼,一般根据戏的内容性格有可分为两类,即对以演唱为主的文戏运用"文场",对武打为主的武戏运用"武场"。这两种"场面"的乐器组成有一定的区别。例如,京剧的"文场"主要用京胡、京二胡、月琴、板鼓等丝竹类乐器;而"武场"则主要用唢呐、锣鼓等吹打乐类乐器为主。另外,不同种类的戏曲的"场面",还各有其特殊的主奏乐器,如在昆曲中则以箫、笛为主,在梆子类戏曲中以板胡、梆子为主,等等。 

    3.刘宝全 清末京韵大鼓著名演员,最先随其父在天津学习大鼓,后曾改习京剧,工老生,最后又随当时在京津一带颇有影响的"怯大鼓"艺人胡十、宋五、霍明亮等学艺。他在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成功地将京剧的念白、唱工、运腔、以及部分身段、动作等经验,与传统的京韵大鼓(即当时的"怯大鼓")艺术结成一体,以北京的语言作为其说白的基础,发展了一种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新的"刘派京韵大鼓"的风格。 

    4.成兆才 清末民国初年我国北方评剧第一代代表性著名艺人。早年主要是习唱北方民间说唱"莲花落"的,后积极从事将其进行戏剧化的改造,并在河北唐山地区建立其演艺的基业(当时称为"唐山落子")。除了舞台的演出外,他还全力投入有关剧本的改编和创作,曾为我国评剧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一批新剧目。 

    5."的笃班” 浙江越剧早期的俗称。因为,在其最早成为戏剧表演形式时,当时完全是以人声的帮腔来代替丝弦伴奏的,当时也称"呤吓调"。所用乐器只是一个绰板和一个扁鼓,敲打其"的笃"、"的笃"声来进行伴奏。所以,当地老百姓就给这种小戏班称之为"的笃班"。 

    6."弘一”法师 即中国早期著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于1918年在杭州剃度佛门后的法号。李叔同在出家前曾对中国近代音乐、美术教育,以及将欧洲的话剧传入中国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早期相当一批美术、音乐家(如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都曾是他的学生。他入佛门后对佛学也有极深造诣,在中国佛学界也享有盛誉。 

    7.富连成班 中国20世纪以来规模最大、为时最长、贡献最突出的,培养年轻京剧人才的"科班"。由叶春善于1904年在北京创办,聘萧长华、苏雨卿等著名演员为教师。先后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各式行当的演员共600多名。其中如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谭富英、马富禄、叶盛兰、高盛麟、裘盛戎、袁世海、江世玉、谭元寿等均成为炙声菊坛的著名演员。该班至1944年停办。 

    8."蒋调” 20世纪40年代苏州弹词最重要的、"雨夹雪"式的个人流派,其创始人为蒋月泉。他是以爽直铿锵的"马调"演唱风格为基础,吸收了"俞调"注重委婉、抒情的韵味、又吸收了京剧在念白、运腔等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一种既能叙事又能咏叹、唱法自然从容又富于韵味的新腔。 

    9.大同乐会 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颇有影响的一个国乐社团。由古琴家郑觐文创办、主持,聘请汪昱庭、苏少卿、陈道安、程午加、柳尧章等为教师,向入会的会员传授中西音乐的知识和技艺,并进行有关中国古乐的仿制和民乐的改革。以中国乐器进行乐队合奏的试验也是他们作了最初的试探,并创编了著名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郑觐文逝世后该社的工作由卫仲乐等继任,至1937年抗战爆发后,其活动实际告终。 

    10.《东西乐制之研究》 这是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以欧洲新提出的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音乐及欧西音乐的不同乐制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的一本著作,写于1926年。他的这类研究对后来日本的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启发和推动。

11.《卿云歌》 这是萧友梅从欧洲留学回国后根据当时北洋政府制订"国歌”而写的一首歌曲。歌词取自古代《尚书》中的"虞舜卿云歌”,作与1920年。次年,该歌曲即正式定为"国歌”进行颁布。北洋政府被推翻后,此歌也就不再作为"国歌"了。 

    12.《音乐杂志》两解 这是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先后创办的两份公开发行的音乐杂志的名称。前者是由"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于1920年所创办,共发行了10期;后者是由刘天华等人所组织的"国乐改进社"于1928年所创办,也总共发行了10期。 

    13.《烛影摇红》 这是刘天华创作的10首二胡曲的最后一首,写于1932年。作品通过主题乐思的展开、描写古代舞蹈的舒缓、优美的生动形象。从创作技法上讲,作曲家也有意识借鉴了西方变奏曲的模式和技法、对主题进行各种装饰性变奏的展开。 

    14.《小小画家》 这是黎锦晖自己编剧、作词、作曲的11首儿童歌舞剧中最成功的一部代表作,写于1928年。作品通过丰富、生动的对剧中人物小画家、母亲、老师、及其他小孩的音乐刻画,批判了封建、保守教育制度的反科学性,提倡了个性解放的教育思想。 

    15.《总理逝世纪念歌》 这是在孙中山总理1925年逝世后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首群众歌曲,由黎锦晖作词作曲,写于1926年。歌词语言简洁朴实,歌曲旋律亲切通顺,深为广大群众欢迎。在南京中山陵及建成时,曾被选为落成典礼中供众人演唱的仪礼歌曲。 

    16.《音乐通论》 这是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出版的、有关音乐美学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即青主(廖尚果),写于1930年,1933年作为商务印书馆百科小丛书之一正式出版。全书以精确、通顺的语言,系统论述了作者对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分类、音乐的功能等基本问题的独到见解。 

    17.《音乐教育》 这是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编印出版的,刊期最长、期数最多的,一份以音乐教育为中心内容的月刊。由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的程懋筠总负责,先后由萧而化、缪天瑞主编,于1933年创刊,至1937年底终刊,共出刊5卷57期。 

    18. 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 这是20世纪在上海英租界建立的一支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职业性管弦乐队。作为管弦乐队的编制,正式建立于20年代初。常任指挥是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马里奥·帕契(他的中文名字叫"梅百器”)。其乐队成员最初一直是由外籍演奏家来担任,其中有些演奏员还同时在国立音专兼任教学(如富华、佘甫磋夫等),至30年代中期逐步吸收一些中国的演奏家加入。由于它是当时在中国唯一一支有水平的交响乐队,曾对我国许多音乐家及音乐爱好者影响颇大。 

    19. 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风云儿女》是我国左翼电影制片厂于1935年拍摄的一部宣传抗日救亡为主旨的故事片,片中的插曲均由聂耳所写,其中一首插曲名叫《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一首作为主题歌的插曲名叫《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后者曾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宣传爱国、激励斗志的鼓动作用,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即被庄严地选定为"中国国歌”。 

    20.民众歌咏会 这是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曾发挥了巨大影响的群众歌咏团体。它原来属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组织者即该会的总干事刘良模,创立于1935年。这个群众组织曾得到当时上海进步阶层知识分子及左翼音乐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对促进上海的救亡歌咏活动的迅速开展起着重大的影响。1936年冬,遭受反动当局的禁止而停办。

21.《春天里》 这是贺绿汀于1936年为进步电影《十字街头》所写的一首插曲,词作者关露,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左翼女诗人。在这首歌曲中,作者以幽默风趣的风格、表现了剧中主人公那种对身处逆境仍充满了积极开朗的乐观精神。这是贺绿汀早期电影音乐中一首重要代表作。 

    22.《热血》 这是冼星海1937年为进步电影《夜半歌声》所写的一首插曲。词作者为著名文学家田汉。这首插曲在电影中用于剧中主人公话剧演员宋丹萍在舞台上所唱的、号召奴隶们起来反抗罗马统治者的战歌。正是这样的内容,使这首歌曲在我国抗日战争初期曾被广泛传唱,成为一首影响巨大的抗战歌曲。 

    23.《孔庙大晟乐章》 这是作曲家江文也根据北京的祭孔雅乐、运用大型现代管弦乐的语言加以重新演绎的、一部试验性的大型交响套曲。全曲完全依照祭祀的程序共分为六个乐章,写于1939年末,正式首演于1940年。这样的作品,不仅在我国、即使在世界,也是属于罕见的创举。 

    24.《内蒙组曲》 这是马思聪1938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全曲共分3个乐章,即一,"史诗";二,"思乡曲";三,"塞外舞曲"。从这部作品的创作,开启了作曲家以中国民歌音调作为自己音乐创作基础的新阶段,特别是其中的第二乐章"思乡曲",也是作者群众影响最大的代表作。马思聪在40年代,还曾将这个组曲的两首(即"思乡曲"和"塞外舞曲")改编成管弦乐曲。 

    25.育才学校音乐组 育才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所创办的一所特殊职业学校。其学员均是选自各难童收容所的、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入学后一切有关学习、生活、以及学成后的谋职等均由学校给以解决。这所学校在体制上接近于"又工又读"的工读互助性质,经费完全由陶行知向社会募捐,政治上间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和指导。音乐组先后由贺绿汀、任光、李凌、任虹等人负责,曾先后培养了杨秉荪、杜鸣心、陈怡鑫、巫漪丽、熊克炎、卞祖善等音乐家。 

    26.山歌社 这是在抗日战争后期,由重庆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生所创办的、以研究中国民歌为主的学术组织。由郭乃安、潘名辉、谢功成、王震亚、严良堃、伍雍谊等人为主,并得到了当时作曲系有关领导江定仙、陈田鹤等音乐家的支持。他们曾为许多当时受欢迎的民歌配以富于艺术性的钢琴伴奏,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深得歌唱家的欢迎,还在对中国音调的多声化探索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7.民歌研究会 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发起成立的、专门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群众性学术组织。当时的音乐系主任吕骥,曾对这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关心,他著名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一文正是为该会的工作开展所写的。安波、李劫夫 、马可、张鲁等均是这个团体的主要成员,曾对我国西北民间音乐作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 

    28.《七月里在边区》 这是1942年由安波、马可、张鲁、刘炽、关鹤童5人集体创作的一部"民歌联唱"。歌曲概括当时以延安为代表的边区生活为其主要内容,全曲由安波统一作词,各人各写一首歌曲,而且对音乐的风格要求尽量接近中国的民歌,目的是为了写出一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声乐套曲。所以,这里所说的"民歌联唱",并非是以原有的不同民间歌曲给以联起来的意思。 

    29.《小花鼓》 这是二胡演奏家刘北茂(刘天华的弟弟)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刘北茂先生原来是专门研习外语的教授,毕业于燕京大学。抗战时期先在"大后方"重庆等地从事外语教学,后决心继承其兄的遗志,转入重庆国立音乐院,主要从事二胡教学和创作,兼较外语。《小花鼓》是他根据在1944年春节的除夕之夜,见到孩子们吃完年夜饭后敲打碗筷嬉戏作乐,呈现一片天伦之乐的景象,他有感而发即席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二胡名作。 

    3 0.《翻身道情》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于延安的一部秧歌剧《减租会》中的一首插曲,该曲主要以独唱的方式、反映边区的农民在党的"减租减息"的正确方针下初步获得了翻身解放的欢乐,曲中也适当回顾了过去受地主剥削的痛苦作为对比。这首歌曲过去仅简单标以"刘炽等改编",实际上歌词主要是贺敬之所写,音乐是由刘炽根据甘肃地区的"道情"曲调加以改编的。这首歌曲后来长期被广泛传唱,成为我国一首优秀的民间气息浓郁的独唱作品。

 

中外音乐史--名词解释(五) 

 

1. 四音音阶 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

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

自然音的 Mi- Re- Do-Si

半音的 Mi-#Do-Do-Si

等音的 Mi-Do-↓Do-Si 

    2.《音乐的体制》 中世纪早期哲学家波依蒂乌的著作,书中对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对中世纪的音乐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些理论包括了关于音、音程、音阶和调式的重要概念。 

    3.圣咏 大部分现有的中世纪音乐都是基督教(实际上是天主教)的仪式音乐,这些音乐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它可以被称为平咏、素歌、格里高利圣咏或者只叫圣咏。 

    4.朱比勒斯花腔 "哈利路亚"用于弥撒仪式的升阶经和读福音书之间,用花腔式的和应答圣歌的唱法由独唱与唱诗班轮流演唱。它有反复和长拖腔,构成三部性结构:哈利路亚-诗节-哈利路亚,在哈利路亚一词之后的长拖腔叫做"朱比勒斯花腔"。 

    5.特罗威尔 十二世纪中叶,在特罗巴多的影响下,法国北部也形成了一个游吟诗人聚集的中心。这些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威尔",他们用现代法语的前身(奥依语)写作,在歌曲的形式和内容上几乎是完全模仿特罗巴多,但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歌曲盛行于1170-1240年间。 

    6.奥尔加农 九世纪末,正当圣咏的记谱开始增多时,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象便出现了。这种唱法被称作"奥尔加农",是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它被看作一种特殊的演唱实践,这种实践最初似乎是在成人与儿童同时演唱圣咏时自然地产生的。人们发现,一首圣咏可以通过下方增加一个平行四、五度的声部得到装饰而使之显得突出,音响也可以通过上下方八度的重叠而变得更加协和。 

    7.佩罗坦 佩罗坦是巴黎圣母院复调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他是迪斯康特的最佳作者,作有很多三或四声部的作品,以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克劳苏拉段落为主,取代了过去的两声部奥尔加农。 

    8.经文歌 13世后半叶最流行的复调体裁是经文歌。它是从巴黎圣母院复调音乐中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段落-克劳苏拉派生而来的。在那里原来无词的上方声部在加上新的歌词后,便被称作经文歌。最典型的经文歌有三个声部,上方两声部可以各自采用世俗内容的歌词。 

    9."新艺术”  "新艺术”是14世纪,法国音乐中出现了新的风格,包括一些新体裁的确立、作曲方法的标准化和记谱法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新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作曲家和诗人菲利普·德·维特里在1325年前后完成了一本名为《新艺术》的理论著作。虽然该书主要讨论了记谱法的革新,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后来,一些音乐理论家便采用"新艺术"这个词来特指14世纪(特别是早期和中期)的法国音乐,以区别于12世纪末到13世纪的"古艺术"时期。 

    10.英国迪斯康特 15世纪英国作曲家在声部之间不仅采用音对音的对位手法(即"迪斯康特"),而且允许自由地运用三、六度音程,使音乐具有一种更加平易、单纯和悦耳的音响。当时,这种手法对欧洲大陆的勃艮第乐派产生了很大影响。

11.定旋律弥撒 这是15世纪主要的弥撒曲形式,其中所有乐章都与一个借用的旋律相结合,这个旋律通常是圣咏,由支撑声部陈述,形成了对位的基础。同时,这种手法也保证了弥撒套曲各乐章之间的统一。 

    12.佛兰德乐派 佛兰德乐派是继勃艮第乐派之后的又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乐派,它出现于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中叶的佛兰德地区,这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历史上的地区,包括法国北部的一部分、比利时西部和尼德兰(荷兰)沿北海的西南部地区。佛兰德乐派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时间持续较久的乐派,涌现了较为众多的作曲家,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克冈、奥布雷赫特、若斯堪和拉絮斯等人。 

    13.众赞歌 众赞歌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它的歌词通常是分节体的德文诗歌,配以单声部的旋律。路德自己为早期的众赞歌写了很多歌词,可能也写了其中的一些旋律。在音乐上,一首典型的众赞歌是短小的,旋律易于演唱。有新创作的,也有用格里高利圣咏改编的,还有一些用流行的世俗旋律填词而成。这些众赞歌很快便成为一些作曲家进行复调创作的基础,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帕勒斯特里纳 帕勒斯特里纳是16世纪"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意大利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罗马度过,并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宗教音乐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艺术的一个高峰, 

    15.意大利牧歌(16世纪) 1520年代,一种新型的世俗歌曲出现在意大利北部,这就是牧歌。从1530年到1600年,先后有两千多卷牧歌集出版,这促使意大利牧歌的影响遍及欧洲,也使它成为16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它通常是四或五声部的合唱,注重音乐对歌词的表现。 

    16.《奥菲欧》 16.《奥菲欧》: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为曼图瓦宫廷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同样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奥菲欧和尤丽迪茜的故事。全剧由五幕组成,每一幕表现情节发展的一个阶段,蒙特威尔第所写的音乐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声乐和器乐的风格,使之成为早期歌剧的一部杰作。 

    17.清唱剧 清唱剧是十七世纪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声乐体裁。它采用宗教题材,歌词是拉丁文或意大利文的;它不需要舞台表演,情节由一个叙述者进行描述;它通常分为两大部分,用一段布道把它们分开;它的风格和歌剧很接近,除了宣叙调、咏叹调和乐队部分,合唱在其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18.室内奏鸣曲 室内奏鸣曲是一种巴罗克时期器乐合奏的乐曲,它由一些风格化的舞曲构成,是古组曲的前身,这些舞曲通常包括:阿拉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和吉格舞曲。 

    19.《赋格的艺术》 巴赫在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器乐作品,在巴赫逝世时尚未完成,其中包括用一个主题创作的一系列赋格曲。巴赫在这部作品中囊括了对位法的各种技巧,如卡农、倒影、逆行、减缩、扩张和密接合应等等,实际上对自己一生的复调创作进行了最后的总结。 

    20.喜歌剧 喜歌剧是前古典主义时期在意大利首先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歌剧形式。它通常包括的角色不多,常对喜剧性的人物进行讽刺,脚本多采用现实题材,通常用方言写成。咏叹调的旋律比较简单而动听,并使用宣叙调(其它国家的喜歌剧使用对白)。喜歌剧的出现代表了对正歌剧的一种反抗,它的历史意义在于顺应了"启蒙运动"要求艺术"返回自然"的趋势,丰富了歌剧的表现形式,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音乐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21.双呈示部 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协奏曲中,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通常有两个呈示部,第一个呈示部由乐队演奏,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始终都保持在主调上;第二个呈示部由独奏乐器演奏,副部主题转入属调。 

    22.莫扎特的海顿四重奏 莫扎特有六首弦乐四重奏是献给海顿的,它们是成熟的古典风格的杰作,作于1782-85年,是莫扎特到维也纳以后的作品,其中运用了持续的主题发展和大量的对位织体,并使四个乐器之间的对话更加平等。 

    23.《费德里奥》 《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唯一的歌剧,1804年到1805年创作,1806和1814年修改。贝多芬在这部歌剧中表达了和《英雄交响曲》类似的革命精神。情节围绕着女主人公雷奥诺拉展开。她女扮男装,到监狱中营救她的丈夫。崇高的勇气和自我克制的主题通过贝多芬具有英雄气概的音乐表现出来。歌剧三易其稿始获成功,贝多芬为它先后写的四个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24.《未完成交响曲》 舒柏特创作的交响曲。它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从乐思的表现上看,已经相当完整。乐曲深刻地表现了19世纪初奥地利黑暗的社会环境给舒柏特带来的孤独和压抑,以及大自然给他带来的慰藉。这部作品的主题非常抒情,配器也很有色彩性,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交响曲。 

    25.马祖卡 在肖邦的创作中,马祖卡舞曲是与他的民族根源有着特别显著联系的一种体裁。这种舞曲融合了3种波兰民间舞曲的因素,肖邦在自己的55首马祖卡舞曲中利用了这些舞曲的不同特点,常在一首作品中将它们并列以形成艺术上的对比,或者非常自由地发展这些特点,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富于诗意的作品来,其中有些像一幅民间风俗画,有些把我们带到了豪华热烈的舞会,还有些已近乎揭示内心世界的抒情音诗了。 

    26.交响诗 李斯特一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他发明了交响诗这个词,用来指不严格遵守古典曲式和以某种文学性或描绘性的乐思为基础的管弦乐作品。如《匈奴之战》来自绘画,《玛捷帕》来自诗歌,《哈姆雷特》来自戏剧,《普罗米修斯》和《奥菲欧》来自神话等等。有些最初是作为音乐会序曲(如《塔索》、《前奏曲》等)或利用早期作品扩展而成(如《玛捷帕》等)。这些作品通常是单乐章的,它们的结构常由标题内容来决定。 

    27.主导动机 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运用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或思想有联系的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它有助于使音乐和戏剧的统一。乐剧中的主导动机经常构成一个密集的网,既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类似暗示它们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它们的变形或与其它主导动机的对位结合来暗示情节发生的变化。 

    28.强力集团 强力集团是由五位俄国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也叫做五人团,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包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和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都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前后的社会运动高涨时期,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主张利用俄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复调等各种独特的因素,创作出一种具有明确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29.普契尼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普契尼。他的一部分歌剧属于真实主义流派,另一部分作品则是浪漫主义的,还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对异国情调题材的兴趣。他特别擅长用旋律动人的咏叙调细致地刻划人物的心理,也很善于利用和声与配器的色彩烘托戏剧气氛,同时,他还借鉴了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的作曲手段,从而在世纪之交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0.全音阶 由全音音程构成的音阶,法国的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很爱使用这种音阶,以使他的音乐更适合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由于这种音阶回避了半音的倾向性,具有一种游移不定的独特魅力。

