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贵州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http://zsksy.guizhou.gov.cn/)为准 登录  网站导航

贵州自考网

自考热线:400-0929-629

2005年4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资料

编辑整理:  贵州自考网 发表时间:  2018-05-23   【   点击数:

第一章

一、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P.3

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常常被人误解。误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地以为,政治经济学是既讲政治也讲经济的学科,是政治加经济。另一方面的误解,是以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P.3~P.4

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P.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凝固的学说,也不是某种教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提供给我们的首先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制度的科学方法。P.8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11


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P.11~P.12

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研究的对象。P.12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P.13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P.16

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其次,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P.17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日益丰富,生产效率逐步增长;(2)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3)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4)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过程其他方面,如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因是:现代生产越来越依*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促进现代生产效率提高的各种生产要素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效能的提高也越来越依*科学技术的进步。振兴我国经济,首先要振兴科学技术,加速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

2、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P.16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第二,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只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创造某一种新的经济条件,可以改变甚至消灭一种原有的经济条件。随着原有的经济条件的消灭,以此为基础的原有的经济规律便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经济条件产生了,在新的经济条件基础上就出现了新的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创造、改变或消灭经济条件的行动本身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必须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来进行。

3、为什么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重视生产力状况?P.17~P.1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重视生产力的状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既定前提的,是紧密结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第二章

一、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是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在商品经济有了相当程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P.26

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P.27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第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P.29~P.30

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P.31~P.33

具体劳动同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无关,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P.34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有差别、有矛盾的。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P.35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P.35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P.36

劳动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而劳动时间又是以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来计量的,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多少。P.3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所决定。P.36~P.37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P.38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P.39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39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存在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P.39~P.40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P.41~P.45

等价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P.42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P.46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想像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如中国的1元分为10角,1角分为10分,这种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叫做价格标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P.47~P.48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P.49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过多,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P.49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起着蓄水池的作用。P.5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商品的赊购赊销形式。这样,在商品买卖以后,当赊购到期需偿还贷款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此外,支付租金、工资、利息、税款等等的货币,也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P].51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P.52

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执行三方面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二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三是作为社会财富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P.52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P.53

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不相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因为:首先,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其次,一定时期之内在总体上价格与价值相等,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P.53~P.54

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P.58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P.33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对于商品的生产者来说,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得其价值;对于商品的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其使用价值。价值的获得者必须给消费者让渡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获得者必须给生产者让渡价值。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既得到商品的价值又得到它的使用价值。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通过商品交换解决的。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得到了使用价值。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其原因是: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的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试从货币的产生说明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既不是有智慧的人发明的,也不是人们协商的产物,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和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价值形式经过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到货币形式。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表明:货币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4、简述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具体表现在:第一,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第二,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第三,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5、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所谓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的各个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市场的各种要素,一般又称之为市场的各种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它们的联系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能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的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规律,等等。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因为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又趋于一致,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可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等。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因为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这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3)竞争机制。竞争机制能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有利于实行优胜劣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主要是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承担各种风险。同时要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消除各种垄断行为。

总之,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也就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待续)

答案中比较长的建议作简答准备,即只记住要点,其他临场发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答案雷同。

第三章

一、选择题: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其次,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P.65

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他必须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出卖劳动力为生。P.66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P.67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P.67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2)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P.67~P.68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P。69

 


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P.70

m’=m/v也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不过第一个公式采取了物化劳动形式,第二个公式采取了活劳动的形式。P.73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因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内伸缩。首先,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其次,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生理和道德两个因素。P.74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P.75

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仍然是由该企业的工人创造的。P.7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初期,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P.76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P.78

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P.78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1、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2、实际工资有时提高,有时降低,但从长期来看,仍呈提高的趋势。P.80

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P.80

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P.81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P.83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P.83

劳动力的不断买卖只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P.84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单个资本的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P.87

资本集中,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P.87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大量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相对过剩人口可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间歇式发展的需要。第二,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统治和剥削。P.89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形式:1、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2、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3、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P.89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却生活极不安定,工作和生活没有保证,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人陷于依*救济的贫困境地。P.8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社会经济条件:一是有大批的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二是大量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P.90

资本原始积累是资产阶级运用一系列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并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P.91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的,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的一部分价值。(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②劳动力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如何理解“资本一般”?P.71

“资本一般”是指资本的一般性质或资本的共性。按照马克思的论述,资本有如下共性:1、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2、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3、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3、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因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降低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当上述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时,生活资料价值便会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4、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P.81~P.82

