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习笔记 幼儿园与社区
编辑整理: 贵州自考网 发表时间: 2018-05-23 【大 中 小】 点击数:
幼儿园总是处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即社区之中,因而社区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管理活动面临的社会现实。社区及其公众是幼儿园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
一、社区的含义及其与幼儿园的关系
(一)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指共同地域范围生活的人群,这是在相对独立的地域中,以一定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共同生活的人口群体,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即社会区域共同体。
社区包括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地方乡土观念等基本要素。
在我们国家,最基层的社区单位就是城市中的街道、里弄和农村的乡镇、村庄。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由于受共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共处于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较大程度的社会一致性,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例如,居住在一个地域范围内的居民们都关心所处区域的公共服务状况,交通状况,孩子的入托、入学等。
(二)社区与幼儿园
1.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区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来就具有地方性、地域性特点,是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是地方性社会公益服务设施。幼儿教育主要是由所在社区而不是依靠国家和专门教育机构举办的,是在社区由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我国城乡各类托幼园所中,很大一部分是乡镇、街道等社区机构兴办的,或是由所在单位部门兴办的。社区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办园经费、组织教育资源,例如,街道或乡镇财政适当拨款,由社区内各集团、企业、个人出资;多方面筹募经费,借助或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等,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和社区群众的需要,兴办起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
社区的地方特性,其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社会风气、民俗传统及生活方式习惯等必然会对本社区内的幼儿教育产生影响,因而赋予其地方性特征。
所在社区的幼教机构和各种形式的幼教设施直接为满足社区居民子女受教育的需要,为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工作提供服务。
在我国,由社会——主要是社区兴办幼儿教育,兴办幼教机构。社区为幼教事业发展提供条件和资源,而幼儿教育的发展又直接为满足社区需要促进其发展服务。幼儿园与所在社区自然地体现出一种相互服务的关系。
2.社区学前教育——一幼教社会化、社区化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社会化、社区化,幼儿教育与社会、社区紧密结合,正在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也是世界幼教发展呈现的前景或趋向。
幼教社会化、社区化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幼教系统、组织机构自身运行的内在需要。
从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开放意味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社会化、整体化,各社会系统与组织的利益紧密相联。同时,现代社会组织及其存在的环境的运动变化加剧,社会环境不仅仅作为组织既定的背景条件,而是成为对组织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实因素。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改变以往与社会生活脱节、分离的孤立封闭状况,紧密联系社会,以便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并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从组织系统自身运行的内在需要分析,现代管理理论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打破了以往仅限干从组织内部研究管理的现象,强调组织与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组织是在同其所处的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组织的效能取决于组织与环境的适应性。幼儿教育要走出部门所有的自我封闭体系,面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不断发展。
社区学前教育属大教育范畴,其实质是开放。教育系统要对环境开放,并将教育日益融入开放的社会体系,考察其发展的社会大背景及社区环境,促进社区与教育的结合。社区学前教育的对象范围已不限于机构内的幼儿,而是扩大到社区内全体幼儿乃至其家长与社区全体成员;社区幼儿教育不仅限于机构教育,而是扩展到家庭与社会各个方面,注重提高社会成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与参与程度,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社区教育的效能也是全方位、整体性的,有利于社区、家庭、机构教育的一体化,呈现出教育与社区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组织与环境、教育与社会、社区的双向互动服务的关系不是被动盲目的、自发实现的。一方面社会、社区需要增强对教育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同时,教育机构作为公关主体必须强化能动作用,要注重转变观念,超越以往仅以自身为出发点和就教育谈教育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增强主体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要密切与社会、社区的联系,积极与环境相互作用,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己任,围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立足社区,履行社会职责,正确地为组织的发展定位。在我国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社会环境中,幼儿教育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了解社会变化带来的新需要,主动为之服务,努力实现与社会、社区的双向互动,从而适应并改变环境,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地区如上海、内蒙等城市和乡村积极进行社区学前教育实践,取得了行之有效的,使教育与社区相互依存,双向互动,实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同时,也有益于整体优化社会大环境的建设。社区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具体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学前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等,广泛动员并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发展幼教事业,为更多幼儿提供受教育机会;