 

中外音乐史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古希腊的音乐文化高度发展,并产生了科学的音乐理论,其中最基本、最具有特色的是四音音列 的理论。

2.大约在9世纪,尝试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平行五度或平行四度的声部,称为 奥尔加农 。

3.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是皮埃路伊基,但常因他的出生地而被称为_____________。

4.巴洛克时期法国歌剧的代表人是_拉莫_和_吕利__。

5.磬属于八音分类法中_石__类乐器。

6."新律”是我国魏晋时期律学家_何承天_的律学成就。

7.我国清代著名琴家徐上瀛的琴学著作是_《溪山琴况 。

8.我国唐代宫廷燕乐中,用于佛教法会的大曲又称为_法曲_。

9."新法密率”是我国__明_代律学家_朱载堉_的乐律学成就。

10.创办于1927年11月的,我国第一所音乐学院是_国立音乐院___。

11.唐代琴家曹柔改进后的古琴谱称为_减字谱_。

12.20世纪3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运动又称为 新音乐活动_。

13.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里程碑的作品是_《白毛女》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4.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及其两个弟子,被人们称为_____乐派。( C  )

A.新古典主义    B.新维也纳

C.表现  D.古典

15."Classical”一词在西方音乐史中指的是_____时期创作的音乐。( B )

A.巴洛克     B.古典

C.浪漫  D.中世纪

16._____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D )

A.舒伯特     B.贝多芬

C.肖邦  D.巴赫

17.海顿的清唱剧_____对上帝创世的过程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绘。( D )

A.《马太受难曲》   B.《弥赛亚》

C.《四季》 D.《创世纪》

18.美国作曲家凯奇是二十世纪_____音乐的代表人物。( A )

A.偶然  B.电子

C.镶贴  D.实验

19.我国汉代音乐机构乐府的领导人是( A )

A.李延年     B.阮咸

C.司马相如 D.蔡邕

20.我国古代音乐史上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等乐部,设立于_____时期。( B )

A.宋元  B.隋唐

C.秦汉  D.魏晋

21.下列我国宋代词作家中擅长自度曲的是(D )

A.沈括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姜夔

22.下列哪部作品是王光祈先生的代表作?(C  )

A.《律学》 B.《和声学纲要》

C.《东西乐制之研究》  D.《民族音乐学概论》

23.清唱剧《长恨歌》的作者是( D )

A.青主  B.黎锦晖

C.赵元任     D.黄自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4.下列属于普契尼歌剧的有( ABCD )

A.《艺术家的生涯》      B.《蝴蝶夫人》

C.《托斯卡》    D.《图兰多》

E.《茶花女》

25.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分为(     )

A.大协奏曲 B.三重协奏曲

C.交响协奏曲    D.独奏协奏曲

E.乐队协奏曲

26.以下说唱音乐中流行于我国宋元时期的有( BCD )

A.弹词  B.诸宫调

C.鼓子词     D.唱赚

E.俗讲

27.下列属于我国明代戏曲音乐四大声腔的是( ABC  )

A.余姚腔     B.弋阳腔

C.昆山腔     D.皮黄腔

E.梆子腔

28.下列音乐家中哪些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ACE  )

A.李叔同     B.赵元任

C.沈心工     D.萧友梅

E.曾志忞

 

中外音乐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唐时期的变文,是一种_____和_____相间的叙事体裁。

  2.流行于宋元时期,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_____。

  3.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明代朱权编印的_____。

  4.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开展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作有_____和_____等。

  5.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建立于_____年。

  6.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和_____。

  7.德国民族歌剧的创始人是_____,他的著名歌剧_____奠定了其成功声誉。

  8.李斯特首创了_____体裁,瓦格纳把自己的歌剧称为_____。

  9.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键盘乐器,即现在的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0.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为(      )。

  A.勾栏                       B.大乐署

  C.均容直                     D.瓦舍

  11.全国性的大剧种京剧形成于(      )时期。

  A.西汉                       B.南北朝

  C.清朝                       D.元朝

  12.(      )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A.李叔同                     B.沈心工

  C.曾志忞                     D.蔡元培

  13.富有激情、质朴刚健的京剧"麒派”唱腔的代表人是(      )。

  A.程砚秋                     B.周信芳

  C.梅兰芳                     D.尚小云

  14.清唱剧《长恨歌》是(      )创作的。

  A.萧友梅                     B.王光祈

  C.黄自                       D.青主

  15.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      )。

  A.交响音乐                   B.歌剧

  C.艺术歌曲                   D.钢琴曲

  16.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是由(      )于1829年首先发掘,并亲自指挥上演的。

  A.门德尔松                   B.伯辽兹

  C.李斯特                     D.瓦格纳

  17.比才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是(      ),它代表着法国喜歌剧的最高成就。

  A.《茶花女》                 B.《卡门》

  C.《魔笛》                   D.《唐璜》

  18."俄罗斯音乐之父"是指(      )。

  A.鲍罗丁                     B.穆索尔斯基

  C.居伊                       D.格林卡

  19.在以下人物中,属于新古典主义的是(      )。

  A.贝多芬                     B.莫扎特

  C.贝尔格                     D.斯特拉文斯基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0.宋时期产生的影响较大的说唱音乐形式有(        )。

  A.唱赚                       B.鼓子词

  C.诸宫调                     D.陶真

  E.涯词

  21.以下属于音乐教育家萧友梅编写的教材有(        )。

  A.《学校唱歌集》             B.《普通乐学》

  C.《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     D.《西洋音乐史》

  E.《和声学纲要》

  22.在艺术歌曲创作中,以下哪几个作曲家充分地发挥了钢琴伴奏的衬托作用?(        )

  A.舒伯特                     B.威伯

  C.肖邦                       D.舒曼

  E.古诺

  23.伯辽兹《幻想交响曲》各乐章的标题是(        )。

  A.梦幻与热情                 B.舞会

  C.田园景色                   D.赴刑场进行曲

  E.妖魔夜宴

  24.以下哪些属于1945年"二战”以后的西方现代音乐?(        )

  A.序列音乐                   B.电子音乐

  C.偶然音乐                   D.具体音乐

  E.印象音乐

  四、连线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5.连接相应的曲作者与歌曲:

  安波             《咱们工人有力量》

  任光             《丈夫去当兵》

  张曙             《大刀进行曲》

  马可             《渔光曲》

  麦新             《拥军花鼓》

  26.连接相应的曲作者与作品:

  斯美塔那         《天鹅湖》

  德沃夏克         《被出卖的新嫁娘》

  柴可夫斯基       《自新大陆》

  莱昂卡瓦罗       《死亡岛》

  拉赫马尼诺夫     《丑角》

  27.连接相应的作曲家与其国籍:

  巴托克            波兰

  格里格            捷克

  斯美塔那          挪威

  鲍罗丁            匈牙利

  肖邦              俄罗斯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8.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代表性的人物及音乐思想是什么?

  29.学堂乐歌在音乐史上有什么意义?

  30.为什么说肖邦的音乐创作领域既狭窄又广泛?

  31.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论萧友梅和黄自在音乐教育上的贡献。

  33.介绍马勒交响音乐的创作。

 

中外音乐史试题

 

一、填空题

1.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_瓦舍_,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称_勾栏_。

2.__纳西古乐_ 是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的传统音乐,又名丽江古乐。

3.明清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理论成就,是朱载堉发明的_新法密率__,即十二平均律。

4.在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比赛中,贺绿汀的_牧童短笛_荣获了一等奖。

5.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_冼星海___开创了说唱性的叙事歌曲体裁,其代表作____梁红玉____。

6.自20世纪3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运动,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音乐运动,我们一般称为__新音乐活动____。

7.被誉为中国"比较音乐学先驱”的是___王光祈____。

8.在古希腊时期,一种源于对酒神的祭祀、显示古希腊人的非凡天赋、具有崇高价值的综合艺术是___古希腊悲剧___。

9.中世纪时期,教会音乐主要使用格里哥利圣咏,它使用__ 圣经__的歌词、__古希腊__的曲调和__自由__的节奏。

10.文艺复兴时期勃艮第乐派重要的代表作曲家是___迪费__和    班舒瓦___。

 

11.音乐史上将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称为__百戏___。

12.唐玄宗时,将宫廷燕乐中的九、十部乐改成了__ 坐部伎___和__立部伎____。

13.唐时期的变文是一种____散文___和___韵文__相间的叙事性音乐体裁。

14.流行于宋元时期,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___南戏___。

15.明代朱权编印的__神奇秘谱__是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

16.__蒙特威尔第__是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最重要的作曲家,他的第一部歌剧是__奥菲欧__。

17.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键盘乐器,即现在的____钢琴____。

18.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是___海顿___、____莫扎特___和___贝多芬___。

19.__韦伯_是德国民族歌剧创始人,他的著名歌剧__《自由射手》__奠定了其成功声誉。

20.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开展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作有_兄妹开荒___和__夫妻识字___等。

21.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建立于__1927___年。

22.李斯特首创了__交响诗___体裁,瓦格纳把自己的歌剧称为__未来的戏剧__。

23.__《诗经》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___305___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24.清商乐主要由_____吴声____和___西曲_____组成。

25.唐代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__教坊___和__梨园_。

26.西方音乐史上保存下来最早的歌剧是由里努其尼与佩里创作的___《尤丽狄茜》__。

27.巴赫最后的___音乐的奉献___和___赋格的艺术___是集300年来复调技术之大成的总结性作品。

28.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式的结构被固定下来,主要包括__呈示部__、__展开部__和__再现部_三部分。

29.《无言歌》的创始人是__门德尔松___。

30.印象主义音乐主要代表作曲家是__德彪西____和___拉威尔___。

二、单项选择题

11.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建于( C )。

A.1919年      B.1935年

C.1927年      D.1949年

12.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朱权编印的( B  )。

A.《弦索备考》     B.《神奇秘谱》

C.《乐府传声》     D.《溪山琴况》

13.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持续使用到20世纪中叶的传统记谱法是( C  )。

A.减字谱       B.文字谱

C.工尺谱       D.俗字谱

14.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A )。

A.燕乐       B.清商乐

C.西凉乐       D.龟兹乐

15.既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又是作曲家的是(  D )。

A.青主       B.黄自

C.马思聪     D.赵元任

16.巴赫为钢琴而作,用遍了大小二十四调,以证明键盘乐器转调优越性的作品是( C )。

A.英国组曲      B.法国组曲

C.平均律钢琴曲集     D.创意曲集

17.在古典主义时期,( D )善于在交响曲中运用力度对比变化的表现。

A.法国乐派      B.威尼斯乐派

C.那不勒斯乐派     D.曼海姆乐派

18.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交响曲之父”的是( A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勃拉姆斯

19."Romantic”一词在音乐中是(  C )的意思。

A.罗马乐派      B.罗马主义

C.浪漫主义      D.古典主义

20.被称为"圆舞曲之父”的是(  A  )。

A.老施特劳斯      B.小施特劳斯

C.肖邦       D.李斯特

10.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B    )。

A.革          B.土

C.石          D.竹

11.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是(    C   )。

A.《陈旸乐书》                        B.《词源》                     

C.《乐记》                         D.《乐府传声》

12.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    A   )。

A.《碣石调-幽兰》      B.《广陵散》    

C.《高山流水》       D.《梅花三弄》

13.《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魏末文人( B   )的音乐思想。

A.张炎                          B.嵇康

C.沈括                          D.郭沔

14.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为(     D )。

A.勾栏                          B.大乐署                     

C.均容直                         D.瓦舍

15.(    D   )是亨德尔除歌剧之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

A.协奏曲                         B.受难乐                     

C.交响曲                         D.清唱剧

16.确立了18世纪古典协奏曲结构原则的人是(    A )。

A.莫扎特                         B.海顿                     

C.斯卡拉第                        D.贝多芬

17.原来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芬将其改为( D )。

A.奏鸣曲                         B.圆舞曲                     

C.进行曲                         D.谐谑曲

18.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 C   )。

A.交响音乐                         B.歌剧                     

C.艺术歌曲                         D.钢琴曲

19.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是由(    A )于1829年首先发掘,并亲自指挥上演的。

A.门德尔松                       B.伯辽兹                     

C.李斯特                         D.瓦格纳

10.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为(    D   )。

A.勾栏                       B.大乐署

C.均容直                     D.瓦舍

11.全国性的大剧种京剧形成于( C    )时期。

A.西汉                       B.南北朝

C.清朝                       D.元朝

12.(     A )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A.李叔同                     B.沈心工

C.曾志忞                     D.蔡元培

13.富有激情、质朴刚健的京剧"麒派”唱腔的代表人是( B   )。

A.程砚秋                     B.周信芳

C.梅兰芳                     D.尚小云

14.清唱剧《长恨歌》是(    C   )创作的。

A.萧友梅                     B.王光祈

C.黄自                       D.青主

15.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    C   )。

A.交响音乐                   B.歌剧

C.艺术歌曲                   D.钢琴曲

16.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是由( A    )于1829年首先发掘,并亲自指挥上演的。

A.门德尔松                   B.伯辽兹

C.李斯特                     D.瓦格纳

17.比才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是(     B ),它代表着法国喜歌剧的最高成就。

A.《茶花女》                 B.《卡门》

C.《魔笛》                   D.《唐璜》

18."俄罗斯音乐之父"是指(    D )。

A.鲍罗丁                     B.穆索尔斯基

C.居伊                       D.格林卡

19.在以下人物中,属于新古典主义的是(   D )。

A.贝多芬                     B.莫扎特

C.贝尔格                     D.斯特拉文斯基

9.秦汉时期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是( B )

A.太常寺 B.乐府

C.鼓吹署 D.行院

10.十二律产生的方法最早的记载是___A____中的"三分损益法”。

A.《管子?地员篇》 B.《乐记》

C.《梦溪笔谈》 D.《中原音韵》

11.唐宋两代盛行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是( C )

A.俳优 B.角抵戏

C.参军戏 D.南戏

12.诸宫调是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北宋艺人________所创。( D )

A.张五牛 B.关汉卿

C.姜夔 D.孔三传

13.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是由___A____编辑出版的。

A.李叔同 B.沈心工

C.曾志忞 D.蔡元培

14.古希腊音乐以____B____声乐为主。

A.和声 B.单音

C.复调 D.同音

15.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 A  )

A.奥尔加农 B.狄斯康特

C.克劳苏拉 D.康都克特

16.中世纪综合性的世俗音乐,有代表性的可首推( A )

A.神秘剧 B.奇迹剧

C.礼仪剧 D.喜歌剧

17.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是( A )

A.帕勒斯特里那 B.马肖

C.维拉尔特 D.加布里埃利

18.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的重要代表作曲家是( C  )

A.斯卡拉第 B.拉莫

C.蒙特威尔第 D.普塞尔

 

中国音乐学院

1998 年中外音乐史入学试题(B)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20 分)

1.贾湖骨笛

2.曾侯乙墓编钟

3.勾栏

4.《湘累》

5.中国歌舞短论

6.钢琴套曲

7.法国喜歌剧

8.交响诗

9.《我的祖国》

10.《卡门》

二、填空:(每题 2 分,共30 分)

1.尧时代的代表乐舞是_大咸_(咸池)__。

2.现代乐器"阮”在汉代叫_秦琵琶___。

3.嵇康是____,其最有影响的音乐美学著作是____。

4.唐大曲和法曲的不同点主要在____。

5.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人在上海英美租界创办了一个____;不久,在北京,罗伯特·郝德爵士

也创办了一个管弦乐队,一般称之为____。

6.____于1929 年根据孙中山"黄埔训词”所写的____;在1937 年曾被定为____,它曾在我国三、四

十年代的社会生活中有过相当广泛的影响。

7.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____。

8.《八路军进行曲》由____作曲,后更名为《____》。

9."他的音乐是隐藏在鲜花丛中的大炮”是指作曲家____。

10."他不是小溪,而是大海”是指作曲家____。

11.晚期"巴洛克三杰”是指____,____和____等三位作曲家。

12.古艺术时期最.主要的音乐流派是____。

三、论述题:(35 分)

1.简述周代礼乐体系产生的意义。

2.简述《乐记》中对音乐起源的论述,并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以上二题任选一题,10 分)

3.简述曾志愍及其音乐活动。

4.论述刘天华生平及其在音乐文化上的成就。

(以上二题任选一题,10 分)

5.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音乐的发展状况。

6.简述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特点。

(以上二题任选一题,15 分)

四、听辨:(共 15 分)

1.作品名称______,曲作者______。

2.作品名称______,曲作者______。

3.作品名称______,曲作者______。

4.作品名称______,词作者______。

5.作品名称______,曲作者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出现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是(  ),由这种方法产生的乐律叫(  )。

A纯律   B三分损益法  C五度相生律  D三度生律法

2、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塞维尔的理发师》作曲是(  )

A格林卡  B肖邦  C罗西尼  D瓦格纳

3、由唐玄宗在唐开元年间(约公元713--741)创作的一部燕乐大曲是( )

 A破阵乐 B清商大曲 C霓裳羽衣曲 D随军番部大乐

4、中国篇幅最长大的民间史诗是( )族的( )。

 A蒙古 江格尔 B柯尔克孜 玛纳斯 C藏 格萨尔王传 D彝 梅葛

5、1945年,由贺敬之等作词编剧,马可等作曲的新歌剧是( )

 A王贵与李香香 B白毛女 C兄妹开荒 D小小画家

6、20世纪初,为中国"学堂乐歌”发展做出贡献的音乐家首推( )

 A黄自 萧友梅 B沈心工 李叔同 C曾志? 冯亚雄 D高寿田 辛汉

7、十九世纪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 )创作了《浮士德交响乐》

 A肖邦 舒伯特 B伯辽兹 李斯特 C肖邦 李斯特 D李斯特 比才

8、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安徽徽班艺人进京,清嘉庆和道光年间(1796--1850年)汉调艺人进京。徽调和汉调艺人在北京吸收了昆曲、梆子等腔之长,形成了( )。

 A评剧 B京剧 C汉剧 D北昆曲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请在以下八个任选五个解释,多选无效。

黄钟  高山流水  花儿  皮黄腔  学堂乐歌  黄河大合唱  奏鸣曲式  强力集团

三、简述(每题18分,共36分,任选两题)

1、简述唐代大曲的艺术形态特征。

2、简述刘天华对民族器乐发展的历史贡献。

3、试述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成功实践对我国"新音乐”发展的启示。

四、论述题(60分,选一题,字数要求600以上)

1、试论欧洲浪漫主义乐派与维也纳古典乐派在创作理念和体裁方面的区别。

2、二十世纪中国民族歌剧(新歌剧)的缘起与发展概述。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

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狭窄。

4.        说说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方两声部都用法文填词),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现象,不同声部演唱不同的歌词。两段法文歌词通常为舞蹈歌曲和爱情歌曲之类。由于歌词各具特色,经文歌的各个声部在节奏模式上保持了一定的独立,节奏的运动在复调音乐具有了空前的紧张度,只有在各声部发出协和音程中还能感受到一定的统一性。经文歌的复调结构是高度理性化的。

  经文歌体现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歌词往往是宗教与世俗内容相混合甚至完全世俗化的。

5.        新艺术音乐有些什么重要特点?简述法国新音乐代表人物马肖的创作及特点。

特点:14世纪法国音乐的新风格,代表了一种在新世纪出现的音乐创作上的新趋势(1)新的记谱体系(2)等节奏技术的运用(3)变化音的终止式

马肖:(1300-1377),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音乐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音乐家。他的创作几乎涉及14世纪所有重要的音乐体裁,包括经文歌、弥撒及大量世俗歌曲。共创作经文歌23首,主要为3声部;在弥撒仪式中,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经常被视为一套乐曲组合在一起,后来从礼拜中独立出来而形成。

6.        14世纪意大利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牧歌、狩猎曲、巴拉塔。

代表人物:弗朗切斯科*兰第尼

7.        早期文艺复兴音乐在英国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布艮第乐派的最重要代表是谁,简述其创作特点。

1特点:教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倾向大调性、主调风格,常自由运用三度、六度音程,以此产生出和谐丰满的音响。

代表人物:利奥纳尔*鲍罗、约翰*邓斯泰布尔、法伯顿。

2布艮第乐派代表人物是 :迪费和班舒瓦

  布艮第地区的音乐作品主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以三个声部为主,声部之间为对比音色。在英国音乐影响下,布艮第音乐的主调加强,上声部突出,多采用三和弦,但各声部仍然保持着对位的独立性。作品多用大调性,主要为三拍子,两拍子用于大型作品的对比部分。