(1)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创造的。(2)不仅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而且全部资本归根结底都是由工人创造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的需要,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P.85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3)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增大。(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6、什么是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表示。

第四章

一、选择题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1)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2)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P.100~P.101

一年内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n=U(年)/ u(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P.102

非劳动时间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和停工时间。P.103

减少非劳动时间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性库存;二是采用新科技、新工艺,尽可能缩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三是尽力减少停工时间,可实行一个工作日两班制或三班制,提高劳动资料的利用率。P.103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P104

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无形磨损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另一种是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P.105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1、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的影响。2、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影响。P.107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P.107

年剩余价值量可用如下公式表示:M(年剩余价值量)=m’·v·n(流动资本的周转次数)。P.107

年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为:M’=M/v=m’·v·n/v=m’·n。P.108

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P109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P109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就是要考察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补偿有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P.110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I(v+m)=Ⅱc,I(c+v+m)=Ic+Ⅱc,Ⅱ(c+v+m)=I(v+m)+Ⅱ(v+m) 。P113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I(v+m)> Ⅱc,Ⅱ(c+ m-m/x)> I(v+m/x)。P.114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I (v+△v+m/x) =Ⅱ(c+△c),I (c+v+m)=I (c+△c) +Ⅱ(c+△c),Ⅱ(c+v+m)=I(v+△v+m/x)+Ⅱ(v+△v+m/x)。P.117

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P.118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P.1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P.11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次,这一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P.120

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具有以下特点:(1)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特征不如二次世界大战前明显。(2)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振荡不如二次世界大战前严重。(3)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出现了所谓的“滞涨”。P.122

二、简答题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职能形式是什么?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购买阶段。产业资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由于这一阶段购买的是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力的生产资本,因而这一阶段的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成了资本循环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货币既执行了货币的职能,又执行了资本的职能,所以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职能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生产阶段。资本家使用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由于这一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采取的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的成果成了包含有剩余价值的产品,同时也就成了商品形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由于这一阶段生产了剩余价值,因而它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销售阶段。把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阶段上销售的商品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因此,它不仅是一般商品,而且是商品资本。商品资本的销售过程,不仅是价值形式转变的一般商品流通过程,而且也是商品资本的价值以及包含在其中的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这一阶段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常进行和资本家的命运,因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由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个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产业资本不仅具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功能,而且具有实现剩余价值的功能,产业资本决定着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并分别执行着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不是独立的三种资本形式,而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3、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P.101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资本流通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但二者又有不同:资本循环重点考察产业资本一次循环运动过程,揭示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而资本周转则重点考察资本不断连续循环运动的速度问题,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4、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的差别是什么?P.108

(1)概念的内涵不同:剩余价值率是一次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年剩余价值率则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2)两者的企业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剩余价值率则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两者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3)两者在数量上的差别:在一般的情况下,年剩余价值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5、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的构成的两个理论前提是什么?P.111

分解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具体来说,从实物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价值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这是第一个理论前提。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相对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二是生产生活消费资料的部类。这是第二个理论前提。

6、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P.110

首先,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正常运动的基础。其次,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是维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

7、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对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具有依赖关系的表现是什么?P.119

(1)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过程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要依赖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来提供;(2)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所提供的生产资料,都直接取决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需要;(3)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给本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最终也要受消费资料生产发展需要的制约。

8、为什么说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P.12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因为:第一,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准备了物质条件。第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前提。

第五章

一、选择题

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还是亏本的一个标志。P.125

生产成本这一范畴还可以说明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P.126

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取得了利润形态,即转化成了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它在外表上表现为整个预付资本的产物。P.127

P’(利润率)=m/C(预付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各部门的利润水平。(2)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大小。P.134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P.135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1)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的;(2)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P.137

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P.139

二、简答题

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在现象上表现为利润。

(1)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耗费资本即生产成本的增加额。(2)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为,资本家投入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但在物质上却是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发挥作用的结果。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取得利润的形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现象。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P.129

(1)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关系,因此,一切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如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压低工人工资等,都是影响利润率的因素。(2)利润率的高低,还要受到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在可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即资本有机构成高,则利润率降低,因为可变资本相对减少,在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剩余价值量减少;反之,则相反。(3)资本的周转速度快慢也影响利润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4)不变资本的节约也会影响利润率。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不变资本越小,即分母越小,则比值越大,即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利润率。

3、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不同的资本周转速度,因而等量资本投资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润率。由于资本的本质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所以各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从有机构成高而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有机构成低而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资本的流动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并由此进一步引起资本新的流动。资本的这种在部门间的流动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利润率趋于均衡、形成各部门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时才会停止。

所以,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但平均利润率绝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简单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4、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

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1)从生产价格的形成看,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2)在数量上,虽然从一个部门看生产价格和价值不一致,但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动。

5、平均利润形成后为什么还会有利润率的差别?