二是社区教育有益于使幼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注重家庭、教育机构与社区中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机联系,发挥整体优化功能,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发展社区教育可以增强地方自主性,使幼儿教育更好地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特色;
四是社区学前教育可以扩大幼儿教育的社会职能,有益于发挥教育对当地社会和社区发展的作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总之,社区学前教育无论在教育资源、途径方法,还是在其目的、效果上,均具有不同了以往幼教机构的广泛深远含义。
二、幼教机构与所在社区的双向服务
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新增加了有关幼儿园与计区关系的内容,“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建设。”这反映了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趋向。
幼儿园管理者要改变以往关门办教育的倾向,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当地之间互惠互利、双向服务的关系;注重发挥公共关系管理职能,考虑幼儿园所处社区环境和同其有着共同利益(实际的与潜在的)关系的社区公众的需要,加强对外交往沟通,主动协调关系,密切相互联系,在园所与当地间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的关系,为幼儿园的生存和运转创造较好的条件,使幼儿园与社区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幼儿园作为公关主体,其面向社区的公关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掘社区资源,争取社区公众对幼儿教育的支持;二是幼儿园积极主动地为社区提供有效服务;三是搞好社会协调,发挥整体效益。
(一)发掘社区资源,争取家长和社区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学前教育发展的资源在社会和社区,因此要密切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争取多方面力量的支持。
幼儿园要注意争取广大家长及什区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的支持帮助,努力办好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为家长和社会
提供更好的服务。
幼儿园可以组织利用社区人力及智力资源,如吸收热心学前教育或学有专长的家长和社区人士来园,发挥其智力或特长优势,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活动,传授专门知识技能等,这种方式对扩大孩子们的社会接触,增长见识很有益处;同时,还可以发挥退休老教师的余热,担当幼儿园保教指导,现场培训年轻保教人员,或是为地域内家长办培训班,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
幼儿园可以发挥社区物力资源,创造有利于教育的条件。如收集社区内部门或企业公司的闲置剩余物资、边角料、废旧物品等,在符合幼儿园卫生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变废为宝,作为孩子们的活动材料;空间场地窄小的幼儿园,可以将社区公共设施如街道广场、儿童乐园等环境条件加以利用,开展户外活动;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广阔田野、乡土材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
幼儿园正常运转的经费主要是来自于社区内的团体与个人。应基于教育成本核算与园所再发展的需要,遵循国家有关,确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额度。一些国所考虑家长承受力,采取按收入状况分档次向家长收取费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还可以争取效益好的企业、公司赞助等办法募集经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社区为幼儿园提供生源和食、住和活动等条件,并输入人力、物力与资金。社区兼为兴办教育的主体与教育受益者和服务对象,有权对幼儿园工作发表意见,参与管理和进行经常性评价监督。幼儿园管理者要主动吸收社区成员,包括幼儿家长参与管理,注意发挥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可以定期向家长及社区通告工作情况,汇报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听取社区公众的意见、建议,与社区共同规划幼儿园发展前景井研究计划实施的措施。社会公众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发挥教育力量和资源作用,同时社会公众的监督制约无疑可以对园所形成一定的外部压力,促使其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增强服务意识,调整和改进幼儿园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管理成效。
(二)积极探索幼儿园为社区服务的措施途径
幼儿园作为社会整体系统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社会、社区的支持而得到发展,同时又承担着服务社会,特别是为所在社区服务,满足其教育需求的职能。以往对前者强调得多,主要是从教育系统自身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要求社会提供支持,仅限于社会为教育的单向援助、服务,而后者则往往被忽略。学前教育囿于封闭体系中,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同时也无法实现教育所担负的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幼儿园必须走出本系统的垂直封闭状态,要注意了解所在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公众的希望与追求,了解其对学前教育的多种需要,研究分析社区特点与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掘和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主动为社区服务,从而实现幼教机构与社区的双向互动,双向服务,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应当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使学前教育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为以往由国家、部门包办而缺乏活力的幼儿园带来了压力与动力。幼儿园必须主动迎战,积极探索走向社会并为之服务的措施和途径,有效发挥幼教机构所应有的社会功能,与此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l、努力完成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幼儿园是保教幼儿的机构。幼儿园首先必须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新世纪的建设者在学前阶段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家长服务,为满足社区需要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是幼教机构的根本任务。