8.        众赞歌有什么特点,它对德国音乐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一路德众赞歌,新教教会的一种音乐形式。最初是单声部、分节歌形成。后逐渐增添了和声、对位,并扩大成四部合唱。

意义:对康塔塔、圣诞音乐、受难乐、清唱剧等的形成充实,使新教音乐逐步成熟、强大,并为巴洛克时期的大型声乐或器乐创作开辟了道路。

9.        帕特斯特里纳创作的特征。

帕特斯特里纳(1529-1594):因出生在罗马附近的帕特斯特里纳小镇,人们习惯以他的出生地称谓他。

他以毕生的经历献身于宗教音乐,他的音乐具有一定保守倾向,然而他能在反宗教改革精神观念的限制下,顺应文艺复兴音乐发展方向,对复调音乐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发展。他的创作主要是宗教音乐作品,有104部弥撒曲,250首经文歌。50多首宗教牧歌和100多首世俗牧歌。他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10.        16世纪法国尚松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

特点:在写作方法上,既有和声式的,还有含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的。

代表人物:塞米西,雅纳坎

11.        ★★★简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主要脉络。

(1)        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16世纪末 ,在意大利佛罗萨的巴尔第伯爵家经常聚着一皮文人研究古希腊文化,试图恢复古希腊戏剧音乐的本色,于是作曲家培利与诗人努契尔合作写出了第一部歌剧《达夫尼》,但乐谱失传已久,现仅留传下来的只是他们俩写的歌剧《犹丽狄西》。以古钢琴伴奏,配以简单的和声。

(2)        罗马的歌剧:在佛罗萨歌剧的影响下,罗马于17世纪前半叶产生了歌剧,多用宗教题材,常加进合唱,抒情性和朗诵性的段落分明,剧种时常插入喜剧性的仆人角色。

(3)        威尼斯歌剧:17世纪前半叶第一座歌剧园-圣卡西亚诺的出现迅速加强了威尼斯歌剧的发展。代表作曲家蒙泰威尔弟在歌剧《奥菲尔》中大量采用独唱的咏叹调和二重唱,合唱浑厚,第一个使用管弦乐队伴奏并首创颤音、拨弦等技法,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他的歌剧克服了旋律的枯燥性,运用了牧歌式、歌唱性较强的朗诵调。代表作还有《阿里安娜》等。

(4)        那不勒斯歌剧:18世纪初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注重发挥歌剧中的人声美,使声乐独唱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加强了咏叹调与宣叙调的区别。他创作了100多部歌剧,并首创了"快-慢-快”三种速度的意大利式序曲,同时使弦乐四部成问管弦乐中心。

12.        巴洛克时期法国古钢琴音乐概述。

古钢琴包括两类型:一种是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在14或15世纪就存在了,有大小不同的各种样式,但都是用键盘通过固定在一个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而发声的,应而这种乐器也叫淤灌键琴。击弦古钢琴更为古老,在2世纪就有记载。形状是长方形的,按下键盘时,通过固定在另一端的固制叶片击弦而发声,应此也叫木契木追钢琴,起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更适合在家内演奏。

古钢琴音乐体裁在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主要有以下:拖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赋格曲、变奏曲、主题与、奏鸣曲、组曲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这两种。

13.        J。S巴赫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哪些?简述他的创作情况。

巴赫,德国作曲家、复调大师。

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声乐和器乐

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等

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

创作情况:

(1)        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代表作有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200多首康塔塔。

(2)        管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核心。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未有的。

(3)        钢琴音乐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列。

(4)        他吸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5)        他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

14.        简述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情况。

清唱剧是亨德尔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它是一种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包括独唱、重唱以及合唱,有管弦乐队伴奏。

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大都取材于圣经中的英雄故事,多数是音乐戏剧作品,用英语演唱,主要用于音乐会舞台演出,从创作意大利风格的割据转向大众化的清唱剧,是亨德尔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的一次重要抉择。

他的清唱剧有着强烈的史诗性风格,主要表现了强大的集体感情和史诗般的宏伟场面,其表现方法最值得注意是合唱的运用。他一生创作的25部清唱剧,最著名的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太*马加比》等。

15.        格鲁克歌剧改革简述。

他是德国剧作曲家。面对日益僵化衰退的正歌剧,于18世纪中叶警醒割据改革。

改革的主旨是:①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没的伟大原则。②歌剧中音乐应与诗配合,加强情感。

改革的手段为:①宣叙调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了旋律。②精练戏剧结构,删去咏叹调中的玄技段,追求自然的真情流露。③序曲成为于是剧情的有机部分。④废弃数字低音,代之以具有明确声部的近代写法。

改革的产物:《阿尔切斯特》

16.        喜歌剧是如何兴起的,它在意大利,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情况如何?

答:18世纪20-30年代,随着意大利正歌剧发展的衰退,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些带有戏剧风格的新型歌剧。这些割据称谓繁多,有"喜歌剧”、"谐歌剧”、"趣歌剧”、"滑稽剧”和"轻歌剧”等。

1意大利喜歌剧:从17世纪中叶开始,意大利正歌剧的三幕演出之经常穿插一些小型的表演和歌唱。这些间插性的演出被称为"幕间剧”。

2法国喜歌剧:17世纪末,法国巴黎的集市上流行一种兼有歌舞、说话和器乐伴奏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大多采用民间流行的曲调填写新词而成,戏剧中充满了市民阶层对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讥评。

3德奥歌唱剧:18世纪中叶,流行与德国和奥地利民间的"歌唱剧”逐渐兴盛起来。它的剧本多从英国的民谣剧移植过来。

4英国民谣剧:它是用英语对白再加上通俗的曲调结合而成。民谣剧的曲调大多来自民歌、城市小调,甚至包括意大利或法国歌剧中的旋律。

17.        前古典注意器乐主要在哪些领域对历史做出贡献,介绍它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1)        古典钢琴奏鸣曲:较早的键盘乐器创作作曲家萨帕尔托和库瑙;更重要的作曲家是多米尼科*斯卡拉蒂、CPE巴赫、阿尔贝蒂等人。

(2)        古典交响曲:

"曼海姆乐派”:以乐队指挥约翰*斯塔米茨

"北德乐派”:以CPE巴赫为首

18.        概述海顿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上的贡献。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交响曲之父。

功绩:(1)创作了108部交响曲,其中《惊愕》、《军队》、《时钟》等交响曲很著名,12首<<伦敦交响曲>>达到艺术顶峰。

(2)确定了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采用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抒情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第四乐章为快板舞曲风格的回旋曲式。

(3)创作了68部弦乐四重奏等器乐乐曲,确立弦乐四重奏形式,明确四个声部和交响曲相同的四个乐章结构。作品有〈〈云雀〉〉、〈〈皇帝〉〉等。

(4)写有〈〈创世纪〉〉、《四季》两部清唱剧。

19.        莫扎特音乐创作简述。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①歌剧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他的歌剧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常吸收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和德国民间歌唱剧的因素。最出色的四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尤以《费加罗的婚礼》最为重要。在这部作品里,莫扎特将喜歌剧漫画式的角色与正歌剧严肃的人物和揭示社会矛盾、道德问题情节场面融合在一起。作品无情地揭露、讽刺了贵族的无能与堕落,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的机智。《魔笛》则采用德语对白,蕴含着德国文化传统的哲理性,成为第一部德国歌剧。他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因此,他的歌剧善于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宣叙调极富歌唱性。他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高潮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序曲的预示和渲染戏剧范围氛围和剧情的作用。

②莫扎特创作了40多部交响曲,在结构形式、和声、配器等方面追求清晰、单纯、严格的逻辑性和均衡和谐,形成古典乐派的典型风格。《降E大调第39交响曲》明快,富有诗意;《g小调第40交响曲》在抒情的音流中流露出一股悲凉;《C大调第41交响曲》宏伟壮观。这三部交响曲被归于古典主义最杰出交响曲之列。

③在室内作品中以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比较著名,舒展性地旋律与多层次的复调手法相结合,高水平地巩固了主调音乐的主导地位。

④在钢琴协奏曲方面,他运用古典音乐形式原则,对巴洛克三乐章协奏曲进行了发展,将双呈示部以及华彩乐段的结构固定下来,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形式原则。

 

名词解释:

1.        奥加农:是圣咏的一种即兴演唱方式,即在演唱同时唱两个不同声部。

2.        布艮第乐派:15世纪文艺复兴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来自欧洲北方的作曲家。他们大  都集中在布艮第地区活动,所以被音乐史学家们成为布艮第乐派。

3.        法国尚松:16世纪20年代,法国作曲家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从词到曲都是典型法国风格的歌谣曲,他们被称为"法国尚松”或"巴黎尚松”。

4.        清唱剧:是17世纪产生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以抒情性或戏剧性叙事诗为基础,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以及合唱组成。规模较小,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5.        经文歌:带着一种中世纪普遍具有的装饰热情诞生的音乐体裁,产生有必然性,填有歌词的替换克劳苏拉,实现了从礼仪音乐到具有世俗音乐特征的转变。

 

中外音乐史试题 

 

一、填空题

1.古希腊悲剧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达到其黄金时期,出现了_______、索福克利斯和欧里皮底斯三位伟大的作家。 

2.随着格里哥利圣咏的出现,人们确立了一种_______的记谱法,它以一种十分晦涩的方式来表现旋律的轮廓或某些装饰音。 

3.巴洛克时期,声乐体裁除了歌剧外,还有_______、受难曲和_______等几种。 

4.1829年,门德尔松首先发掘了巴赫的宗教音乐_______,并亲自指挥了这部作品的演奏使这部名作得到复活。 

5.《大武》是我国_______代的乐舞。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_______、《颂》三大类。 

7.我国汉代的音乐机构称为_______,其最高领导人是李延年。 

8.参军戏是唐、宋两代盛行的一种_______表演形式。 

9.我国北宋时期的音乐著作《乐书》的作者是_______。 

10.我国明代戏曲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声腔”分别是_______、余姚腔、_______和昆山腔等。 

11.二人转也称"蹦蹦戏”、"秧歌”等,是流行于我国_______地区的走唱类曲艺。 

12.《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_______。 

13.《渔光曲》的作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4.下列作品属于舒曼钢琴套曲的是(  ) 

A.《狂欢节》 B.《诗人之恋》 C.《魔王》 D.《爱之梦》

15."Baroque”一词在西方音乐史中指的是_______时期创作的音乐。(  ) 

A.巴洛克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中世纪

16.在罗西尼的歌剧创作中,_______是他喜歌剧创作的高峰。(  ) 

A.《巧计》 B.《塞维尔的理发师》 C.《清教徒》 D.《奥兰多》

17.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  ) 

A.柴可夫斯基 B.莫索尔斯基 C.格里格 D.格林卡

18.1859年瓦格纳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乐剧”(  ) 

A.《女武神》 B.《汤豪塞》 C.《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D.《众神的黄昏》

19.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著作《成相篇》的作者是(  )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庄子

20.下列说唱音乐中形成于隋唐时期的是(  ) 

A.鼓子词 B.诸宫调 C.俗讲 D.弹词

21.我国宋代市民音乐表演的场所称为(  ) 

A.瓦舍 B.瓦场 C.瓦棚 D.瓦栏

22.《白沙细乐》是我国_______族的传统音乐。(  ) 

A.傣 B.侗 C.藏 D.纳西

23.大同乐会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个_______社团。(  ) 

A.民族器乐 B.民歌 C.古琴 D.戏曲

三、多项选择题24.福建南音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乐种,它的组成部分有(  ) 

A.曲 B.乱 C.序 D.指 E.谱

 

25.下列音乐形式中属于汉代鼓吹乐的有(  ) 

A.箫鼓 B.走吹 C.短箫铙歌 D.横吹 E.黄门鼓吹

26.以下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属于四大名旦的有(  ) 

A.周信芳 B.梅兰芳 C.马连良 D.尚小云 E.荀慧生

27.下列属于柴可夫斯基舞剧作品的是(  ) 

A.《天鹅湖》 B.《睡美人》 C.《春之祭》 D.《胡桃夹子》 E.《火鸟》

28.下列属于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作曲家有(  ) 

A.鲍罗丁 B.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C.居伊 D.肖斯塔科维奇 E.巴拉基列夫

四、连线题

29.连接相应的人物与其作品: 

贺绿汀  《在太行山上》 

刘天华  《叫我如何不想他》 

赵元任  《打回老家去》 

冼星海  《光明行》 

任光   《游击队歌》 

30.连接相应的乐器与类别:

丝        拍板 

匏        笙 

竹        鸣球 

石        管 

木        筑 

 

31.连接相应的作品与体裁: 

《魔王》             舞剧 

《童年情景》         交响音画 

《阿依达》           艺术歌曲 

《中亚西亚草原》     钢琴套曲 

《天鹅湖》           歌剧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其依据是(       )

2. 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是(        ),它是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科学理论。    

3.据《列子·汤问》记载,歌手(        )的歌声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人以十分难忘的印象。

4. 《       》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出现于舜时期,孔子曾给予其"尽善尽美”的高度评价。

5. (      )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

6. (      )是汉代相和歌常用之调式,被称为"相和三调”。

7. 《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 《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       )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

9. 琴曲《        》相传原为东晋时期桓伊的一首笛曲《三调弄》,后由唐朝时期琴家颜师古将该笛曲改编而成为琴曲。

10. 《        》是我国唐代一首著名艺术歌曲,其歌词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

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又被改编成琴曲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

11.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琴家(        ),该曲刊印于我国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之中。

12.与"聂政刺韩王”故事有关的琴曲是《           》。

13.1927年,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        )担任校长。 

14.《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     )。

15.1915年发表的钢琴曲《           》是目前所能够见到的发表最早的中国钢琴曲,作者是赵元任。

16.《牧童短笛》的曲作者是(         )。        

17.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的曲作者是(   )。

18.《           》是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的成名作。

19.《渔光曲》的曲作者是(     )。

20.抗战时期广为流传的《游击队歌》作者是(       )。

1.六代乐舞中,反映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是《         》。          

2. 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的儒家音乐代表人物是(    )。   

3.汉代音乐家(        )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这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4. 西晋律学家(      )在乐律上的成就是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

5. 《拨面》是(       )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戏之一。                  

6. 宋代词体歌曲《扬州慢》和《杏花天影》的曲作者是(       )。

7. 《春莺啭》是唐代作曲家(       )秉承唐高宗之意而作的,后曾传往日本。

8. 琴曲《离骚》的作者是晚唐琴人(        ),该曲是作者根据诗人屈原的同名诗歌创作而成的一首大型琴曲。             

9. 《乐书》共200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作者是(      )。

10. 《碧鸡漫志》是一部研究歌曲的专著,叙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发展和演变,作者是南宋的(          )。

11.南宋律学家(          )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 

12.元代(          )所著的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是《唱论》。

13.明清戏曲继宋元杂剧、南戏之后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众多的剧种和声腔,最具代表性的有(      )。

14.(      )创作的《卿云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  

15.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作者是(      )。

16.(       )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17.《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曲作者是(       )

18.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即:(     )

19.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爱国主义要求的代表性的学堂乐歌有:《    》、《    》等等。

20.《到敌人后方去》的曲作者是(      )。

 

一 选择题

1.   被誉为我国革命音乐的奠基人的是 ( C ) 

A 冼星海 B 郑律成 C 聂耳 D 刘天华 

2.《欢乐颂》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 ( B ) 

A.肖邦 B.贝多芬 C.莫扎特 D.约翰.施特劳斯 

3. 小字组#b至小字一组b之间共包含几个半音 ( B ) 

A. 11个 B. 12个 C. 13个 D. 14个 

4.   下列那种乐器属于民族弹拨乐器 ( C ) 

A 二胡 B 唢呐 C 琵琶 D 笛子 

5.   被誉为"钢琴王子”的是 ( C ) A巴赫 B车尔尼 C李斯特 D莫扎特 

6.   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复杂多变,什么乐器在非洲音乐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A)

 A.鼓 B. 号 C.琴 D.锣 

7.   下列几项中不属于音乐的基本要素的是(A   ) 

A.歌词 B.速度 C.旋律 D.节奏 

8.《五月蝉虫唱的好》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民歌 (B ) 

A 回族 B 侗族 C 哈萨克族 D 白族 

9.   下列乐器中属于民族拉弦乐器的是 ( C ) 

A 小提琴 B 古筝 C 京胡 D 扬琴 

10. 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肖邦是哪国人 ( D) 

A 德国 B捷克 C芬兰 D波兰 

 

11.《邀舞》的曲作者是 ( C ) 

A 鲍罗丁 B 西贝柳斯 C 韦伯 D 柴可夫斯基 

12. 以E音为上方音向下构成增二度音程,其下方音应是 ( D ) 

A. #D B. D C.ьC D.ьD 

13. 下列歌唱家中是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是 ( D )    

A 卡拉斯 B 迪里拜尔 C 卡鲁索 D 卡雷拉斯 

14. 将纯四度音程的下方音重升后,其应成为 ( C) 

A 倍减四度 B 纯四度 C倍增四度 D纯五度 

15.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原名是( C ) 

A《阳关三叠》   B《潇湘水云》   C《夕阳萧鼓》   D《高山流水》 

16.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 ( B ) 

A 聂耳 B 光未然 C 贺绿汀 D 徐沛东 

17.   音乐之都维也纳在哪国 ( B ) 

A 德国 B 奥地利 C 荷兰 D 法国 

18.   下列拍号中,属于复拍子的是 ( C ) 

A. 2/4 B. 3/4 C. 8/8 D. 3/2 

19.将减七和弦的根音降低增一度后,其应为( A ) 

A大小七和弦 B 大七和弦 C 半减七和弦   D小七和弦 

20.在主音相同的情况下,确定大调式还是小调式的关键音级是( B ) 

A. Ⅰ    B. Ⅲ    C.Ⅴ    D.Ⅵ 

二   填空

1. 民歌按体裁来分可分为_号子__、_小调__、_山歌__。 

2. A和声大调的不稳定音级有_b_、_d_、_f_、_g_,c自然小调的副音级有_d_、_f_、_a_、_b_。 

3.在乐谱中,小节线的作用是用以确定音符的_强弱__规律的记号 

4. 音乐的物理属性有_音高__、_音值__、__音量_、__音色_。 

5.《_蓝色多瑙河______》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是作曲家_(小)约翰施特劳斯_____的作品。 《卡门序曲》的作者是_法国__国作曲家_比捷__。 

6. "乐圣”是_贝多芬__,圆舞曲之王是_(小)约翰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之王是_舒伯特__。 

7.音乐术语Fortissimo汉语译意为_很强__ Adagio汉语译意为_柔板__Allgretto汉语译意为_小快板___。 

8.等音、等音程、等和弦、等音调的前提条件是__音高相同音名记法不同___。 

9.在五声调式中,由_宫_、_角__两音之间构成唯一的大三度。 

10.近关系调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两调之间的__小三_和弦较多 得分 批卷人 

三 判断下列论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20分) 

1.五声调式是指只有五个音级构成的调式    (   × ) 

2. /8拍子中整小节休止用全休止符记写        ( √ ) 

3.基本音程就是自然音程                   (   √ ) 

4.五声调式中的宫音有时候也是主音          (   √ ) 

5. 清乐七声调式的偏音是清角和变宫          (√   ) 

6. 凡是不按三度排列的和弦都是转位和弦        (   × ) 

7. 低音为根音的和弦一定是原位和弦          (   √ ) 

8. 单音程可以转位为单音程,也可以转位为复音程( √ ) 

9. 纯五度、减五度以及增五度都是自然音程    ( × ) 

10. 2/4拍于2/8拍都是单拍子                (   √ ) 

 

1.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朱权编印的(b)。

A.《弦索备考》B.《神奇秘谱》C.《乐府传声》D.《溪山琴况》

2.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a)。

A.《碣石调-幽兰》B.《广陵散》C.《高山流水》D.《梅花三弄

3.下列属于四大名旦的是(abd)。A.尚小云B.荀慧生C.周信芳D.程砚秋

4.富有激情、质朴刚健的京剧"麒派”唱腔的代表人是(b)。

A.程砚秋B.周信芳C.梅兰芳D.尚小云

5、歌剧《洪湖赤卫队》,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只活跃在地方的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同派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在c省。

A、江西B、四川C、湖北D、湖南

6、评剧源于c省东部地区。

A、甘肃B、辽宁C、河北D、山西

7、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c类。

A、小调B、号子C、山歌

8.清唱剧《长恨歌》是(c)创作的。

A.萧友梅B.王光祈C.黄自D.青主

9.诸宫调是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由()所创。

A.张五牛B.关汉卿C.姜夔D.孔三传

10.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ab)

A.奥尔加农B.狄斯康特C.克劳苏拉D.康都克特

11、下列属于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

A、大浪淘沙B、听松C、病中吟D、空山鸟语

12.下列乐器中属于"竹”类材料制作的有(c)