在为幼儿服务,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国实际,尽可能满足家长需求,为家长服好务。特别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要是多元化的,幼儿园应了解这种需要情况的变化和多样性,尽可能地给与满足。如在服务类型方面、在招生时间上,为家长提供便利;在收费方面,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家长的承受能力;对有特殊需要的家长,提供提前入园或延迟离园等延时服务;对家长的一些特殊困难和要求,可以依本国人力物力等条件,采取适当办法帮助解决,如提供双休日、节假日收托,24小时服务,接送服务等。
2.实现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社区共享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园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社区居民与儿童提供更多教育与服务。
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是社区共有资产,是取自于社会特别是社区,自然也应用之于社会、社区。园所管理者要破除部门所有观念,开放办园,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用。幼儿园的房舍、场地、教育设施设备等在保证正常教育前提下,可以对社区开放,为社区内散居儿童及其家长,提供 定的教育条件。如适当开放园所场地材料,搞周日开放日,吸引散居幼儿的家长来园活动;开展玩具、图书借阅等活动;又如办家长学校、家教辅导班等,充分刊用幼儿园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扩大学前教育的受益范围。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一些地方特别是大中城市出生率下降,相应地带来了幼儿园生源减少的问题。为此,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调整招收儿童的年龄范围,还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如有组织地开展向2岁以下儿童提供半日保育教育的服务,也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等。这些措施既为社区内散居低龄儿童提供了一定的教育,也使家长有机会相互交流学习,并对幼儿园教育有所了解,从而为日后正式送幼儿入园接受小规机构教育打下基础。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以依什区需要考虑开展临时收托服务。一些幼儿园利用本园的人员与设备条件等,在平时为部分小学生提供小饭桌、假日组织活动小组等,也是服务社区的好形式。
幼儿园的场地在周日、晚间等,还可用于为社区文化教育服务,如搞社区文娱体育活动或办夜校、职业培训班等。开展此类活动应注重管理,建立制度,并有相应的卫生安全措施等。幼儿园还可以在节假日或定期与所在什区合作进行联谊活动,增进双方的相互联系与了解,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
3.履行幼教机构的社会宣传职责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还承担着宣传的任务。要把向所在社区及公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正确教育思想观点的指导和影响,传授科学育儿知识作为自已服务社区的重要任务。从社区学前教育即大教育观点看,幼儿教育对象不仅限上机构内的幼儿,而应扩大到什区公民,幼儿教育要注重提高社区成员的教育意识。幼儿园要注重发挥正规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向社会进行教育和宣传,影响家长乃至社区公众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树立“儿童优先”“尊重儿童”的公民意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如园长或保教主任可以在社区内组织讲座、开展家教热线,对家长日常育儿中的疑难予以指导;办家长学校,系统宣传传授科学的家教知识方法等,使幼儿教育得到更广泛的理解、支持,并推动家庭、教育、社区一体化建设。
4.发挥社区精神文明阵地的辐射作用
幼儿园是文化教育机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园风建设,在社区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发挥社区精神文明阵地的影响作用,为创设良好的社区公共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教育机构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
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要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如参加社区服务性机构和工作,参加教师家长联席会、家长委员会及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与社区及公众建立并保持长期持续不断的联系,加强相互沟通了解,逐步培养起相互间信任和配合协作的良好关系,共同搞好社区幼儿教育事业。
对社区一些公益活动,如社区环境地段卫生、社区植树绿化、社区交通安全及社会治安等活动,幼儿园一定要主动关心,配合支持,并积极参与。
幼儿园一定要注重转变观念,摆脱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消极无为、等待依靠的惰性.走出就教育谈教育,注重单一正规化教育的狭窄思路。振奋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启动内部活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幼儿园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努力尝试创造多种服务社会、社区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在为社会尽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社会的支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自我发展的实力。幼儿园要有所作为,就要坚持改革,要把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外部关系的调整、协调结合起来,才能带来幼儿园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主动搞好社会协调,发挥综合整体效益
幼儿园要特别注重搞好对外协调,处理好幼教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本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各方面的关系,主动适应并改变外部环境,不断提高园所管理成效。幼儿园要协调好与上级行政领导部门的关系,搞好家长工作和处理好与前后阶段教育机构间关系的协调,以及搞好园所与所在社区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和联系,使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对幼儿实施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影响,并共同创造有利干教育的和谐社区环境。
幼儿园还要注意处理好与社区环境的协调,有效地组织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挥其优势,消除本地传统风俗中的消极因素,抵制不良影响,使幼儿园教育与发展更符合教育规律和本地实际需要,更具特色。
一些办园时间较长、信誉较高的教育部门主管和指导的幼儿园、社区中心园等,应注意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在社区教育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例如,这类管理规范、人员素质高、教育质量较好的园所可以以其优势对社区内其他多种幼教机构与组织形式,如非正规学前教育等发挥指导作用,可以建立固定联系,或形成教研网络,培训师资,指导多种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交流、观摩学习等,带动本地区幼教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社区的含义及其与幼儿园的关系
(一)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指共同地域范围生活的人群,这是在相对独立的地域中,以一定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共同生活的人口群体,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即社会区域共同体。
社区包括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地方乡土观念等基本要素。
在我们国家,最基层的社区单位就是城市中的街道、里弄和农村的乡镇、村庄。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由于受共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共处于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较大程度的社会一致性,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例如,居住在一个地域范围内的居民们都关心所处区域的公共服务状况,交通状况,孩子的入托、入学等。
(二)社区与幼儿园
1.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区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来就具有地方性、地域性特点,是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是地方性社会公益服务设施。幼儿教育主要是由所在社区而不是依靠国家和专门教育机构举办的,是在社区由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我国城乡各类托幼园所中,很大一部分是乡镇、街道等社区机构兴办的,或是由所在单位部门兴办的。社区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办园经费、组织教育资源,例如,街道或乡镇财政适当拨款,由社区内各集团、企业、个人出资;多方面筹募经费,借助或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等,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和社区群众的需要,兴办起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
社区的地方特性,其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社会风气、民俗传统及生活方式习惯等必然会对本社区内的幼儿教育产生影响,因而赋予其地方性特征。
所在社区的幼教机构和各种形式的幼教设施直接为满足社区居民子女受教育的需要,为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工作提供服务。
在我国,由社会——主要是社区兴办幼儿教育,兴办幼教机构。社区为幼教事业发展提供条件和资源,而幼儿教育的发展又直接为满足社区需要促进其发展服务。幼儿园与所在社区自然地体现出一种相互服务的关系。
2.社区学前教育——一幼教社会化、社区化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社会化、社区化,幼儿教育与社会、社区紧密结合,正在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也是世界幼教发展呈现的前景或趋向。
幼教社会化、社区化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幼教系统、组织机构自身运行的内在需要。
从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开放意味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社会化、整体化,各社会系统与组织的利益紧密相联。同时,现代社会组织及其存在的环境的运动变化加剧,社会环境不仅仅作为组织既定的背景条件,而是成为对组织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实因素。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改变以往与社会生活脱节、分离的孤立封闭状况,紧密联系社会,以便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并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从组织系统自身运行的内在需要分析,现代管理理论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打破了以往仅限干从组织内部研究管理的现象,强调组织与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组织是在同其所处的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组织的效能取决于组织与环境的适应性。幼儿教育要走出部门所有的自我封闭体系,面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不断发展。
社区学前教育属大教育范畴,其实质是开放。教育系统要对环境开放,并将教育日益融入开放的社会体系,考察其发展的社会大背景及社区环境,促进社区与教育的结合。社区学前教育的对象范围已不限于机构内的幼儿,而是扩大到社区内全体幼儿乃至其家长与社区全体成员;社区幼儿教育不仅限于机构教育,而是扩展到家庭与社会各个方面,注重提高社会成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与参与程度,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社区教育的效能也是全方位、整体性的,有利于社区、家庭、机构教育的一体化,呈现出教育与社区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组织与环境、教育与社会、社区的双向互动服务的关系不是被动盲目的、自发实现的。一方面社会、社区需要增强对教育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同时,教育机构作为公关主体必须强化能动作用,要注重转变观念,超越以往仅以自身为出发点和就教育谈教育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增强主体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要密切与社会、社区的联系,积极与环境相互作用,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己任,围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立足社区,履行社会职责,正确地为组织的发展定位。在我国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社会环境中,幼儿教育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了解社会变化带来的新需要,主动为之服务,努力实现与社会、社区的双向互动,从而适应并改变环境,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地区如上海、内蒙等城市和乡村积极进行社区学前教育实践,取得了行之有效的,使教育与社区相互依存,双向互动,实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同时,也有益于整体优化社会大环境的建设。社区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具体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学前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等,广泛动员并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发展幼教事业,为更多幼儿提供受教育机会;
二是社区教育有益于使幼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注重家庭、教育机构与社区中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机联系,发挥整体优化功能,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发展社区教育可以增强地方自主性,使幼儿教育更好地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特色;