A.磬B.笙C.箫D、筚篥

13、《音乐之声》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剧情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与退役军官及其儿女之间的故事。这是一部c的音乐故事片。

A、英国奥地利C、美国

14.由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具有歌曲形式特点的小型器乐曲体裁是(c)。

A.夜曲B.前奏曲C.无言歌D.组曲

15.下列属于单乐章结构的乐曲的体裁是(d)。

A.交响曲B.奏鸣曲C.协奏曲D.交响诗

16.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c)。

A.悲怆交响曲B.1812序曲C.悲怆奏鸣曲D.《六月》船歌

17、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幕歌剧《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b的作品。

A、罗西尼B、威尔弟C、普契尼

18、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是作曲家b的不朽之作。

A、斯美塔那B、德沃夏克C、柴科夫斯基

19、《苏尔维格之歌》,是著名诗剧《培尔金特》中女主人公在茅屋前纺纱时演唱的一首歌。作者是a。A、格里格B、拉威尔C、舒伯特

20、我国现代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的,1982年首演于北京,其作品是我国著名音乐家c创作的。A、徐沛东B、沈湘C、施光南

21、著名管弦乐组曲《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之一c的作品。

A、李姆斯基、柯萨科夫B、拉基列夫C、穆索尔斯基

22.下列属于明代四大声腔的有(abde)

A.昆山腔B.海盐腔C.皮黄腔D.弋阳腔E.余姚腔

23.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c)。

A.交响音乐B.歌剧C.艺术歌曲D.钢琴曲

24、胡笳是一种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吹管乐器,源于a时期。

A、隋朝B、唐朝C、汉朝

25、《十面埋伏》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首表现"楚汉相争”的琵琶独奏曲。最初的作者及产生年代目前还无法考证,但最早的乐谱却见于c年。

A、1918 B、1718 C、1818

26.下列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b)

A.莫扎特B.亨德尔C.勋伯格D.舒伯特

27.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是由(a)于1829年首先发掘,并亲自指挥上演的。

A.门德尔松B.伯辽兹C.李斯特D.瓦格纳

28.比才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是(b),它代表着法国喜歌剧的最高成就。

A.《茶花女》B.《卡门》C.《魔笛》D.《唐璜》

29."俄罗斯音乐之父"是指(d)。A.鲍罗丁B.穆索尔斯基C.居伊D.格林卡

30.原来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芬将其改为(d)。

A.奏鸣曲B.圆舞曲C.进行曲D.谐谑曲

31.下列属于捷克民族乐派的是(bd)。A.斯克里亚宾B.斯美塔那C.科达伊D.德沃夏克

32.下列乐曲中属交响诗体裁的是(c)A.《春之祭》B.《茶花女》C.《前奏曲》D.《命运》

33.下列属于舒伯特歌曲作品的是(a)

A.《野玫瑰》B.《月光》C.《仲夏夜之梦》D.《革命》

34.《胡桃夹子》的作者是(a)

A.柴可夫斯基B.舒曼C.斯特拉文斯基D.海顿

35.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属于哪种体裁?(d)

A.舞剧B.交响曲C.协奏曲D.圆舞曲

36.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d)

A.《天鹅湖》B.《1812序曲》C.《睡美人》D.《培尔·金特》

37.我国民族乐器笙属于b类气鸣乐器。A.哨嘴B.簧管C.拉管D.闭管

38.柴可夫斯基《六月》的体裁是(d)。A.奏鸣曲B.协奏曲C.交响曲D.船歌

39.《牧神午后》的作者是(d)。A.李斯特B.门德尔松C.肖邦D.德彪西

40.长笛属于(a)。A.木管乐器B.铜管乐器C.弹拨乐器D.打击乐器

41.《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b)。

A.理查·施特劳斯B.约翰·施特劳斯C.柴可夫斯基D.舒伯特

42.《旱天雷》属于下列哪类乐种?(b)

A.江南丝竹B.广东音乐C.福建南曲D.内蒙二人转

43.下列乐曲中属于江南丝竹的是?(abd)

A.《欢乐歌》B.《三六》C.《平湖秋月》D.《行街》44.下列乐器属于弹拨乐器的是(a)。

A.中阮B.中胡C.高胡D.板胡

45.下列哪首乐曲不是贝多芬创作的?(cd)

A.《月光奏鸣曲》B.《悲怆奏鸣曲》C.《巨人交响曲》D.《悲怆交响曲》

46.下列属于浪漫时期的作曲家是(bc)

A.西贝柳斯B.勃拉姆斯C.瓦格纳D.拉威尔

47.下列属于多乐章结构的乐曲体裁是(d)。

A.变奏曲B.回旋曲C.交响诗D.奏鸣曲48.长于描写叙事且具有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管弦乐曲是(a)。

A.交响诗B.奏鸣曲C.交响曲D.协奏曲

49.《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作者是(c)。

A.巴赫B.贝多芬C.莫扎特D.李斯特

50.下列曲目中哪些是属于钢琴曲?(d)

A.《1812序曲》B.李斯特《前奏曲》C.德彪西《大海》D.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51.下列属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b)。

A.悲怆奏鸣曲B.1812序曲C.军队进行曲D.欢乐岛52.下列属门德尔松作品的是(a)。

A.仲夏夜之梦B.六月船歌C.蓝色多瑙河D.土耳其进行曲

53.下列不属于弹拨乐器的是(c)。A.古筝B.扬琴C.笙D.柳琴

54.双簧管属于(b)。

A.铜管乐器B.木管乐器C.打击乐器D.弓弦乐器

55.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是下列哪种体裁?(b)

A.夜曲B.小夜曲C.前奏曲D.无言歌

56.下列属于巴罗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c)。

A.舒伯特B.李斯特C.亨德尔D.德沃夏克

57.下列属于弹拨乐器的是(b)。A.木琴B.三弦C.笙D.板胡

58.下列乐曲中哪首是广东小曲?

(b)A.四合如意B.赛龙夺锦C.三六D.慢六板

59.下列乐曲中属舞曲体裁的是(b)。

A.蝙蝠B.维也纳森林的故事C.四季D.培尔·金特

60.下列属于德彪西的作品是(b)。

A.军队进行曲B.欢乐岛C.1812序曲D.悲怆奏鸣曲

二、填空题

1、《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的交响乐曲《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2.劳动号子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

3.戏曲音乐主要由声乐与器乐两大部分构成。京剧的唱腔由西皮腔与二黄腔构成。

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陈钢、何占豪,作品完成于1959年。

5.音乐段落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单位,称为乐句。旋律是由音高和节奏构成的。

6.在西洋管弦乐队中通常由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等四组乐器所构成。

7.《跳蚤之歌》是由德国伟大诗人歌德作词,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作曲。

8.《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作者是巴赫,国籍是德国;《牧神午后》的作者是德彪西,国籍法国。《培尔·金特》的作者是格里格,国籍挪威。

9.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他创作的重要体裁,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作品,其中《第三交响曲》称英雄,《第五交响曲》称命运,《第六交响曲》称田园,《第九交响曲》称合唱。

10.交响诗是一种长于描写叙事且具有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管弦乐曲,是由李斯特首创的。

1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生的作品有近300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等。合唱曲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交响乐作品有:民族解放交响曲或神圣之战等。

12、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开展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作有兄妹开荒和白毛女等。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白毛女。

13、歌剧《小二黑结婚》,歌颂了民兵队长二黑与村姑小芹争取自由婚姻的故事。剧情中描写的是山西省的某根据地。

14、约翰、施特劳斯(小),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圆舞曲,因此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15、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交响曲。尤为令人称道的是,他毕生还创作了六百余首艺术歌曲,其代表作有:魔王、野玫瑰、菩提树、听,听,云雀等。

16、著名歌剧《弄臣》、《阿依达》等,均出自在歌剧创作领域成就卓著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

17、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不但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交响乐曲,而且还创作了三部经典舞剧。它们分别是: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18、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在他短暂的一生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其中包括:前奏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并被誉为钢琴诗人。(其他如谐谑曲,幻想曲等也可)

19.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瓦舍或瓦肆、瓦子,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称勾栏。

20.在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荣获了一等奖。

 

中外音乐史试题

 

一、 填空题 ( 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从 15 世纪开始,欧洲的世俗音乐慢慢发展起来,到了 16 世纪,达到了世俗音乐与 ________ 音乐平衡发展的时代。

2 .罗马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乔凡尼 - 皮埃路伊基 , 常因他的出生地而被人们称为 ________ 。

3 .歌剧最早产生在意大利的 ________ ,后来在罗马、威尼斯等地也都相继产生和发展起来。

4 .巴赫最后的作品 ________和________是集 300 年来复调技术三大成功总结性作品。

5 .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 ________ 体系。

6 ."非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________ 家的音乐观点。

7 .诸宫调是宋元时期的一种说唱形式,北宋时由汴京勾栏艺人 ________ 所创。

8 .明清说唱音乐鼓曲也称"鼓词”、 ________ ,因表演时,演唱者自击鼓板,掌握节奏而得名。

9 .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________ 。

10 .我国宋元时期的南戏起源于现浙江省 ________ 市。

11 .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为多段体的大型歌舞,叫相和大曲,它包括"艳”、" ________ ”、" ________ ”三个部分。

12. 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是 ________ 。

13.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 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4. 在德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上 ______ 是德国古典作曲家的最后一人。(   )

A. 门德尔松                                  B. 舒伯特

C. 勃拉姆斯                                 D. 舒曼

15 .莫扎特创作上最重要的领域是(       )

A. 歌剧                                           B. 交响曲

C. 艺术歌曲                                  D. 奏鸣曲

16 .德沃夏克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是(       )

A. 《幽默曲》                       B. 《卖艺人的孩子》

C. 《水仙女》                       D. 《自新大陆》

17 .下列属于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的是(       )

A. 德彪西                          B. 勃拉姆斯

C. 巴托克                              D. 柏辽兹

18 .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创作的一部大型交响声乐套曲是(       )

A. 《自由射手》                  B. 《英雄的生涯》

C. 《大地之歌》                    D. 《家庭交响乐》

19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是(       )

A. 《乐话》                                   B. 《乐经》

C. 《乐记》                                   D. 《乐论》

20 .我国魏晋时期创立"新律”的律学家是(       )

A. 何承天                                  B. 京房

C. 李延年                                        D. 嵇康

21 .阿炳是我国民间音乐家的典型代表,下列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是(       )

A. 《二泉映月》                           B. 《月夜》

C. 《病中吟》                                 D. 《娱乐升平》

22 . 1937 年,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独奏《第一回旋曲》和 ______ 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名作,也是我国小提琴创作的力作。(       )

A. 《内蒙组曲》                               B. 《牧歌》

C. 《西藏音诗》                                D. 《小提琴协奏曲》

23 .下列歌剧中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里程碑的是(       )

A. 《刘胡兰》                                 B. 《白毛女》

C. 《赤叶河》                     D. 《小二黑结婚》

三、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4 .下列属于斯特拉文斯基舞剧的有(           )

A. 《灰姑娘》                                   B. 《春之祭》

C. 《彼得鲁斯卡》                                 D. 《罗密欧与朱丽叶》

E. 《火鸟》

25 .下列属于威尔第歌剧作品的有(           )

A. 《茶花女》                                  B. 《费加罗的婚礼》

C. 《阿依达》                                            D. 《弄臣》

E. 《图兰多》

26 .古琴是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有关古琴最早的记载见于(           )

A. 《乐书》                                             B. 《诗经》

C. 《唱论》                                               D. 《尚书》

E. 《乐书要录》

27 .下列音乐作品中聂耳创作的有(           )

A. 《义勇军进行曲》                                 B. 《毕业歌》

C. 《矿工歌》                                        D. 《游击队歌》

E. 《梅娘曲》

28 .下列音乐作品中哪些是黄自创作的 ? (           )

A. 《花非花》                                      B. 《玫瑰三怨》

C. 《抗敌歌》                                        D. 《长恨歌》

E. 《旗正飘飘》

四、连线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29 .连接相应的乐器与类别:

金                    磬

石                    鼓

土                    缶

革                    镯

木                    圄

30 .连接相应的人物与其作品:

安 波                           《松花江上》

李叔同                          《送别》

马 可                           《老百姓总动员》

沈心工                          《黄河》

张寒晖                          《绣金匾》

31 .连接相应的作品与体裁:

《野玫瑰》                    清唱剧

《弥赛亚》                    歌剧

《胡桃夹子》                  交响诗

《塞尔维亚理发师》            歌曲

《哈姆莱特》                  舞剧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2. 印象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3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

34 .简述我国隋唐时期记谱法的发展情况。

35 .简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36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贝多芬交响曲创作。

37 .论曾侯乙墓编钟的发现对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历史意义。

 

中外音乐史的资料

 

近现代部分的讨论题:

中国近代音乐:学堂乐歌:定义,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曲目,音乐特征、社会影响

五四后的音乐文化:肖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等的音乐创作:文化背景;生平;代表作,突出贡献

三十年代前后的音乐教育及创作:青主、黄自、国立音乐院、文化背景;生平;代表作等

左翼作曲家群的音乐创作:聂耳、冼星海,生平,代表作、社会影响

抗日救亡歌曲:产生背景,代表作曲家,代表曲目等

沦陷区与国统区音乐:李香兰、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音乐创作

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国统区、解放区;新歌剧

一、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  

 (一)  概  述  

 (二) 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  

      陶埙、骨哨、骨笛、陶钟、原始乐舞图 

 (三) 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   

朱襄氏,葛天氏,伊耆氏,伏羲氏,女娲,神农氏,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舜,禹 

 (四) 关于中国音乐的起源   

    1,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萌芽 

    2,萌芽时期的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3,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具有多民族的特点 

            

二、章 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771年) 

(一) 概述   

 (二) 历史传说中的音乐作品   

    《九歌》,《九辨》,《九韶》,《时日曷丧?》, 

《大濩》,《桑林》,《大武》 

 (三) "雅乐”与礼乐音乐   

    1,"雅乐”的来源 

    2,礼乐制度 

    3,专职乐师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 

        4,音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四) 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   

    1,《易经》中的民歌 

    2,《诗经》中的早期作品 

    3,四夷之乐 

 (五) 乐器的发展   

    1,考古发现的古乐器 

    2,甲骨文中关于乐器的字 

    3,"八音”乐器分类法 

 (六) 乐律学的形成  

    1,古乐器测音与音阶问题 

    2,十二律、五声音阶名称的产生 

    3,宫调理论 

三、  春秋战国(前771至前221) 

(一)  概述  

(二) 民间音乐   

      1,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盛 

      2,《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3,《楚辞》音乐 

      4,荀子《成相篇》及其他 

(三) 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1,歌唱艺术 

     2,古琴艺术 

 (四) 乐器和器乐音乐   

  编钟,编磬,琴,瑟,笙,排箫,篪,筑,筝,乐队 

 (五) 乐律学   

     1,《管子?地圆》和《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 

     2,曾侯乙钟铭中的乐律学文字 

     3,其他有关乐律学的记载 

 (六) 音乐思想   

     1,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及荀子关于音乐的论述 

     2,《乐记》的音乐思想 

          

四、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前221至后589) 

  (一)  概述   

 (二) 汉乐府   

 (三) 鼓吹乐与横吹乐 

(四)  相和歌与清商乐 

1,相和歌 

2,清商乐  

 (五) 古琴音乐   

     1,《广陵散》 

        2,《碣石调?幽兰》 

        3,《梅花三弄》 

        4,《酒狂》 

(六) 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   

  (七) 乐器   

     1,笛和羌笛 

  2,笳、角 

     3,琵琶 

     4,箜篌 

 (八) 乐律学的发展  

  1,相和三调、清商三调和笛上三调 

     2,京房六十律、何承天"新率”和荀勖笛律 

  3,古琴的纯律问题 

4,乐谱 

 (九) 音乐思想   

    嵇康和他的《声无哀乐论》 

五、  隋唐(581至960) 

 (一)  概述   

 (二) 民间音乐   

     1,曲子 

    2,变文 

    3,古琴音乐 

     (1)《大胡笳》和《小胡笳》 

     (2)《离骚》 

 (三) 燕乐   

    1,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和立坐部伎 

    2,大曲 

 (四) 音乐机构和音乐家   

 (五) 中国音乐的外传   

 (六) 乐器和器乐音乐   

 (七) 乐律学的发展   

    1,俗乐二十八调 

2,移调、犯调和"解” 

    3,记谱法 

      (1)敦煌乐谱 

 (2)俗乐二十八调音高字谱 

      (3)减字谱 

      (4)律吕谱 

六、 宋、元、明、清(960至1911) 

(一) 概述   

(二) 民歌和小曲 

1,民歌 

2,小曲  

 (三) 词曲音乐  

    1,词调音乐 

    2,散曲音乐 

 (四) 说唱音乐   

    1,鼓子词 

    2,诸宫调 

3,货郎儿 

4,苏州弹词 

5,梨花大鼓 

6,京韵大鼓 

  (五) 戏曲音乐  

    1,杂剧 

2,南戏 

3,昆曲 

4,京剧 

  (六) 乐器和器乐音乐   

    1,古琴音乐 

    2,琵琶音乐 

    3,其他乐器和器乐音乐 

  (七) 西洋音乐的传入 

(八) 乐律学的发展  

    1,宋代的燕乐调的变迁 

2,蔡元定的十八律 

    3,元曲六宫十一调 

4,工尺谱 

5,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

 

近现代及当代音乐史部分) 

一、  近现代传统音乐的基本情况及新发展 

(一) "五四”之前传统音乐的基本情况 

(二) "五四”时期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民间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城市小调、大鼓、评弹、京剧、评剧、越剧、民间器乐音乐 

二、  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 

(一)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 

        1 , 基督教宗教音乐的传入 

        2 , 新式军乐、军歌的建立和发展 

(二)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1, 中国早期新型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 

        2, 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 

        3, 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 

(三) 学堂乐歌的代表性音乐家 

        1, 沈心工及其学校歌曲 

        2, 李叔同及其学校歌曲 

        3, 曾志忞的音乐著述及音乐活动 

三、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1916--1927) 

(一) 音乐社团及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1, 社团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大同乐会、北京国乐改进社。 

2,  专业教育机构 

北京女子等师范学校音乐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3, 萧友梅对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 

(二) 音乐思想、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学家王光祈 

        1, 关于如何建设我国新音乐文化的不同认识 

        2, 初期的音乐理论研究 

        3, 王光祈及其音乐理论研究 

(三)  音乐创作 

        1, 新型歌曲创作 

        2, 萧友梅及其音乐创作 

        3, 赵元任及其音乐创作 

        4, 刘天华及其音乐创作 

        5, 以黎锦晖为代表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 

四、  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分化(1927--1937) 

(一)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和城市音乐概述 

        1,  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 

        2,  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二)  音乐思想、音乐理论研究与青主的研究和批评 

        1, 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研究概述 

        2, 青主及其音乐研究与理论批评 

(三)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生们的创作 

        1,  黄自及其音乐创作 

        2, "音专”其他音乐家及其创作 

            青主、应尚能、周淑安、李惟宁、陈田鹤、刘雪庵、江定仙。 

(四)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等人的音乐创作 

1,  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 

        2,  聂耳及其音乐创作 

        3,  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几张曙、任光、麦新、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五、  音乐文化的多元时期(1937--1949) 

(一)  抗日战争时期音乐概述 

(二)  贺绿汀、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三)  江文也、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四)  乡土气息的歌曲、秧歌剧和新歌剧及其音乐家 

(五)  该时期其他音乐家的创作和对传统音乐的研究 

        谭小麟、丁善德、桑桐、杨荫浏 

六、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音乐文化(1949--1966) 

(一)  概说 

(二)  声乐创作 

        1, 群众歌曲 

        2, 抒情歌曲 

        3, 合唱 

(三)  器乐独奏曲 

        1,  民族器乐独奏曲创作 

        2,  钢琴、小提琴独奏曲创作 

(四)  合奏音乐及管弦乐、交响乐创作     

        1,民乐合奏曲创作 

        2,  管弦乐创作 

        3,  交响乐创作 

(五)  歌剧、舞剧音乐创作 

七、 "文革”对音乐的摧残及艺术家们的缝中求生(1966--1976) 

(一)  "文革”概述 

(二)  歌曲及合唱曲 

(三)  器乐改编曲及创作 

八、  新时期  新气象 

(一) 拨乱反正  解放思想  探求新说 

(二)  多元的声乐创作、歌剧 

(三)  小型器乐独奏、室内乐重奏与"新潮音乐”的崛起 

(四)  交响音乐的繁荣 

(五)  民族器乐"协奏曲热”及其它

 

一、填空题

1.我国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其依据是(        )

2. 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是(        ),它是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科学理论。    

3.据《列子?汤问》记载,歌手(        )的歌声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人以十分难忘的印象。

4. 《       》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出现于舜时期,孔子曾给予其"尽善尽美”的高度评价。

5.  (      )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

6. (      )是汉代相和歌常用之调式,被称为"相和三调”。

7. 《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 《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         )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

9. 琴曲《        》相传原为东晋时期桓伊的一首笛曲《三调弄》,后由唐朝时期琴家颜师古将该笛曲改编而成为琴曲。

10. 《        》是我国唐代一首著名艺术歌曲,其歌词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

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又被改编成琴曲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

11.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琴家(        ),该曲刊印于我国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之中。

12.与"聂政刺韩王”故事有关的琴曲是《           》。

13.1927年,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        )担任校长。 

14.《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     )。

15.1915年发表的钢琴曲《           》是目前所能够见到的发表最早的中国钢琴曲,作者是赵元任。

16.《牧童短笛》的曲作者是(         )。        

17.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的曲作者是(     )。

18.《           》是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的成名作。

19.《渔光曲》的曲作者是(     )。

20.抗战时期广为流传的《游击队歌》作者是(        )。

1.六代乐舞中,反映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是《         》。          

2. 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的儒家音乐代表人物是(    )。   

3.汉代音乐家(        )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这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4. 西晋律学家(      )在乐律上的成就是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

5. 《拨面》是(       )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戏之一。                  

6. 宋代词体歌曲《扬州慢》和《杏花天影》的曲作者是(       )。

7. 《春莺啭》是唐代作曲家(       )秉承唐高宗之意而作的,后曾传往日本。

8. 琴曲《离骚》的作者是晚唐琴人(        ),该曲是作者根据诗人屈原的同名诗歌创作而成的一首大型琴曲。             

9. 《乐书》共200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作者是(      )。

10. 《碧鸡漫志》是一部研究歌曲的专著,叙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发展和演变,作者是南宋的(          )。

11.南宋律学家(          )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 

12.元代(          )所著的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是《唱论》。

13.明清戏曲继宋元杂剧、南戏之后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众多的剧种和声腔,最具代表性的有(      )。

14.(      )创作的《卿云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  

15.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作者是(      )。

16.(       )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17.《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曲作者是(       )

18.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即:(     )

19.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爱国主义要求的代表性的学堂乐歌有:《      》、《             》等等。

20.《到敌人后方去》的曲作者是(      )。

 

二、简答题

1.    简述曾候乙墓编钟出土的音乐文化意义。

答: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早在2400多年前就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甬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的总音域达到5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还刻有许多错金铭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音乐文化。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编钟的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这说明了三分损益律较早就运用在了我国古代的音乐实践中。

 

2.    姜夔与宋代的词调音乐。

答: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的音乐才能在

宋词创作方面得到了突出体现。宋词也称曲子,是由民歌发展而成的一种艺术歌曲,歌词是长短句。宋代曲子之盛,涌现出了上到皇帝、下至百姓的大量词家,在社会上形成了写词唱曲的风气,一些著名词人的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姜夔少年即以诗词闻名,词中始终透出一股淡淡的愁思。他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忧郁凄凉是其主要风格。姜夔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精通音律,能吹箫、弹琴,还曾对古乐调进行考证。姜夔在音乐方面的最大贡献是歌曲的创作,现存《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作品,是我们唯一见到的能真实反映宋代词乐原貌的歌曲,价值十分珍贵。该书是词曲专集,共收录了十七首词曲,整体看来,姜夔的歌曲词曲结合紧密,音乐委婉动听,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显示了姜夔高超的作词、作曲技巧。其中《扬州慢》、《杏花天影》等代表作堪称歌曲中的杰作,至今仍在广为传唱。 

 

3.    介绍合唱曲《海韵》。

答:歌曲。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徐志摩诗,赵元任曲。作于1927年,收入1928年的《新诗歌集》。歌词以优美抒情又带有感伤的笔调,写一位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到家里,不怕大海风浪,暮色苍茫中独自在海滩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歌曲通过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表现了作为旁观者的"诗翁”,女郎和大海三种不同形象,它们各以不同的主导主题作基础,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展开,较好地发挥了合唱的艺术效果。在旋律和声等方面,作者都作了有意义的"中国化”实验,作品发表后,不少合唱团常在音乐会中演出,是我国早期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大型合唱作品。

4.    简述诗经。

答:《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简称"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间的各类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风,共有160篇,包括15国的民歌,这些民歌流行于北方各地,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曲式结构变化多样,表演形式独到新颖,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雅,共105篇,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分大雅和小雅,多是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颂,共有40篇,作品词语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

 

5.    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答:"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未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提出,"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许多知识分子也自动编写"乐歌”,以便通过乐歌的习唱对年轻学生灌输新的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一时间各式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因此,"学堂乐歌”首先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

主要内容有:

(1)   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何日醒》、《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祖国歌》等。

(2) 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歌曲有:《体操--兵操》(沈心工编)《出军歌》(黄公度编)、《海战》(曾志文心编)、《陆战》、《行军》等。

( 3 )积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如《革命军》(沈心工编)、《光复纪念》(华航琛编)《美哉中华》(沈心工词)等。

( 4 )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民主精神,如《勉女权》(秋瑾编)、《女子体操》(沈心工编)。《缠足苦》(沈心工)《天足乐》(冰兰编)等。(1分)

( 5 ) 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思想的,如《格致》《地球》《运动会》、《文明婚》等。

( 6 ) 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沈)、《勉学》(吴怀疚编)、《送别》(李叔同编)、《春游》(李叔同词曲)等。

 

6.    萧友梅的贡献。 

答:萧友梅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教育学和音乐,后又赴德国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及哲学和教育学。并以《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一文获莱比锡博士学位。回国后立志创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

1.他曾参加组建我国早期的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如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2.除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和负责大量行政事务外,还组织演出、编写讲义、进行创作。他是我国较早掌握西洋现代作曲理论进行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各种体载的作品。代表作有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合唱《春江花月夜》、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等。他创作的《卿云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

3.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1929年奉命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萧任校长。此后几十年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办好学校上。

①     为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不遗余力在上海罗致一批具有较高音乐造诣和丰富音乐教学经验的中外音乐家聘为音专的教师,如查哈罗夫、黄自、朱英、青主等等。

②     在教学管理方面,音专基本采用了西欧专业音乐教育较为发达国家单科音乐大学的体制,同时又结合中国实际,分设了本科、师范班、高中班、选科班等,并按专业分设理论作曲、键盘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国乐各组。萧友梅所做的一切,使国立音专成为了当时具有相当规模与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三、论述题

1.    论述明清戏曲发展中代表性的声腔和剧种。

答:明清戏曲继宋元杂剧、南戏之后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众多的剧种和声腔,最具代表性的有海盐、弋阳、余姚、昆山、梆子、皮黄诸腔。其中前四者产生于明代,后两者产生于清代。这些声腔的兴起,极大地繁荣了当时戏曲音乐舞台,使明清戏曲继宋元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

海盐腔是产生于浙江海盐的明代戏曲声腔,明中叶曾盛极一时。弋阳腔是元末形成于江西弋阳,又称弋腔、高腔,明清时广泛流传,遍及北京、南京、安徽、湖南、福建、两广、贵州、云南等地,在一段时期里和海盐腔并驾齐驱,各霸一方。弋阳腔与各地的民间音乐、方言戏曲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对后来各地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久不衰,仍是现在川剧、湘剧、徽剧、婺剧、赣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声腔。余姚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浙江余姚,也曾经是当时重要的戏曲声腔。昆山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又称昆腔、昆曲。它原为流行在昆山一带民间的南戏清唱腔调,因创始人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明嘉靖、隆庆年间,居于太仓的魏良辅历经十年,与过云适、张梅谷、谢林泉等人广泛吸收了海盐、弋阳等声腔的特点,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跃居其它三种声腔之上,成为明代戏曲腔调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

清代的戏曲舞台可谓乱弹迭起,新弄叠出,不断出现新的声腔和剧种,有梆子腔、皮黄腔、柳子腔、巫娘腔、唢呐腔、西秦腔、楚腔、吹腔、弦索腔等,这些被称为"乱弹”的各地声腔以旺盛的生命力流传于全国的大江南北,并以崭新的姿态向被尊为"雅部”的昆曲提出挑战。"乱弹”诸腔中,以梆子腔和皮黄腔的影响最大。

 

2.    试论刘天华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

答:刘天华(1895-1932),自幼喜好音乐,后随其兄著名文学家刘半农赴上海进一步学习音乐,1915年在母校常州中学任教时,对民间音乐产生深厚兴趣,此后遍访名师学习民族乐器演奏。同时开始民族器乐曲的创作。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国乐导师。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1927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进行民乐改革为宗旨的"国乐改进社”,与此同时,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和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谱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三首琵琶曲,以及几十首二胡、琵琶练习曲,丝竹合奏的作品,尤以十首二胡曲流传最广[《悲歌》《良宵》、《月夜》、《病中呤》、《空山鸟语》、《光明行》、《烛影摇红》、《独弦操》、《苦闷之讴》、《闲居呤》],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①刘天华的二胡不仅保持了传统二胡的音乐的特色,而且还在演奏技法、创作思维上大胆借鉴了西方乐器和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从而提高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给传统的二胡音乐带来了新的风格和时代气息。

②他的二胡琵琶练习曲是参考了西方的钢琴、小提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从而改变了民族乐器口传心授的旧教学方法,使之纳入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

③在二胡教学上,他培养了许多二胡演奏名家。形成我国第一个独具风格的二胡学派。

④除对二胡乐器进行改进外,还对记谱法,定弦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改进了过去工尺谱缺乏明确节奏的缺点,并开创了运用五线谱来记载民族乐曲和戏曲音乐的试验。

⑤为推广二胡音乐,他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并灌录唱片,在其多方面努力下,终于使历来作为伴奏、合奏乐器的二胡,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成为现代民族器乐中重要的独奏乐器。

刘天华种种的努力实践,使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创新意义的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整个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我国民族的发展开启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新篇章。

3.    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音乐文化意义。

答:1985年,考占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村东一片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当采用碳14测定它们的年代时,人们惊奇地发现:骨笛已经在这里躺卧了8000余年。

1987年末,当音乐学家采用闪光频谱恻音仪,选择其中一支完好无损的七音孔笛对它进行测音时,骨笛竟然能够吹奏出一串与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音阶大致相同的音列。    

  在被测音的那支骨笛音孔旁,可以看到钻孔前刻划的等分符号,说明当时的"工匠”在制作这批由猛禽腿骨管截去两端关节的骨笛时,已经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定。更有趣的是,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小孔都是有目的地用来调整音高的。可见,8000年前的骨笛制造者不但心中有"数”,而且是匠心独具。  

  贾湖骨笛以其可触、可看、可闻、可辨地提供了音响材料,有声有色地吐露了远古文化的信息,反映了无法用文字记述的音响发展的历史实情。它告诉我们:远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物理声学规律背后潜含的数理关系,并且有了相应的数学计算能力,达到了相当精巧的乐器制造工艺水平,其音乐思维也已发展到固定音阶结构的程度。号称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其实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已具备了有着稳定结构,超出五声的音阶形态了。这也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之前,中国音乐一定还存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以千年还是以万年计,现在难以猜测。    

贾湖骨笛的发掘和测音研究所提供的更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它的音阶结构恰好是现在存见的中国传统音乐最常用的音阶结构。

  随骨笛一起出土的还发现有骨哨、埙、陶钟、磬、鼓等。这些乐器分布于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时间跨度也很大,说明它们是中国原始时期的主要乐器。其中钟、磬、鼓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至于埙和哨等乐器,甚至直到今天仍存活于民间。  

4.    论述冼星海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

答:冼星海(1905-1945)早年曾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和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小提琴和理论作曲。1935年回国,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歌咏运动中,并成为主要骨干之一。同时他还积极创作抗战歌曲,写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1938年,他来到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期间,他创作了多部大合唱,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创作于这个时期。1940年被派往苏联,生活不定仍坚持创作,写下了许多首古诗词歌曲和交响乐作品。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死后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多部大合唱,歌剧,交响乐、管弦乐曲、以及多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重奏作品。他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多产的作曲家,而且在声乐创作中也是成功率较高的作曲家,他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广泛的体裁形式,具有号召性的旋律,鲜明而有力的节奏及简练的音乐结构来塑造各样的音乐形象,从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群众性的进行曲《救国军歌》、《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战斗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在太行山上》,《做棉衣》;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以及电影、戏剧插曲《在茫茫的西伯利亚》、《热血》、《夜半歌声》等,以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合唱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满江红》等交响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它创作于1939年,以诗人光未然所写的长诗《黄河呤》为歌词,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

该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套乐诗朗诵)、《黄水谣》、《河边对口词》、《黄河怨》、《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想吼吧!黄河》合唱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串,各个乐章在内容、形象、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套曲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严密的内在统一性,它的音乐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使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填空 间0分)

l、学堂乐歌发展中产生的新的音乐教育家中,比较突出的两位是()和()。

2、歌剧()为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c

3()创作的清唱剧()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这种体裁的作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叫(),曲作者是()c

5、秧歌剧中主要以()、()、()等形式来表现剧情c

(二)间答(川分)

刘天华的主要音乐主张是什么,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

二、外国音乐史部分

(一)填空(6分)

l、公元九世纪出现的奥尔加农是()音乐形式。其中的一个声部采用了(

)的曲调。

2、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海顿对古典主义音乐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和()方面。

3、格鲁克在歌剧改革中提出:"‘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的美的原则”,这针对()而言。

4、在瓦格纳的晚期创作中,和声语汇的重要特点是(),预示了后来欧洲音乐的发展趋势。

(二)连接下列作者、国家及作品(4分)

李斯特        英国        交响诗《前奏曲》斯克里亚宾      法国《火之诗》

布里顿        匈牙利《西班牙狂想曲》拉威尔        俄国《战争安魂曲》此处有图片

中国音乐史(近现代)

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2、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各举一例

答: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州弹词)

3、什么叫"学堂乐歌”?

答: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这些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4、创作和教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沈心工(重点了解)曾志泯,李叔同(重点了解),高寿田,冯亚雄等

5、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6、歌曲《满江红》(岳飞词)的来历?

答: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萌浏将元代诗人萨都喇作词的《金陵怀古》一曲,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成,这首歌曲从1920年代下半叶以来,在我国传唱甚广。  

7、从20世纪以来的"新民歌”看民歌的传承演变规律。

答:民歌在传承中,其曲调的变化比较缓慢,但歌词总是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动机作用下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如《五更调》《孟姜女》《苏武牧羊》等,以及30-40年代的"红区民歌”和"解放区民歌”等都体现这一规律。

8、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

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成立于1927年,这所学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答:(P53-P54)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10、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建设的主要贡献?

答: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11、萧友梅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

答:(P58)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12、赵元任的"中国化”音乐发展观与实践。

答:(P62-P69)要点:第一个注意到中国语言与中国音乐之间的特殊关系,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化”的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对于其"中国化”音乐发展观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如《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国化的和声探索等)。此外,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大型合唱曲《海韵》的曲作者。

13、刘天华对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贡献。

答:(P75-P80)要点:1在五四及以后西化之风甚嚣张上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改进国乐”的主张,明确提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应该"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神,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最早和有意识地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搜索和整理的先驱人物之一。

14、19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与"学堂乐歌”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前者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城市小调进行重新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如澎湃用海陆来民歌填词的《田崽骂田公》、《五一劳动节》等;/后者的曲调来源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歌曲,故而以西洋和东洋音乐为主。

15、瞿秋白对工农革命歌曲传播和创作的贡献。

答:(P84-P86)要点:《国际歌》传入中国的最早介绍者和译词者(1923年6《新青年季刊》);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创作歌曲之一《赤潮曲》的作者(1923年6《新青年季刊》)。

16、1920-30年代红色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主要音乐风格特征。

答:(P88-P93)与工农革命歌曲相似,主要由民歌(城市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传统民族化音乐风格),如《红区干部好作风》就是用江西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曲同填词而成。

17、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歌曲的曲目,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和作者。

答:(P106-P108)《长恨歌》1932年-34年,上海"一"二八事变”,黄自。

18、聂尔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答:(P124-P134)要点: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音乐家,电影和戏剧音乐的早期重要创作者之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932)的曲作者。

19、冼星海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重点)

答:(P153-P170)要点:抗日救亡音乐的旗手;中国民族新音乐(中国传统+西方风格的音乐)的成功实践者;中国现代合唱套曲的最伟大创作者之一(《黄河大合唱》1939年,中国合唱套曲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20、什么叫"秧歌剧”?

答:1940年代初,在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新秧歌剧运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舞小戏,其特点是:以故事化的歌舞表演为主,人物,情节,化装,表演上都比较简单,一般在露天的广场演出,其音乐多采用陕北民歌曲调和地方戏曲,曲艺音乐填词改编,其内容大多与抗战,生产和反帝反封建相关。其代表性剧目有《兄弟开荒》、《夫妻识字》、《周子山》等。

21、什么叫"新歌剧”?(定义重点)

答:以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上演为起始标志的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风格特征的歌剧体裁,新歌剧产生于西方歌剧与边区秧歌剧相融合的实践基础之上,其音调广泛地采用了中国民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和戏曲曲艺音乐教材,并吸纳了欧洲歌剧中戏剧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如咏叹调,宣叙调的不同功能应用,人物的主导性音乐主题及其发展,和声、复调、合唱、伴唱、重唱和管弦乐队的应用等)。新歌剧的代表性歌剧作有《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小二黑结婚》、《柯山红日》《红珊瑚》《洪湖赤卫队》等。

 

中国音乐史(近现代)

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2、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各举一例

答: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州弹词)

3、什么叫"学堂乐歌”?

答: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这些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4、创作和教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沈心工(重点了解)曾志泯,李叔同(重点了解),高寿田,冯亚雄等

5、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6、歌曲《满江红》(岳飞词)的来历?

答: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萌浏将元代诗人萨都喇作词的《金陵怀古》一曲,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成,这首歌曲从1920年代下半叶以来,在我国传唱甚广。  

7、从20世纪以来的"新民歌”看民歌的传承演变规律。

答:民歌在传承中,其曲调的变化比较缓慢,但歌词总是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动机作用下

试卷卷面为1-2首完整音乐作品 

一、和声要求:分析指定段落或全曲,要求准确标记调性、和弦、和弦外 

音(需标明类别),有转调需标明转调过程(共同和弦、转调和弦)。 

复习范围:重属和弦、增六和弦、离调和弦、大小交替和弦、近关系转调以及各种和弦外音、持续音等。 

二、曲式与作品分析要求:分析整首作品,包括整体及次级结构、全曲的调性布局,并画出结构图式,同时用文字描述作品的音乐风格及性格特征。 

复习范围:音乐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部曲式至奏鸣曲式的全部内容。

 

分析《月光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创作特点,贝多芬所代表的音乐流派的特点

一、月光奏鸣曲的创作 

乐圣贝多芬的《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 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描写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二、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中国音乐史复习思考题 

1, 我国音乐有8000年可考历史,依据是什么? 

1986-87年间,考古界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与八音孔骨笛计18支,根据碳14测定,被测的骨笛年代距今有7920年。这样我们可以有科学根据的说,我国音乐文化可考历史为8000年。 

2, 远古,夏,商都出现了哪些古歌与古乐舞? 

古歌有:黄帝时作的《弹歌》;《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载"八阕”《载民》《玄鸟》《燧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古乐舞有:黄帝《云门》;尧《咸池》;舜《韶》;夏《大夏》;商《大蠖》 

3, 远古,夏商的乐器都有哪些类型?请列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 

这一时期主要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 

鼓,磬,钟,铃,骨笛,骨哨,埙,缶, 

4, 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在河南舞阳骨笛之后近5000年的晚商时期,才有可以肯定存在五声,六声音阶,以至半音关系的实证。 

依据是:在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好殷墓出土的五音孔陶埙。 

5, 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哪些成就? 

一, 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二, 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三, 器乐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发展。 

四, 这一时期已经形成调,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 

五, 西周末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 

六, 春秋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理论水平。 

6, 我国有明确的音乐教育制度始于何时?如何进行? 

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春官中有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1400多人;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物。 

7, 周代有哪几种主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 

周代乐舞大致可分五类: 

一, 六代乐舞--简称六舞,大多是先代流传下来的古乐舞。包括黄帝《云门》等,多加了周的《大武》 

二, 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 

三, 散乐,夷乐 

四, 四夷之乐 

五, 宗教性乐舞 

8, 《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它们与音乐有何关系? 