四是社区学前教育可以扩大幼儿教育的社会职能,有益于发挥教育对当地社会和社区发展的作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总之,社区学前教育无论在教育资源、途径方法,还是在其目的、效果上,均具有不同了以往幼教机构的广泛深远含义。
二、幼教机构与所在社区的双向服务
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新增加了有关幼儿园与计区关系的内容,“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建设。”这反映了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趋向。
幼儿园管理者要改变以往关门办教育的倾向,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当地之间互惠互利、双向服务的关系;注重发挥公共关系管理职能,考虑幼儿园所处社区环境和同其有着共同利益(实际的与潜在的)关系的社区公众的需要,加强对外交往沟通,主动协调关系,密切相互联系,在园所与当地间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的关系,为幼儿园的生存和运转创造较好的条件,使幼儿园与社区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幼儿园作为公关主体,其面向社区的公关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掘社区资源,争取社区公众对幼儿教育的支持;二是幼儿园积极主动地为社区提供有效服务;三是搞好社会协调,发挥整体效益。
(一)发掘社区资源,争取家长和社区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学前教育发展的资源在社会和社区,因此要密切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争取多方面力量的支持。
幼儿园要注意争取广大家长及什区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的支持帮助,努力办好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为家长和社会
提供更好的服务。
幼儿园可以组织利用社区人力及智力资源,如吸收热心学前教育或学有专长的家长和社区人士来园,发挥其智力或特长优势,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活动,传授专门知识技能等,这种方式对扩大孩子们的社会接触,增长见识很有益处;同时,还可以发挥退休老教师的余热,担当幼儿园保教指导,现场培训年轻保教人员,或是为地域内家长办培训班,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
幼儿园可以发挥社区物力资源,创造有利于教育的条件。如收集社区内部门或企业公司的闲置剩余物资、边角料、废旧物品等,在符合幼儿园卫生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变废为宝,作为孩子们的活动材料;空间场地窄小的幼儿园,可以将社区公共设施如街道广场、儿童乐园等环境条件加以利用,开展户外活动;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广阔田野、乡土材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
幼儿园正常运转的经费主要是来自于社区内的团体与个人。应基于教育成本核算与园所再发展的需要,遵循国家有关,确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额度。一些国所考虑家长承受力,采取按收入状况分档次向家长收取费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还可以争取效益好的企业、公司赞助等办法募集经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社区为幼儿园提供生源和食、住和活动等条件,并输入人力、物力与资金。社区兼为兴办教育的主体与教育受益者和服务对象,有权对幼儿园工作发表意见,参与管理和进行经常性评价监督。幼儿园管理者要主动吸收社区成员,包括幼儿家长参与管理,注意发挥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可以定期向家长及社区通告工作情况,汇报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听取社区公众的意见、建议,与社区共同规划幼儿园发展前景井研究计划实施的措施。社会公众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发挥教育力量和资源作用,同时社会公众的监督制约无疑可以对园所形成一定的外部压力,促使其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增强服务意识,调整和改进幼儿园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管理成效。
(二)积极探索幼儿园为社区服务的措施途径
幼儿园作为社会整体系统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社会、社区的支持而得到发展,同时又承担着服务社会,特别是为所在社区服务,满足其教育需求的职能。以往对前者强调得多,主要是从教育系统自身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要求社会提供支持,仅限于社会为教育的单向援助、服务,而后者则往往被忽略。学前教育囿于封闭体系中,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同时也无法实现教育所担负的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幼儿园必须走出本系统的垂直封闭状态,要注意了解所在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公众的希望与追求,了解其对学前教育的多种需要,研究分析社区特点与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掘和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主动为社区服务,从而实现幼教机构与社区的双向互动,双向服务,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应当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使学前教育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为以往由国家、部门包办而缺乏活力的幼儿园带来了压力与动力。幼儿园必须主动迎战,积极探索走向社会并为之服务的措施和途径,有效发挥幼教机构所应有的社会功能,与此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l、努力完成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幼儿园是保教幼儿的机构。幼儿园首先必须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新世纪的建设者在学前阶段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家长服务,为满足社区需要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是幼教机构的根本任务。
在为幼儿服务,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国实际,尽可能满足家长需求,为家长服好务。特别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要是多元化的,幼儿园应了解这种需要情况的变化和多样性,尽可能地给与满足。如在服务类型方面、在招生时间上,为家长提供便利;在收费方面,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家长的承受能力;对有特殊需要的家长,提供提前入园或延迟离园等延时服务;对家长的一些特殊困难和要求,可以依本国人力物力等条件,采取适当办法帮助解决,如提供双休日、节假日收托,24小时服务,接送服务等。