周代统治者为察民情而设有"采风”制度,搜集下来的歌词风与古老的祭祀歌曲"颂”以及贵族所创的歌词"雅”。在春秋末期经过一些人的选择而成"诗三百”的集子,后世称为《诗经》。 

公元四世纪出现了伟大诗人《屈原》,他的作品收入《楚辞》中,这部书大部分为可唱的歌词。其中《九歌》《天问》《离骚》《招魂》都是很好的歌曲。 

9, 什么叫"八音”?每类举出两种乐器。 

周代乐器曾按照制造材料的性质分为"八音”。为: 

金:钟,铙; 

石:磬,鸣球 

土:埙,缶; 

革:鼓,建鼓; 

丝:琴,瑟 

木:柷、敔 

匏:笙、竽 

竹:萧,箎 

10,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十二律是什么? 

这时期流行三种音阶,即: 

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宫,商,角,和,徵,羽,变宫 

"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平分为十二个半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又分六律六吕,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11, 儒家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代表作为《乐记》,汉刘向编撰,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 就音乐的产生,提出"物动心感”的命题,即"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二, 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提出所谓"乐统同,礼辨异” 

12,(汉时期)名词解释:百戏,乐府,鼓吹,相和歌,京房六十律,李延年。清商乐,歌舞戏,何承天新律,文字谱,《广陵散》《碣石调?幽兰》。 

1, 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结合。包括角氏,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2, 乐府:汉代兴盛,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追溯至秦代。乐府一词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一,作为音乐机构;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3, 鼓吹: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代表作品:《战城南》《上邪》。 

4, 相和歌: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以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和笙笛等乐器伴奏为主。 

5, 京房六十律: 

6, 清商乐: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7, 李延年:乐府中的重要音乐家。中山人,音乐才华很受汉武帝赏识,主要成就是能够创作歌曲。 

8, 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兴起了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代表作:《大面》《钵头》《踏谣娘》。 

13, 汉代俗乐的发展表现了哪些主要内容? 

汉代的相和歌作为一种俗乐歌曲,有着广大的群众性。最初为民间一种无伴奏的歌谣,称为"徒歌”。后又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应答形式,称为"但歌”,它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的形式,就成了相和歌。 

妙趣横生的百戏歌舞,也是汉代民间俗乐中一朵瑰丽的花朵。它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杂技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14, 两汉时期,哪几类乐器的发展反映出值得注意的内容? 

这一时期,吹管乐器和古琴等弦乐器发展值得注意: 

一, 吹管类乐器:先秦已有的排萧,两汉时更为广泛的出现在鼓吹,骑吹的乐队中。 

二, 打击乐器,墓葬中出土的编钟和编磬,从铸造技术和音响效果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三, 弹拨类乐器:箜篌,琵琶,古琴的发展比较突出。箜篌是西汉时由西域传入,分卧,竖两种。琵琶则分为直颈琵琶和曲颈琵琶。前者因"竹林七贤”的阮咸使用而出名,后世称为"阮”,后者则是我国现通用琵琶的前身,东晋十六国时由印度传入。 

四, 琴的形制在两汉时日趋成熟, 

五, 从一些当时的音乐专著上看,这时代的琴曲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其一,具有情节性如《聂政刺韩王曲》;其二,在演奏形式上,琴的演奏开始与唱歌相结合。现存两汉时期琴曲《梁甫吟》《箜篌引》 

六, 东汉末到东晋,古琴音乐发展又出现了如下重要现象:其一,东汉末年出现了结合所琴曲标题的古琴艺术重要专著《琴操》(蔡邑)其二,东汉三国末期出现了一批文人琴家:蔡文姬(《大胡笳》《小胡笳》),嵇康《琴赋》;其三,出现《广陵散》《酒狂》《猗兰操》等一批著名琴曲。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为两个发面的交流:一,歌舞伎乐的交流:如东晋时,北方出现十几个割据政权,大批中亚,西亚和印度人,包括歌舞艺人陆续进入中国。 

二,乐器,乐曲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曾得《摩可兜勒》一曲带回长安。同时汉代以来乐器交流增多。 

16, 《声无哀乐论》和儒家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曾作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 

《声无哀乐论》主要观点: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它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儒家的"礼乐并举”的音乐思想相对立

5, 京房六十律:汉代京房曾提出六十律,他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律与第十二律之间存在的音差,继续损益推算,将一个八度分成六十律,在他的六十律中已经出现了五十三平均律,这是前所未有的。 

9, 何承天新律:南朝宋人,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创造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 

10, 《广陵散》:东汉末年产身于广陵的一首琴曲。题材内容一般被认 为是《琴操》中记述的《聂政刺韩王曲》。反映了汉以来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赞扬英雄人物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 

11,《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丘明。我国最古老的琴谱。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碣石调为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内容借幽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12,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把演奏过程逐一记写下来的古琴专用谱,

歌舞戏

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唐人称为"歌舞戏"代表作品有<大面><踏谣娘><钵头>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1,什么是隋朝七部乐,九部乐,唐朝九部乐,十部乐又是指的什么? 

隋朝七部乐指的是: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后来,又加入,疏勒和康国两伎,合称九部乐. 

唐朝九部乐是指废礼毕而改燕乐,这里的燕乐不是广泛意义上的,而是指一个乐部名称.十部乐是又加了一个高昌伎. 

2,什么是坐部伎,什么是立部伎? 

它们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二部伎以演出形式为区分标志.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立部伎代表作为:《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兽乐》《光圣乐》;坐部伎六曲:《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 

3,唐朝宫廷燕乐分哪几种,各是什么? 

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可分三大部分:散序,中序,破; 

法部大曲:又称为法乐。是隋唐宫廷燕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法曲保存了汉族传统音乐,佛教音乐并吸收道教音乐与外来音乐的发展过程,积淀了华夏音乐的精华,在唐代燕乐中占据很高地位。 

健舞和软舞:是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两类不同风格的小型乐舞,多由西域传入,也不部分创作成分。健舞代表作品:《浑脱》《剑器》;软舞:《绿腰》《兰陵王》。 

鼓吹:用于仪仗和宴享中,传自汉魏。汉代有:黄门鼓吹,骑吹,短萧铙歌,横吹。 

4,隋唐时期民间俗乐有哪些? 

曲子:隋唐时期新兴的一种民间歌曲。代表作品《杨柳枝》《望江南》 

变文: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来源于佛教词汇。代表作品《目莲变文》《孟姜女变文》 

散乐:隋唐时期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是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总称。 

5,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 

《北堂书钞》,隋,虞世南。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 

《乐书要录》,唐,郎万顷。通俗性乐理专著。 

《教坊记》, 唐,崔令钦。关于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 

《羯鼓录》, 唐,南卓。 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著作。 

《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唐代音乐见闻录。 

6,隋唐时期有哪些记谱法? 

隋唐音乐的记谱法,根据目前的资料,主要有古琴谱和燕乐半字谱两大系统。均属于音位记谱法体系。 

减字谱:唐,曹柔。用减字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燕乐半字谱:我国工尺谱的早期形式。分为管色谱和弦索谱。 

7,简述唐代的音乐机构。 

隋唐音乐机构是适应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而建立的,隋炀帝在关中设立教坊,唐玄宗又首创梨园建制。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唐代太常寺规模更加庞大,下设有大乐署个鼓吹署两个机构。 

8,隋唐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家? 

万宝常,隋,著名乐工。提出八十四调理论。为我国古代调式音阶的里程碑 

郑译,隋,也提出八十四调主张,撰写《乐府声调》 

李隆基,唐,盛唐音乐的设计者和缔造者,代表作:《霓裳羽衣曲》《紫云回》《龙池乐》《凌波仙》 

许和子,唐,著名歌手 

念奴, 唐,著名歌手 

李龟年,唐,著名乐工。《渭洲曲》 

贺怀智,唐,著名琵琶手。 

段善本,唐,琵琶名家。 

尉迟青,唐,筚篥名家 

9,唐代有哪些著名乐舞,古琴曲? 

《秦王破阵乐》:唐代宫廷燕乐中著名乐舞,创作于初唐时期。内容为秦王李世民率军打败叛军刘武周的故事。这是一首在汉族音调基础上又"杂有龟兹之音”的著名作品。 

《霓裳羽衣曲》:唐代最著名的歌曲大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是一部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作品。 

《梅花三弄》:唐,颜师古改编,琴曲。曲调优美流畅。 

《离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离骚》创作的抒情气息浓郁的大型琴曲。 

10,敦煌曲谱发现于何时,都有些什么? 

1900年5月26日发现于敦煌藏经洞。五代时期所抄的一部曲颈琵琶燕乐半字谱。有25篇,《又慢曲子》《急曲子》《长沙女引》 

11,什么是旋转宫调,八十四调,二十八调? 

 

旋转宫调包括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变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合起来为旋转宫调。 

八十四调,它是在龟兹音乐家苏祗婆的"五旦七调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

宋元时期的音乐

12,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在哪? 

瓦子勾栏,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13,宋代曲子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 

曲子是在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称"曲子词”。它萌芽于隋,成长发育于唐,五代,进入两宋时期则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内容来源主要继承了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曲法曲的片段,其创作方法大多是依乐填词。 

体裁主要有:令,慢,引,近,序,歌头等。还根据表演方式和风格不同,分为小唱,吟叫,嘌唱。 

代表人物: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代表作《白石道人歌曲》,自度曲(完全原创)14首,古曲填词两首,其中范成大(南宋【玉梅令】)填词一首《扬州慢》。 

14,什么是唱赚? 

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清唱套曲形式。曲体结构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类。 

南宋时,艺人张五牛创立新曲牌--〈赚〉,节拍有散板和定板两类,音乐风格特别。 

唱赚为古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所用音乐相当丰富。表演难度很大。 

15,什么是散曲? 

宋元时期新兴一种歌曲形式,用于抒情,写景,叙事且采用清唱形式。分小令,带过曲,散套三种体制,不用锣鼓,只用琵琶,笙等乐器伴奏。 

16,什么是鼓子词,诸宫调,陶真?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因主要用鼓伴奏而得名,其结构特点是一个节目中只重复使用一个曲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歌唱部分重复使用一个曲牌,如《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一种是只唱不说,用同一曲牌以分节歌形式歌唱多段曲词,如北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 

诸宫调: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的一种新的大型说唱音乐形式。因运用多种宫调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伴奏乐器主要有鼓,拍板,有时也用琵琶。代表作:《西厢记诸宫调》,作者(金)董解元。 

陶真: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北宋兴盛于金元。宋代陶真多为"路岐人”演唱。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 

17,什么是杂剧? 

杂剧兴起于北方,北宋时期已经很流行。宋杂剧的表演形式可分为三部分:一,艳段;二,正杂剧;三,散段。宋杂剧可分为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宋杂剧的音乐主要吸收了唐宋大曲,法曲,唱赚,诸宫调以及各种流行歌词的曲调。 

金代杂剧也称为"院本”,结构与宋杂剧大体相同。 

元杂剧:结构一般一本四折;表演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元杂剧是一种以唱为主的戏剧,所用者称为北曲。音乐属于曲牌体。一般采用七声音阶。伴奏乐器为鼓,笛,拍板,和锣等。 

18,元曲六大家分别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关汉卿:《窦娥冤》世界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悲剧。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王实甫:《西厢记》 

乔吉甫:《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 

19,南戏是什么?代表作? 

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并且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因起源于浙江温州,又名"温州杂剧”或者"永嘉杂剧”。代表作:《荆叉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作者高明,元末明初人)。 

20,简述宋元时期器乐与乐器的发展? 

《海青拿天鹅》:目前能确定的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此曲生动描绘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情景,表现了北方人民的狩猎生活。 

郭沔,字望楚,南宋著名琴家,创作《潇湘水云》古琴曲(七弦)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 

《白沙细乐》:云南纳西族的一种以器乐演奏为主的歌舞音乐,分序曲"笃”,"一封书”,"美丽的白云”。 

此外还有刘志方《鸥鹭忘机》也是传世佳作。 

宋元时期出现的新乐器有: 

三弦:始于元代,属弹拨乐器 

云璈:今称云锣。始于元代。 

火不思:西域所传,弹拨乐器。 

21,宋元时期有哪些记谱法和乐律学成就? 

俗字谱:工尺谱的早期形式。采用十个基本谱字按照固定唱名记谱。 

律吕谱:是用十二律名纪录乐音的一种记谱法,现存最早的为南宋赵彦肃所作《唐开元风雅十二诗谱》。 

十八律:宋,蔡元定。按照传统的三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为正律,再继续算出六律为变律而构成一种律制。 

明清时期音乐

22,什么是四大声腔?流传最广,留存最久的戏曲音乐是什么?为什么? 

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 

其中,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戏清唱腔调昆山腔,流传最广,保存最久。原因是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他将土戏改为"水磨腔”,使之焕然一新。 

昆山腔得以真正流传开来,还是因为梁辰鱼选自《吴越春秋》中西施故事创作的《浣纱记》 

23,什么是梆子腔? 

也称秦腔,乱弹。是起源于陕西,山西,甘肃一带的古老戏曲曲种。曲调主要源于陕,晋,陇东地区的民间曲调。其声音特点是高亢激越。乐器为木质梆子,音色高亢的拉弦乐器。 

24,京剧是如何形成的? 

1790年,乾隆皇帝诏令四大徽班进京,进京后的徽班艺人与其他剧种艺人进行频繁的交流,吸收各种剧种的艺术营养,逐渐演变成京剧。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皮”是指湖北襄阳将陕西梆子与楚腔结合的声腔。"黄”是指江西宜黄在弋阳腔影响下形成声腔。属于板腔体。京剧是板腔戏曲中最完整的戏曲腔调。 

代表人物谭鑫培,代表作品《战太平》。 

25,明清时期有哪些民间歌舞,说唱? 

民间歌舞:北方秧歌类,南方,采茶,花灯,花鼓。 

明清歌曲十分丰富,冯梦龙选编《挂枝儿》《山歌》搜集歌词800余首。 

清代李调元《奥风》山歌集。 

明代徐会瀛,《文林聚宝万卷星罗》曲谱中有曲牌:《潇笛谱》《傍妆台》《耍孩儿》《苏州歌》《清江引》 

小曲:民歌的进一步发展,用乐器伴奏 

说唱类北方有鼓词类,南方有弹词类 

鼓词:明清时期流行我国北方的说唱艺术,演出形式是演唱者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伴奏用大三弦。代表作《蝴蝶杯》 

子弟书:短篇鼓词,代表作:《红拂私奔》 

西河大鼓:山东河北的鼓词与当地小曲向结合,形成的一种称为大鼓的说唱艺术。 

梨花大鼓:流行于山东,受益于西河大鼓 

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书相结合,不断吸收多种声腔而成。 

弹词:流行于东南沿海与陶真有直接渊源关系。现知最早的弹词是元末杨维桢的《四游记弹词》。 

26,少数民族歌舞音乐有哪些? 

蒙古族,安代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大型器乐歌舞套曲,分四个部分。歌词句式一般为四行体。内容多为爱情生活。 

藏族,囊玛:曲式结构为,引子--歌曲;引子--舞曲;引子--歌曲--舞曲。 

27,琵琶曲有哪些经典的? 

琵琶曲武曲有:《十面埋伏》,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上卷。全曲共分十三段;《霸王卸甲》,也见于《华秋苹琵琶谱》下卷。 

文曲有:《月儿高》最早见于《高和江东》分十段。 

28。明清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曲谱? 

《神奇秘谱》明,朱权。我国最早刊印的琴曲集。 

《高和江东》明,手抄琵琶本。有《清音串》《竹子》等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清,允禄。 

《纳书楹曲谱》清,叶堂。戏曲谱集。 

《琵琶谱》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 

《弦索备考》,清,蒙族文人荣斋,器乐谱集。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清,李芳园。 

29,工尺谱:略。

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法国的音乐 意大利的音乐 

新艺术

Ars Nova 《福维尔传奇》 马肖的音乐创作 14世纪音乐体裁 兰迪尼的音乐创作 

14世纪欧洲新的音乐风格的总称。最初出现于法国天主教主教维特里的音乐著作《新艺术》 与法国新艺术有关的最早的乐谱,大约写于1310-1314年,是13世纪和14初法国音乐的集粹,内容覆盖宗教音乐、世俗音乐、单声音乐和复调音乐、传统音乐和新潮流的音乐。 经文歌 弥撒曲 世俗歌曲 猎歌

caccia 14世纪出现于法国后流行于意大利的标题性世俗多声部音乐 兰迪尼的音乐创作,流传至今的作品全部是世俗音乐,有154首作品,占意大利留存下的新艺术时期音乐作品的四分之一。除1首卡农牧歌、1首猎歌 、9首牧歌外,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巴拉塔。

兰迪尼的音乐创作以甜美、抒情见长,不追求复杂技巧。

兰迪尼终止:是13-15世纪六度到八度终止式的变化处理。 

   马肖第一次把常规弥撒的各个段落视为一个整体来统一构思《圣母弥撒》     

     牧歌

madrigal 意大利14世纪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表现内容丰富多样,如政治讽刺、道德寓意、更多是田园诗和爱情诗。  

     巴拉塔

ballata 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的音乐体裁  

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新的记谱方式 等节奏isorhythm 新的对位音响    

有量记谱法已不能适应音乐的发展。节奏时值的不断细分要求出现新的更小的节奏时值。      通常在低音声部,利用固定音列(克勒)、固定节奏(塔里)这两个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使经文歌建立于一种统一的逻辑结构。 伪音(musica ficta)即基本自然音级之外的变化音级。    

   法国与意大利音乐特征的比较 

   法 中世纪晚期法国音乐家的趣味在于节奏的结构和表现功能,从注重等节奏技术到细微的复杂节奏变化,法国音乐家为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意 意大利音乐家则注重旋律的流畅和歌唱技术,内容上更多与城市市民的现实生活有关。《斯夸恰卢皮抄本》是14世纪意大利音乐文献珍贵资料。 

 

 

一、古代

二、中世纪

1.圣咏 Chant

格里哥利圣咏(Gregorius Chant)又被译为素歌或平歌(Chantus Planus, Plansong, Plainchant) ,是天主教举行弥撒和每天八次日常祷告时所唱的圣歌,由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公元590-604在位)颁定,以统一各地圣乐。

格里哥利圣咏的拉丁文歌词全都出自《圣经》,采用散文的形式,曲调是单声部的,节奏自由,不分小节。格里歌利圣咏最初有八种调式。为了推行圣咏,格里哥利一世还创立了"唱歌学校”,欧洲最早的音乐学校。

2.游吟诗人Troubadours

游吟诗人(Troubadours)产生于12至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他们骑马到处巡游,用奥克语(普罗旺斯方言)演唱情歌、牧歌、小夜曲、晨歌、感兴诗、辩论诗,内容以抒写爱情为主。

3.恋歌诗人 Minnesingers

4.名歌手 Meistersingers

5.流浪艺人 Minstrels

流浪艺人( Minstrels)是浪迹四方的音乐和杂技表演者,地位低下、一开始无组织、音乐大多属于即兴性质。10至11世纪城市兴起后流浪艺人渐渐集中到城市并组成行会,12世纪游吟诗人、恋歌诗人兴起后流浪艺人常受雇于他们,成为其伴奏员、帮手和随从。

三、文艺复兴时期

四、巴洛克时期

(一)声乐

声乐体裁:

1. 歌剧 Opera

歌剧是将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神秘剧和奇迹剧,此外16世纪末的牧歌喜剧也可说是歌剧的先驱。歌剧最早于16世纪末产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2. 清唱剧 oratorio

17世纪中叶的类似歌剧的体裁,最初是一种宗教题材的音乐剧,后世也多有世俗题材。形式上与歌剧相似,包含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与歌剧同属主调音乐的范畴;所不同的是清唱调让人们仅仅通过听觉而不是用视觉来感受戏剧事件的过程,于是可以说是只唱不演的戏剧。清唱剧产生在意大利,后逐渐影响到国外,且主要盛行的是通俗清唱剧(取材不局限于圣经)。

3. 受难曲 passio

4. 康塔塔 cantata

康塔塔是和清唱剧同时平行发展的另一种体裁。与清唱剧接近,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等,所不同的是其规模比清唱剧小,多是抒情场面描写,情节简单、时间不长。康塔塔源于意大利,后在德国盛极一时,17至18世纪有众多作曲家写作康塔塔,在巴赫以后渐渐衰落。

(二)器乐

16至18世纪,器乐达到与声乐并列的地位,而在此之前,声乐的地位远远超过器乐。这种局面的改观,首先得益于乐器的发展。

A. 较重要的键盘乐器:

1. 管风琴:以气震动簧片发声,以大小不同的管子扩大音量,音响宏大,主要用于教会音乐。

2. 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使用铜块击弦而发音,音量柔弱,有些音量大小的变化,适于在独奏和家庭内小型合奏使用。主要流行于德国。

3. 拨弦古钢琴 Harpsichord:用羽管或皮质管片拨弦,音量大于击弦古钢琴,无强弱的变化。在不同国家有不同名字,如斯皮内(Spinet),维吉那(Virginal)等。

4. 大键琴,即可强可弱的大键琴 Gravicembalocol piano e forte:巴洛克后期出现,后发展为现在的钢琴(Piano),约在1709年由意大利人基利斯多科利制造。原理是以杠杆作用,将琴槌举起击弦,同时有一种复杂的机械控制琴槌,使它在击弦之后很快离开,恢复原位。

B. 较重要的器乐体裁:

1. 奏鸣曲 sonata

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到了17世纪初,奏鸣曲分三重奏鸣曲(由两支小提琴和一个通奏低音的乐器合奏)和独奏奏鸣曲(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独奏,加通奏低音的)两类。奏鸣曲以其使用的场合,又分教堂奏鸣曲和市内奏鸣曲两类。前者比较严肃,多用于宗教仪式,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后者是舞曲的风格,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是古典组曲的前身。

2. 协奏曲 concerto

协奏曲最早产生于17世纪末叶,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早期协奏曲分三种类型。

a. 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Sinfonia concertante或 Ripieno concerto):多乐章的乐队曲。

b. 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以小组独奏乐器同大组乐器的对比竞赛。

c. 独奏协奏曲(Concerto):由一件独奏乐器同乐队协奏。

3. 赋格曲Fuga

4. 组曲 Suite

5. 圣咏前奏曲 Chorale Prelude

(三)巴赫与亨德尔

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音乐的时间界定范围很广,普遍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所指的应该从西元800~1400年,也就是介于古代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就从欣赏的层面来看待这一时期的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对一般对欣赏古典音乐有兴趣的人,也许枯燥了点。漫谈中世纪的音乐理论,大约可从几个层面来探讨,天主教与葛丽果圣歌(gregory chant)之间的相互发展,中世纪简单的计谱法以及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

    中世纪的音乐依照音乐的类型可以分为宗教类型的音乐与世俗音乐,宗教类型的音乐泛指的是葛丽果圣歌,此为单音音乐的作品,後来也发展成为复音音乐、奥甘农等等,这类的音乐都是为了基督教教会的仪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里,依照教会的年历而举行不同的仪式,其音乐就是为了要配合诗歌的朗诵而作的。宗教类型的音乐一路发展下来就成了後来的弥撒曲、安魂曲,在古典时期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会有这样的创作作品产生,例如海顿 (Haydn)的创世纪、莫札特(Mozart)都有这样的作品留下来。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就更为广泛,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没落的贵族阶级,其实内容大部分都是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在教堂里演出,例如下面所介绍的宗教剧就是这样的例子,而後有更完整的发展,成为神剧。演奏、演唱世俗音乐的人还有特殊的名称,後人都称之为游吟诗人,後来继续发展成更多元化的音乐走向。

一、基督教与中世纪的音乐

    中世纪时代的欧洲,教会比国家或其它社会集团,都有更强大的统治权力。在那个时代,包括哲学的各种学问和艺术都为教会服务,中世纪的音乐由于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在教会音乐中,开创了复调音乐的形式并完成了对位法。最初印刷乐谱,是教会为了作弥撒而用的。键盘乐器的兴起以至其教授法,没有一件事能够离开教会而产生。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纪教会的遗产。今天的交响乐和歌剧的内容虽然绝大部分是描写世俗的,也不能说与中世纪的教会无关。

    教会音乐,最初大概是原封不动地采用了从犹太王国传来的形式,即歌唱圣诗、朗诵圣经,可以想象是纯粹的声乐。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与此相反,器乐主要是作为世俗音乐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二、罗马式音乐

    "罗马风格”一词主要来自那个时代的建筑用语。罗马式音乐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纪念碑式遗物之一。这种音乐既无和声也无伴奏,其特征是以齐唱形式为主,通过教堂天井的回音产生庄严的和声感,其纯朴、清丽的宗教感情与罗马风格的教堂建筑是完全一致的。

    罗马式音乐是中世纪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之一,其代表当首推格雷戈里圣咏(Gregorian Chant),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乐。在漫长的中世纪里,音乐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雷戈里圣咏,它是纯粹的单旋律的歌唱。在格雷戈里圣咏中,已经有多利亚调式、弗利几亚调式、里第亚调式、混合里第亚调式等四种教会调式及其变格调式。到了十六世纪,出现了伊奥尼亚调式及爱利亚调式,进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调音阶。在格雷戈里一世时代,已经在罗马设立了称为"歌唱班”的教授圣咏的学校,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之一。

    安普罗修斯(Ambrosius,340-397)圣咏则收集了在教会中所唱的歌曲,为教会音乐制定了由七音组成的四种教会调式音阶,还创造了对唱的形式等。在圣咏中,歌词与语言的语势、声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关系以极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决,它们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现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这一时代为止的音乐艺术的总结。

    提起中世纪音乐,我们很快会想到哥特音乐,哥特音乐(Gothic Music)这个词汇本身就和中世纪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而哥特音乐领域中的重要DARKWAVE乐风中许多重要的乐队例如Ataraxia,Qntal , Estampie, Camerata Mediolanense,Love Is Cold Than Death等或多或少的有着 某种中世纪的情节,他们其中的乐队干脆被媒体称之为中世纪组合。他们从中世纪音乐中吸收氧份,涉取着某种神秘的元素。而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称之为黑暗时期 ,这更加看出和DARKWAVE某种内在联系或是相通性,或许巧合,在这里不敢妄言。 不过正如ARCANA乐队的主脑Peter Petterson所说"我们是中世纪的,我们的理想 是做出中世纪的灵性音乐,这一切来源对我们对浪漫的追求。"也许大家和我一样 ,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喜欢去溯源,那下面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世纪的音乐吧。 

    中世纪的历史介乎于欧洲古代和近代之间的大约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时期。 中世纪开始时,欧洲政治和社会结构土崩瓦解,生活困苦,一派萧条,以后接踵而来的是漫长而迟缓的复苏。然而这个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却不容忽视。音乐遗产亦 很重要,虽然其思维方式及认识特点与今天相去甚远,但在其它一些重要方面,当代音乐却从中世纪音乐中继承了大量财富。 

    

    "中世纪的"(Medieval)这一形容词与其英语的词和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词一样,都来源于拉丁名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人为,自古代文明衰落至十五世 纪,文化,文学和艺术"复活"的整整一千年,仅仅是一首不值得称道的"哥特人 "的黑暗插曲。历史学家虽然早已驳斥了这种偏见(可是这一观点由"黑暗时代" 一词部分的保留下来)但是习惯上仍将这个慢长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通 常公认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和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为这一时期的上下限。 

"中世纪是从粗野原始状态下发展而来的,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罗马天主教会在思想意识上 处于统治地位,在教会严密禁锢下,堕落到愚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深渊。圣经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是判断是非的威严标准,一切权威性的解释都是来自于上帝。一 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从思想言行到日常工作都是受到教会的影响和控制。中世纪的 教会竭力鼓吹禁欲望主义和来世观念,宣扬原罪,来世抱应等教义。僧侣门获得了知识和教育的垄断地位,而教育本身也渗透着神学的性质。中世纪留下了一方面是 封建主的暴力和寺院僧侣的宗教统治的遗迹,另一方面是诗歌,音乐,文学,,建 筑和雕刻的艺术创造。音乐在艺术中当推首位。圣托玛。达坎(1225-1274 天主教 神学家,《神学概论》作者)称之为"七大文艺之冠"并把它看作"最高尚的现代 科学"。它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在大学里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作为教授的科目。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制定了严格的音乐规则,并按照经院学派的精神,将音乐 创作视为一种理性的成果,更甚于想象或感性的产物。但是这种有时被夸大了的理 性结构的需要,这种代表中世纪音乐活动的特性在此却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因为它关系到这样的几个问题:澄清刚问世的复调音乐的混乱;确定节奏的小节,并找出 一种表示音响时值和高度的记号。可是这种不顾一切地想忠于古代概念的愿望 --- 这些概念往往被错误的理解---有时却搅乱了理论家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多少推迟了音乐技巧的发展。 

    早期音乐,教堂在此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正是宗教音乐,教堂 音乐。在所有的音乐史中,从基督教到现在算起来有二千年的时间,可在这二千年的音乐史中,前面的以前年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以至于成为我们对西方音乐不能真 正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了解音乐本身。史实不过是干巴巴的骨架,只 有音乐才能赋予骨架以生命和意义。在研究素歌圣咏这种不太为人们熟悉的音乐时,尤其需要牢记这一点。 

    圣咏必须反复谛听和咏唱,直至习惯它们。可我们现在的困难比较大。只是到了二战以后,二十世纪西方的音乐学家开始注意中世纪音乐和古代音乐,这时才开始有一些学术成果。后来录了很多唱片,有一大部分是在天主教堂,各种教堂里面录的。音响效果很好,有一些回声很有意思。听了那些以后,才会知道当时的音乐是怎 样一种音乐。我们现在所将的中世纪教会音乐是从七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1960年代的圣咏情况。圣咏的保留曲目及其所从属的礼拜仪式均系经过许多世纪的发展而得。即使有些仪式正臻稳定,圣咏仍不断的扩充和变化。大部分圣咏源自中世纪,自 那以后不断咏唱,留存至今,往往讹误百出,所以说素歌圣咏是一种历史制度,是早期音乐会上演唱的曲目,也是现在仍在咏唱的仪典音乐。因此比较审慎的做法是 通过近代所遵守的仪典常规来琢磨圣咏曲目,即使这样会模糊风格和实践的时间顺 序。下面我们只好不顾古今之间的时间落差,按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恢复的模样,也是直到不久前还在广泛采用的模样。钻研这些曲目,至少可以领略中世纪僧侣 俄人等的感受。 

    基督教音乐起源于犹太教音乐。后者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希伯来人的宗教音乐 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组成。它很少沉思默想的意味,具有强烈的甚至粗暴的气息尤其显得响亮热烈,它完全适用于赞美诗篇中洋溢的激情。 最初的基督教徒很少唱歌或者根本不唱,由于遭受迫害,他们躲藏起来,而歌声会 暴露他们,如果有时他们敢于哼几句旋律,那也总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此外他们的教义摈弃异教音乐中的情意主义,至少把半音阶和四分音阶看做过于颓废而加 以否定。然而在东方则不总是这样,当地传统势力胜过任何对宗教的考虑。在基督 教教堂歌曲中,后来彻底永久地取消了一切非自然音阶的调式,这应归功于圭多。达莱佐的影响(11世纪) 

    关于弥撒:埃赫里亚亲睹耶路撒冷第一次早祷的报道。 "随着第一声金鸡报晓, 主教立刻下来,走进阿纳斯塔西斯窑洞(据说阿纳斯塔西斯是公元十世纪发现耶稣曾葬于其中并从中复活的基窑,后围绕基窑而建的圆形建筑---译注)。四门洞开 ,人群进入阿纳斯塔西斯,里面灯火通明。当人们全部进入后,一位神父吟唱诗篇 。全体会众应和,然后是祈祷。接着助祭中的一人唱诗篇,然后又是祈祷。有一神职人员唱第三首诗篇,继而以第三次祈祷和全体祝祷。三首诗篇唱毕,三次祈祷做 毕,香炉拿近阿纳斯塔西斯窑洞,整个大堂内香气弥漫。此时主教站到栏杆后面, 手捧福音书向大门走去,亲自诵读主的话。诵读一开始,人群中呻吟欷嘘,呼天 抢地在铁石心肠也会因主耶稣为世人如此受苦而感动的潜然泪下。福音经文读毕主 教离去,在赞美诗声中被引向十字架,由全体会众伴随,在那里又唱一首诗篇,做一次祈祷,然后主教为人们祝福,会众解散。主教出去时,人人走上前去吻他的手 。" ------摘自《早期基督教文献中的音乐》中的《埃赫里亚游记》。为死者而做的弥撒即"安魂弥撒"是特殊的弥撒,亦常配以复调音乐(但只在15世 纪中叶以后)。"安魂"一词(Requiem)来自《进台经》唱词的第一句 Requiem acternam dona eis domone("主,赐彼永恩")。安魂弥撒有其专用弥撒,不随节 期而变化。 

    弥撒音乐(包括常规弥撒与专用弥撒)发表于礼仪曲集《升阶经歌集》中。另一曲 集《通用本》则包含选自《日课交替合唱集》和《升阶经歌集》二书中的最常用的圣咏选粹。弥撒和日课的经文收在《弥撒书》和《每日祈祷书》中。 关于素歌:(圣咏) 圣咏旋律保留在9世纪以来数以百计的手抄本中》这些手稿抄 写的时间不一,地域十分辽阔,同一旋律每每见于许多不同手抄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手抄本所记录的同一旋律几乎一模一样。这一事实该如何解释?当然,一种可 能是这些旋律抄自同一来源,是非常精确翔实地保留下来的,或是完全通过口授言 传,或是通过某种现以无例可循的早期记谱。8至9世纪的一些作家所提出的解释基本属于这一类,同时他们还提出这"同一来源"即圣格里高里本人。 

    有一源自9世纪的传统,叙述教皇格里高里如何编纂全套素歌。鸽子在他耳边口授 ,他把这些圣咏唱出来,文士在屏风后记录。文士注意到乐句之间总是有着规律性的停顿(这就是鸽子口授的时候),决定要看个究竟。此处鸽子当然是象征圣灵, 但有一个具体细节从历史观点来看令人难以置信。当时尚无恰当的记谱法可让文士 采用。何况,把一整套圣叹归于一位作曲家笔下显然言过其实。格里高里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是作曲家。很难说他有何具体贡献。人们相信他至少负责编订过一本圣事 书,即主教或神父在弥撒中所用的祷词书。 

    是有人把圣咏旋律系统的记录下来也好,还是把它们归诸圣灵(通过格里高里)启示也好,却于几代法兰克君主决心统一他们语言杂多的王国而进行的运动吻合。为达此目的,必须拥有一套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的统一的教会礼仪和音乐。在中世纪 人心目中十分神圣的罗马是当然的典范。自8世纪末至9世纪,大量教仪和音乐"使 者"奔波于罗马和北方诸邦之间,他们的一个有利的宣传武器就是关于格里高里的 传说以及那得之于神示的圣咏。当然他们的努力遇到阻力,造成极大的混乱,虽然最终取得统一。要保证各地都唱同样的圣咏,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旋律记录下来。此时,对统一性的迫切要求仍然存在。音乐记谱法只是在即兴演唱的框架内以有很大 程度统一性的条件下才出现的----起先属于"提示"性质,后来才记下精确的音程 。简而言之,记谱法是那种统一性的结果,也是使以有的统一保持不变的手段。 每一首圣咏旋律都划分成一些乐句和手段,相应于歌词的片语和句子。在现代圣咏集中这些段落都以线谱中的纵线加以划分,纵线可长可短,视细分部分的重要性而 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旋律线呈拱形;开始时较低,然后上行到较高的音,停留一些时间,至乐句结束处又下降。这一朴素自然的设计可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巧妙结合,例如,旋律的弧线可能跨越两个或更多乐句,在它下面还可能包含一些小弧线。当乐句以一个特别重要的字开始时,往往也会采用一种不常见的旋律设计,即从高音开始,然后逐渐下降到结束。每一种形式的音乐都包含着当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哲学的意味,也许中世纪的音乐给我们现在的人类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宗教的依附感和对神秘,对未知时代的向往。当然我们的网站和古典音乐应该不沾边,也没有资格去介绍。此篇文章的目的还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Gothic,Darkwave音乐。

音乐风格概述 

1. 中世纪音乐的旋律是怎样的? 

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中世纪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圣咏节奏是自由的,以歌词(大多是圣经经文)的韵律、句子长短为基础。 

3. 中世纪的音乐采用什么调式? 

通常以8个教会调式为基础。较自由地使用不协和音。 

4. 中世纪的音乐织体是怎样的? 

主要是单声织体。从公元九世纪开始有了2、3或者4个声部的复调织体。 

5. 中世纪的音乐使用什么音色? 

主要是声乐,单声织体的音乐由较小的合唱组演唱,复调织体的音乐通常有独唱者小组演唱。在中世纪后期器乐音乐也得到了发展。 

6. 中世纪的主要音乐体裁有哪些? 

圣咏。由成套的圣咏组成的弥撒曲。宗教的和世俗的经文歌。宗教仪式剧。世俗歌曲(包括牧歌、猎歌、回旋歌等)。器乐舞曲。 

早期格里高利圣咏 

1.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或称作格里高利素歌)是怎样形成的?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传统的说法,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从统一治理教会的目的出发,搜集整理了各地的圣咏,选编成两本圣歌集,从而统一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所用音乐。但实际上统一罗马教会仪式和圣咏的主要工作是在一百多年以后进行的,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在789年发布法令,催促废除高卢礼仪,全盘接受罗马圣咏。此后数十年中法兰克的大主教们对罗马的圣礼书进行修订和补充,编写出新的弥撒和日课唱本,形成以罗马传统为基础同时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这就是所谓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内容。这种圣咏扩散到其他地区,最后又反馈到发源地罗马。 

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织体,其旋律以级进为主,不用变化音、装饰音。节奏自由,随经文句子的长短抑扬而定。在情绪上力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即不用乐器伴奏)。采用教会调式。 

2.什么是弥撒(Missa)? 

弥撒是基督教的主要崇拜仪式,由成套的圣咏组成。弥撒分为专用(或译作特定)弥撒(Prope)和常规弥撒(Ordinary)。前者是弥撒中的可动部分,取舍视该次弥撒的内容而定。后者为不变部分,每次弥撒都要用。 

常规弥撒的五个部分为: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羔羊经(Agnus Dei)。 

3.什么是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 

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虽然在名称上与古希腊音阶相同,但实质上并不同。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有re(多利亚),mi(弗里几亚),fa(利第亚),sol(混合利第亚)这四个结束音。每个调式除了结束音以外,还有一个吟诵音(tenor),在正调式中吟诵音比结束音高五度;副调式的结束音和正调式相同,但吟诵音比正调式的吟诵音低三度;每当吟诵音落在B音上时,它被上移至C音。为了避免不好的音程(如三全音),有时B音要写成bB。 

16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格拉雷安(H.Glareanus,1488-1563)为8种教会调式又加上了4种:以la 为结束音的爱奥利亚(Eolian)调式,以do为结束音的伊奥尼亚(Ionian)调式以及各自的副调式。最终形成了12种教会调式,也称作中古调式。 

象古希腊一样,中世纪对调式的伦理特性也有着不同评价,因此它的用法有独特的讲究。 

宗教音乐的发展 

1. 什么是奥尔加农(organmu)?产生于何时? 

奥尔加农是产生于9世纪并沿用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 

可分为以下几种: 

平行奥尔加农:在圣咏的下方或上方添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构成两个声部的圣咏。其中圣咏曲调称作"定旋律"(tenor),也译作"固定调"。 

斜向奥尔加农:一个声部保持不变,另一个声部向上或向下进行。 反向奥尔加农:附加声部与定旋律声部以反方向进行。 

自由奥尔加农:以上几种形式的混合运用。 

华丽奥尔加农:也译作花唱式奥尔加农。将位于下面声部的定旋律音符拖长,上方对以多个音,构成一音对多音的形式。 

2.什么是经文歌(motet)? 

盛行于1220前后-1750年间的一种复调音乐形式,通常为三声部,最低声部是定旋律声部,一般采自圣咏,用缓慢的长音符唱拉丁文的教义,其上方的两个声部采用与圣咏无关的世俗歌词,起初是拉丁文的,后来大多采用地方语言。通常定旋律节奏较慢,最上方声部(第三声部)较快,中间的第二声部介于两者之间。早期经文歌各声部的旋律包括上方声部全都是现成品,即用已有的旋律构成。起初定旋律声部惯用圣咏,后来也采用世俗曲调。曲名由三个声部歌词的头一个词(由上而下)构成。 

3.什么是哥特式风格和巴黎圣母院乐派?代表人物是谁? 

哥特式风格是指12世纪中叶的西方教会艺术风格。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家们创作的复调音乐是音乐上哥特风格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写法是越发复杂华丽的花唱式奥尔加农。两位杰出的作曲家是莱奥南(Leonin,约1159-1201)和佩罗坦(Perotin,约1170-1236)。 

4.什么是纽姆记谱法(neumatic notation)? 

中世纪的记谱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用希腊字母变化而来的符号,后来有了纽姆记谱法(neumatic notation),即在歌词上方标出一些与语言重音、抑扬相对应的符号。11世纪初出现了用一根线贯穿纽姆符号的线谱,接着出现了两根、三根,11世纪下半叶形成了四线谱。 

5.什么是唱名法(solmization)? 