2.实现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社区共享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园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社区居民与儿童提供更多教育与服务。
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是社区共有资产,是取自于社会特别是社区,自然也应用之于社会、社区。园所管理者要破除部门所有观念,开放办园,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用。幼儿园的房舍、场地、教育设施设备等在保证正常教育前提下,可以对社区开放,为社区内散居儿童及其家长,提供 定的教育条件。如适当开放园所场地材料,搞周日开放日,吸引散居幼儿的家长来园活动;开展玩具、图书借阅等活动;又如办家长学校、家教辅导班等,充分刊用幼儿园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扩大学前教育的受益范围。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一些地方特别是大中城市出生率下降,相应地带来了幼儿园生源减少的问题。为此,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调整招收儿童的年龄范围,还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如有组织地开展向2岁以下儿童提供半日保育教育的服务,也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等。这些措施既为社区内散居低龄儿童提供了一定的教育,也使家长有机会相互交流学习,并对幼儿园教育有所了解,从而为日后正式送幼儿入园接受小规机构教育打下基础。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以依什区需要考虑开展临时收托服务。一些幼儿园利用本园的人员与设备条件等,在平时为部分小学生提供小饭桌、假日组织活动小组等,也是服务社区的好形式。
幼儿园的场地在周日、晚间等,还可用于为社区文化教育服务,如搞社区文娱体育活动或办夜校、职业培训班等。开展此类活动应注重管理,建立制度,并有相应的卫生安全措施等。幼儿园还可以在节假日或定期与所在什区合作进行联谊活动,增进双方的相互联系与了解,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
3.履行幼教机构的社会宣传职责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还承担着宣传的任务。要把向所在社区及公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正确教育思想观点的指导和影响,传授科学育儿知识作为自已服务社区的重要任务。从社区学前教育即大教育观点看,幼儿教育对象不仅限上机构内的幼儿,而应扩大到什区公民,幼儿教育要注重提高社区成员的教育意识。幼儿园要注重发挥正规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向社会进行教育和宣传,影响家长乃至社区公众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树立“儿童优先”“尊重儿童”的公民意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如园长或保教主任可以在社区内组织讲座、开展家教热线,对家长日常育儿中的疑难予以指导;办家长学校,系统宣传传授科学的家教知识方法等,使幼儿教育得到更广泛的理解、支持,并推动家庭、教育、社区一体化建设。
4.发挥社区精神文明阵地的辐射作用
幼儿园是文化教育机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园风建设,在社区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发挥社区精神文明阵地的影响作用,为创设良好的社区公共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教育机构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
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要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如参加社区服务性机构和工作,参加教师家长联席会、家长委员会及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与社区及公众建立并保持长期持续不断的联系,加强相互沟通了解,逐步培养起相互间信任和配合协作的良好关系,共同搞好社区幼儿教育事业。
对社区一些公益活动,如社区环境地段卫生、社区植树绿化、社区交通安全及社会治安等活动,幼儿园一定要主动关心,配合支持,并积极参与。
幼儿园一定要注重转变观念,摆脱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消极无为、等待依靠的惰性.走出就教育谈教育,注重单一正规化教育的狭窄思路。振奋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启动内部活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幼儿园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努力尝试创造多种服务社会、社区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在为社会尽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社会的支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自我发展的实力。幼儿园要有所作为,就要坚持改革,要把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外部关系的调整、协调结合起来,才能带来幼儿园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主动搞好社会协调,发挥综合整体效益
幼儿园要特别注重搞好对外协调,处理好幼教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本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各方面的关系,主动适应并改变外部环境,不断提高园所管理成效。幼儿园要协调好与上级行政领导部门的关系,搞好家长工作和处理好与前后阶段教育机构间关系的协调,以及搞好园所与所在社区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和联系,使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对幼儿实施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影响,并共同创造有利干教育的和谐社区环境。
幼儿园还要注意处理好与社区环境的协调,有效地组织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挥其优势,消除本地传统风俗中的消极因素,抵制不良影响,使幼儿园教育与发展更符合教育规律和本地实际需要,更具特色。
一些办园时间较长、信誉较高的教育部门主管和指导的幼儿园、社区中心园等,应注意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在社区教育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例如,这类管理规范、人员素质高、教育质量较好的园所可以以其优势对社区内其他多种幼教机构与组织形式,如非正规学前教育等发挥指导作用,可以建立固定联系,或形成教研网络,培训师资,指导多种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交流、观摩学习等,带动本地区幼教质量的不断提高。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管理类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习笔记 幼儿园与社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zkw.cn/)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课程中心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贵州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