把六声音阶中的每一个音与一个特定的音节联系起来唱,这就是唱名法。这是由法国教会音乐家圭多(Guido d'Arezzo,约997-1050)创立的。这六个音节(ut,re ,mi ,fa, sol,la)选自赞美诗《ut queant laxis》中相继各行诗句中的第一个音节。四线谱的确立也是他的功劳。 

 

世俗音乐的发展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可分成三类: 

1.与宗教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歌曲: 

孔杜克图斯,12、13世纪的一种拉丁文格律歌曲,从单声部到三个声部都有,既有宗教内容的也有世俗内容的。 

戈利亚德歌曲。这是云游四方、不守规矩的神学院学生(人称戈利亚德goliard)创作的歌曲,主题是爱情、酒、对宗教和时事政治的嘲讽。 

2.属于贵族圈子的骑士音乐: 

法国游吟诗人(Troubadour)用方言写歌词,内容以爱情为主,如常见的田园恋歌(pastourelle)。13世纪有3中带叠歌的体裁:叙事歌(ballade)、回旋歌(rondeau)和维勒莱(virelai)。它们大多是单声部的,有少量是复调织体。 

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出现于12世纪中叶,很可能是在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其歌曲体裁主要是巴歌体(bar)。后来发展为名歌手(meistersinger),这是有组织的文学与音乐行会的成员。 

西班牙有坎蒂加歌曲(cantiga),意大利有劳达歌曲(laude),都是单声部的。 

3.民间职业音乐家的音乐: 

在中世纪以演奏和歌唱谋生的职业音乐家被称作戎格勒(jongleur)或游吟艺人(menestrels)。他们擅长演唱英雄业绩尚松(chanson de geste),这是一种类似于希腊史诗的叙事曲。演唱时用维奥尔和小型竖琴伴奏。 

中世纪的器乐和乐器 

中世纪早期教会对器乐是排斥的,随着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器乐体裁,乐器种类也增多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拨弦乐器:从罗马流传下来的里拉琴、索尔特里琴(psaltery)、琉特琴(lute)。 

弓弦乐器:提琴(vielle或fiedel)和轮擦提琴(organistrum)。 

吹管乐器:竖笛(recorder)、横笛、双簧管类的肖姆管(shawm)、风笛、小号、圆号。 键盘乐器:大型管风琴、便携式管风琴、固定式(桌式)管风琴。 

打击乐器:鼓、钵、响板等。 

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在意识形态的变革和音乐观念的发展上,欧洲14世纪的音乐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时期。 

1. 什么是"新艺术"?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新艺术(ars nova)一词是由法国人维特里(Vitry,1291-1361)在其《新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所谓"新"是与12世纪末-13世纪以巴黎圣母院乐派为代表的"古艺术" (ars antiqua )风格相对照而言。其音乐追求情感的表现,因此变得比过去生动多了。主要代表人物是纪尧姆.德.马肖(G.Machaut,1300-1377),作曲家、诗人。 

2. 法国新艺术的主要世俗音乐体裁是什么? 

法国尚松(chanson),这是为法语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多半是回旋诗模式,带有叠歌。 

3.14世纪的意大利世俗音乐体裁有哪些? 

牧歌(madrigal):以抒情诗、田园诗、恋歌或讽刺诗为歌词,一般为两声部复调织体合唱。(注:16世纪牧歌虽体裁名称相同,但实质很不同,其歌词是自由体,织体为五声部模仿式复调。) 

狩猎歌(caccia):采用二声部卡农式演唱方式(caccia),音乐风格活泼幽默。 

巴拉塔(ballata):与舞蹈有关的歌曲,较抒情,每节都有叠歌。大多为二声部或三声部。 

4.意大利14世纪的重要作曲家是谁?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Landini,约1335-1397),盲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世俗歌曲。 

5.14-15世纪上半叶对欧洲大陆产生重要影响的英国作曲家: 

邓斯泰布尔(Dunstable,约1390-1453)。他的经文歌不用传统的定旋律,而是按照歌词意境自由创作。通常为三声部主调和声织体,有大量三和弦结构。 

6.关于布艮第乐派。 

15世纪上半叶活跃在布艮第(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卢森堡等地)宫廷的音乐家群体。该乐派音乐风格的形成直接受到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的影响,音响上趋于优美细腻,悦耳和谐,尤以三度音程为主要的旋律音程。布艮第乐派也被称作第一尼德兰乐派。 

7.14世纪欧洲出现了哪种新乐器? 

楔槌键琴(clavichord)和羽管键琴(harpsichord;[英]clavicybal),今称古钢琴,虽然在14世纪已经出现,但真正盛行是在15世纪。 

从艺术的角度对西方中世纪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黑暗的蒙昧时代,其中充满着灾难和迷信。学习了西方艺术史之后,对中世纪有了更多地了解,我惊异的发现中世纪并非是一个停滞与蒙昧的时代。我心目中的中世纪存在种种无知的境况,实际上其中有很多是来源于我自己对中世纪的无知。

通过学习,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的美艺,揭开了中世纪在我心中的模糊神秘的面纱,我觉得我们应该去了解他们--为了了解我们自己。

重点来说,中世纪主要的艺术思潮和方向 是内在精神上的表现。中世纪的艺术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它的绘画,音乐和最为著名的建筑都不例外。 她们大都倾重于恐惧,赎罪,奉献,追求永生的。而其外在型式则是形上而充满神秘感,色彩强烈艳丽。是神秘、迷感之透射光色,看看被人们称为"怪物”的科隆大教堂我们可以知晓一二。

自从西方罗马帝国失守,整个欧洲都处于纷乱中,古代希腊及罗马式的艺术文化基准几乎全失,人民生活的寄托完全被当时的基督教 (Christianity)所支配。  而基督教的教义正是对神的敬畏,是赎罪,奉献,追求永生式的,其主题在神,而不在人﹔在歌颂神性,非肉身。 不像古希腊或罗马式的艺术,着重外在形态。要对称, 求真美,讲比例,立体感,求均衡,肌肉及人体美。 

反之,中世纪艺术重于思想形上的完美,如传统中国画般的 学味人物,只是形像化﹔人体的躯体只是云烟过客,其实灵魂才是主角。 

意在传递教会的讯息

当时,基督教的概念,天堂是高处的、往上的、在天的。于是很多作品俱欲触摸神秘而又响往天际﹔高尖往上的艺术作品亦是当时的特色(多为建筑物)。由于科技日渐进步,使当时的建筑物不再似旧式罗马般笨重,内力墙减少了,新设计的玻璃窗能巧妙地运用光线,这些迷感而美丽的设计使当时的教会更加富于神秘感,使人倍加敬畏。而各类鬼神 (demon) 亦处处充满于中世纪的艺术作品中。

     从中世纪的以基督教为中心的高度发达的西方艺术,可以看出人类祀奉神时所产生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且不必说音乐,以眼睛所能看到的建筑为例,即使文化很低的原始民族,也曾建有令人惊奇的、壮丽的神殿.在欧洲各地所见到的五百年以至八百年前的宏伟的教堂,不论从费用上或艺术的精神成就上,与其说由人力建成,莫如说是由神的威力所致也许更为恰当.

=========== 

注重"人性”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代洋溢着乐观的氛围,他们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肯定了万物的各种现象。他们并不数典忘祖地推翻那个控制他们数个世纪的宗教信仰,在那段时间里面,人们借着寻求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从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拉回原有的平衡点。在此同时,他们却又因为信仰不再主导一切,未来的方向就像是汪洋中的一条船,充满不安,也没一个准头,反过头来在心灵里面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告慰。

艺术的领域里,文艺复兴时代也正摸索着传统与创新的调和途径,从一味追求古文明的荣光,逐渐走出一个不一样的新文化。就像是人的成长一般,文艺复兴时代就处于这样的青少年时期,充满活力与朝气。最有名的画家如达.文西、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正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另外,大家都很熟悉「蒙娜莉萨的微笑」这幅画,却不一定知道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旷古杰作。

 文艺复兴时代以人文主义为宗,标榜着人类的自我醒觉以及对人的重新定位,这种精神放诸艺术创作的领域来说,即是一种将人的型态以写实的手法全盘描绘的运用。然而这些写实手法的真实感,并不随着人类对于艺术的观察能力深浅就可以达致栩栩如生的人体描绘、人体雕塑;事实上,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有观察人体每个细微部分的可能性,只是要如何去表达艺术家所观察到的一切,则又是另外一个课题。可以加入和中世纪的绘画的对比。

  当人体的立体必须迁就于平面的墙壁、画布的局限,线条、色彩的运用就能看出每个时代的绘画技巧水准,而文艺复兴时代下的人体描绘之所以格外地生动活泼,最重要的几个条件,莫过于:艺术家释放了线条的单调,以色彩的深浅表达立体的阴影;透过精密的数学计算,将人体的立体感以今日数学的X、Y、Z轴的立体坐标方式绘画出来;蛋彩画到油画的绘画材料、器具革新。正因为这些条件的充分具备,艺术家对于人体的观察才能够淋漓尽致地反映于平版画。

除了平凡人的形体描绘之外,人文主义反射于宗教信仰上头的痕迹,最明显也最贴近于人类社会的,莫过于神祇的拟人化。文艺复兴的艺匠们,透过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出人类对于神祇的认识,以及人类对于「人」的概念。毕竟,神祇没有任何有形的身体,只有人类才有对于身体的概念,当这层附加于神祇的概念在艺术品里表现,我们更能够剖析、认清每个时代下的人们对于「人」的印象……。

从以前到现在,人性没有太大的变化。一样是喜爱饮食男女之事、生儿育女之乐。要求和平,却又不断从事战争。乐于创造精妙的艺文作品,却也犯下众多暴行罪愆……。历史上的某些时期,人们自以为当时他们所拥有的生活、具足的思想迥异于前人,所以他们是处于一个新的时代,或许说是:「应该算是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些时代当中,或许,最有名的莫过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人们总认为所处的那个时代之中,人类发生了基本的改变。

文化本身呈显著社会群体的精神活动,当社会文化因压抑、或过分地高抬某种观点,导致强烈失衡而出现危机时,文化便会摆向另一端。长期下来,中古时代强调末世审判与死后世界,人生在世一直被压抑着、拘束着,不鼓励人们从事物质上的欢乐,却过分地强调性灵与精神;正由于对肉体的极度贬抑,造成人性与生命的欢愉、亲情爱情的礼赞不被重视。

===============

令人惊讶的美索不达米亚艺术

  后来阿卡德人﹝Akkadian﹞、巴比伦人﹝Babylonian﹞、亚述人﹝Assyrian﹞以及米提亚人﹝Median﹞,相继继承和发展了苏美人的成就,使两河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从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到公元前六世纪中,这里先后建立过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三千年,阿卡德人从北方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苏美人混居一起,渐渐形成以神殿为中心的城市,每一座城市几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庙塔〔Ziggurat〕。在这片土地上,木材十分缺少,又没有多少石头,所以人们就晒制土砖或烧砖建造房屋,创造了拱和穹窿结构。后来,罗马人继续将这种结构方法加以发展,并被各个时代继承下来。残留至今,还能够让世人见识到的庙塔是位于乌尔〔Ur〕的乌尔南姆庙塔〔Ziggurat of King Urnammu〕。

随着都市文明的产生,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为了传达彼此的意念,文字的需要便应运而生。从位于幼发拉底河左岸的乌鲁克﹝Uruk﹞出土的黏土板发现,苏美人于公元前 3300 年就已经用削尖的芦苇在柔软的黏土上书写,以一种楔形的视觉符号体系纪录交易行为。这种视觉符号体系是人类最早的楔形文字﹝Cuneiform inscription﹞ 。

随着时代的演进,苏美人的人物雕像越来越接近自然,他们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泰尔?阿斯玛﹝Tell Asmar﹞出土的一组小雕像就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大小不同的雕像包括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双手抱十在胸,显然是在向天神祈祷的模样。最为突出的是每一个雕像都有一双奇大无比的眼睛,这可能是强调凡人与神进行精神上交流所流露出来的惊异表情。

说明:在泰尔?阿斯玛﹝Tell Asmar﹞出土的这组大理石雕像,在艺术处理上略显稚拙。所有的雕像的眼睛都很大,以彩色材料镶嵌而成。眼睛代表灵魂的窗户,传达雕像的精神力量,神与凡人经由它们在专注的凝视中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人物形象相当抽象,几何化的简化手法支配着形体的塑造,圆柱体与圆椎体是基本的造型。雕像的胳臂和腿彷佛是圆圆的管子,裙子的弯曲面光滑地就像是用车床车出来的。探究这种艺术造型,或许可以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产石料来推论,苏美人在日常生活中擅长以黏土制造生活用具,其泥塑的技巧自然就影响了石材艺术品的雕刻。

苏美雕刻家以木头或金属为材料时,作品的形体就更为柔和而真实,乌尔寺庙中的《竖琴音箱》就是类似的作品。金饰牛头是在乌尔城王陵中发现的,装饰在一台竖琴的前板上,它的眼睛、胡须和牛角都镶嵌着宝石。昂首挺视,完全超越世俗的动物造型,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显然,它不是一般的公牛,而正是神的化身。

说明:乌尔竖琴音箱上有几幅取材自神话的动人画面,顶端画面中的英雄,手抱两只人面牛身的动物;其下则是端看食物和酒的狼和狮子,他们正朝着一场我们看不见的宴会走去。接下去有一只驴子、熊、和鹿在弹奏音乐,他们的竖琴与画面所在的竖琴同属一型。最底层的画面上,一只半人半蝎子的动物,和一只山羊,正拿着从一只大花瓶中取出的东西。完成这件作品的杰出艺术家将画中角色都置于地平在线,并采用了重叠和前缩方法。

苏美文化后被阿卡德人所吸收。阿卡德人由北方迁徙至苏美地区,是一支说闪语的民族。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称王后,开始有征服世界的野心。《阿卡德皇帝》﹝Akkadian Ruler﹞青铜头像的鼻子以及眼尾到脸颊间突出的部位,表现十分写实;从胡须和头发上,又展现出权力者的威严气质。

这尊头像经过精心设计,铸造,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铸铜技术。

  古巴比伦王朝﹝公元前 2000-1700﹞,虽然在宗教文学方面有不少的编纂作品,但在艺术领域中只有记载《汉摩拉比法典》﹝the Law Code of Hammurabi﹞ 的石碑流传下来。汉摩拉比是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他建立了君权神授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集苏美法典的大成,编成《汉摩拉比法典》。以当时苏美地区的艺术所能表现的技术水准来看,这个石碑可称得上是最古老的宫廷美术,且有一定的艺术水准。

过了汉摩拉比时期之后,古巴比伦王国逐渐由盛而衰,这时候亚述人以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底格里斯河为中心,用强大优势的军事力量在公元前 1595 年占领了巴比伦,并且吸收巴比伦文化、使用巴比伦语文以及奉尊巴比伦的神祇,因此古巴比伦王国彻底的被亚述帝国取而代之。 

  建筑与浮雕艺术是亚述帝国宣达强大军事力量的两项主要工具,如在公元前八世纪末,建于柯沙巴〔Khosabad〕的萨贡二世﹝King Sargon II﹞皇帝的萨贡宫殿〔Palace of Sargon〕。墙上不仅有大规模叙述性的浮雕艺术,在宫殿入口处的《人面牛身双翼神兽》,更是亚述浮雕艺术的杰作之一。 

  亚述浮雕艺术作品大多以君王的军事远征为题材,在石板上采取水平方式,展现大量的人物、马和战车的图像。其擅于表现叙述性和庄重性的形象,更因随着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地中海地区,这对于后来地中海区域的艺术风格当然产生一些影响。

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活动时间约有一千余年,亚述帝国最强盛的时期是从公元前八世纪中叶起,雄踞亚洲一个多世纪。公元前 621 年,米提亚人联合巴比伦的军队征服亚述帝国,重新建立新的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国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在他统治时期,政治相当稳定,经济生活繁荣。巴比伦城也在他之下扩展开来成为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城里的主要街道都建了大门,其中最有名且最具规模的就是敬奉丰收女神的「伊希达门」〔Ishtar Gate〕,它位于游行大道的一端。每年在城郊外的新年节庆活动游行,都必须经由这个门进城。伊希达门系以彩陶砌成,表面为蓝色上釉之砖,有狮子、牛等动物,色彩绮丽,姿态逼真。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也是在此时建造的。它像是一座在塔庙层层平屋顶上进行绿化的建筑。公元二世纪,希腊学者称誉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它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二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通过对于这些古代文明的辉煌艺术的学习和欣赏,创造力,人的力量,对偶像的崇拜给人可以带来如此大的力量。 

 

西方音乐通史

填空

1.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         音阶,古希腊的悲剧中有歌队        和器乐的                   

2.教会的仪式有两大类,它们是             和                  。

3.游吟诗人首先出现在      国,在南方称作      在北方称作         ,在德国称为       。

4.芬兰民族乐派作曲家             的很多作品都贯穿着芬兰民族雄浑、粗犷、豪放的气质,充满了史诗的气魄,他的代表作         是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

5.《卡米纳?布拉那》是      国作曲家         根据古老的拉丁语世俗歌曲创作的。

6.奥尔加农是最早产生9世纪的        音乐,是以           为基础的。

7.法国早期歌剧的代表人物是           。

8.意大利那波利歌剧的代表人物是                ,他的咏叹采用返始咏叹调形式。 

9.《马太受难乐》是           创作的,他的作品还有              等。

10.十八世纪歌剧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他的歌剧代表作是《                  》。

11.贝多芬创作了歌剧《             》 和        部交响曲。

12.舒伯特的声乐套曲有               和                    。

13.以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和普契尼为代表的意大利作曲家所创作的歌剧被称为                 歌剧,受到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

14.《 大地之歌》是              创作的,以中国的             为基础。

15.《悲怆交响曲》是     国作曲家       创作的第六交响曲,他的创作还包括许多芭蕾舞剧和歌剧。

16. 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创作有钢琴作品           ,歌剧             等。

17. 作曲家        在阅读了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后有感而作了       ,包括四个乐章。

18. 将具体描写图画的10首分曲连成一个不间断演奏的整体,以一段代表作曲家参观画展的"漫步”的主题作为引子和乐章间的连接,这部作品是          , 由           作曲家            创作。

19. 西方歌剧艺术的发展起自1600年前后的意大利,第一部歌剧名为__________,而完整保留下来的作品则是_______________。

20. 圣母院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1.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_______世纪,是以___________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____________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_________________。

22.公元9-11世纪,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音乐兴起,一些骑士们经常饮酒唱歌,歌曲内容多反映战争、爱情,这些人在法国称为_________________,在德国称为______________。

23.韦伯的歌剧最大贡献在于反映出了德国的民族气质,他创作的歌剧____________标志着德国民族歌剧、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24.法国轻歌剧这一体裁的奠基人是________。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    等。

25."艺术歌曲之王”         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有声乐套曲         、       。此外,他还创作了颇具个性的交响曲         ,只有两个乐章。

26.瓦格纳首创了________体裁,其题材、具体风格手法都与传统歌剧区别开来,代表作有_________等。

27.____________交响曲不仅有大标題,每一个乐章还都冠以小标题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其中用"固定乐思”来代表女主人公的形象,在乐曲每个乐章中多次变化重复出现,由作曲家____________ 创作。

 28.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意大利集中体现在歌剧方面。其中罗西尼创作了优秀的喜歌剧__  ________;威尔第的代表作                                    等。

29._______交响曲不仅有大标題,每一个乐章还都冠以小标题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其中用"固定乐思”来代表女主人公的形象,在乐曲每个乐章中多次变化重复出现,由_____国作曲家                  创作。

30.作曲家_________在阅读了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后有感而作了__________,包括四个乐章。

31.小型钢琴体裁"无词歌”由             首创,包括6卷48首小曲,大多数没有标题。

32.            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广为流传、颇具代表性的圆舞曲有       、       等。

33.《悲怆交响曲》是     国作曲家       创作的第六交响曲,他的创作还包括许多芭蕾舞剧和歌剧。

二、名词解释

1.交响诗    2. 奏鸣曲式   3. 歌唱剧  4. 强力集团   5. 主导动机

6. 真实主义歌剧    7格里高利圣咏   8..马丁?路德众赞歌  9.艺术歌曲   10.清唱剧    11.无词歌  12.交响诗    13.奏鸣曲式   14.无词歌    15.声乐套曲   16.乐剧    17.强力集团    18. 通奏低音

三、简答题

1.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印象主义音乐

3.简述19世纪的民族乐派

四、论述题

1.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

2.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总体风格特征

3.试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4.从李斯特和柏辽兹的创作看十九世纪标题交响乐音乐创作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中外音乐史 2020年贵州自考中外音乐史复习资料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zkw.cn/

本文地址:http://www.crzkw.cn/zhongwaiyinleshi/21562.html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贵州自考网课程中心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原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03706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