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但这并不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原因是,现实中,各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是有差别的,由于生产条件不同,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须按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于是,生产力水平高于部门平均水平,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先进企业,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原因在于,超额剩余价值不会被社会平均化,它转化为超额利润。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并不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不断地在部门内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第六章

一、选择题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P.141

商业资本的作用:1、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2、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3、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4、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P.143

商业利润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P.144

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销售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销售商品。这样,商业资本家就获得了产业资本家转让给他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P.145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可以增加商品的价值,并随着商品的销售和价值的实现得到补偿。如商品的保管费、运输费、包装费等。P.146

纯粹流通费用从价值上得到的补偿,就是从每年的剩余价值总额中扣除相应的部分。P.147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环过程中,职能资本往往会有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它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1、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2、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P.148

借贷资本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利息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P.149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P.150

利息率的高低的界限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的。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影响:(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高低。(2)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的比例。P.150

借贷资本自身并不能确定一个利息率高低的标准,利息率实际上没有一个经济上的内在客观依据,无从准确地界定利息率的数量。在这种条件下,利息率实际上只能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利息率的高低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如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的财政货币、借贷资本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等。P.151

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P.151

银行资本由两个部分构成: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P.152

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其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且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应相当于平均利润。银行利润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所构成的。银行利润的来源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P.152

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为联合资本经营方式。它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以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前提的。没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P.153

股份公司股票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不返还性。(2)流动性。(3)风险性。P.155

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P.156

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股息和存款利率,但股票价格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上股票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政府的财政税收和金融货币、经济周期的变动,以及政治、心理、投机等等因素。P.157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建立有多种形式,但概括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在西欧的普鲁士表现得最为典型,另一种在美国表现得最为典型。P.157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P.159

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首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其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表现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P.160

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P.162

形成级差地租I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由于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P.162

形成级差地租II的条件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P.163

绝对地租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P.16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一是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的扣除,二是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作为绝对地租。P.166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P.166

二、简述题

1、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可能性和条件是什么?P.142

可能性:(1)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2)产业资本家为了源源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他的资本必须有一部分经常在流通过程中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条件:(1)在产业资本家和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人之间形成特殊的分工,商品的销售成为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的独立业务,它不再由产业资本家来兼任。(2)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2、股份公司有哪些功能?

股份公司是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快速集中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短期内迅速形成大资本,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部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和资源配置。(2)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资本与经营才能的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法人治理结构,能有效地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3)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企业法人财产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等功能。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有哪些不同?P.158

(1)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和超经济的强制;而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体现着一种纯粹的契约关系。(2)封建地租在数量上一般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则只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剩余价值部分。(3)封建地租体现了两大阶级关系(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了三大阶级的关系(即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4、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P.165

(1)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它使得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又不高于其价值,从而产生了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绝对地租。(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它使得农产品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只能而且必须留在农业部门,而不转移到其他部门,从而形成绝对地租。(3)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5、简述资本主义地租与租金的区别。P.158

租金是指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地主交纳的全部货币额。租金除包括地租外,还包括:第一,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第二,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以及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第七章

一、选择题

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P.169

20世纪上半叶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即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辛迪加,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托拉斯,即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康采恩,即以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混合联合公司)。P.170

金融寡头就是掌握了金融资本,能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P.172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P.172

垄断利润的来源:1、来自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2、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3、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P.173

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垄断本身并不能创造一个价值原子。首先,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无限抬高到极大地脱离价值的地步。其次,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价格的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价值总额,垄断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必然和另外一些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对价值的反向偏离相对应。第三,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P.174

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因为:1、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2、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P.174

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原因:1、仅*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是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的。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即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经常性地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这在当代资本主义各国都依然是很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在当代表现得更明显。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P.17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归根到底是起因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理想的总资本家”的形式出现的,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P.178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P.182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P.18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P.183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P.18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外汇政策。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P.18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目标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具体地说,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实现的。P.184

二、简答题

1、简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银行作用的新变化。

(1)随着生产领域垄断的形成,银行领域也经历了从自由竞争到银行集中再到银行垄断的发展过程。(2)随着银行垄断的形成,银行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垄断的银行资本已从过去时代的普通借贷中介人,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由于大垄断企业与大银行之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金融关系,垄断的大银行不仅能够控制大企业的流动资本供给、生产规模的收缩与扩张、投资方向的确定,还能够通过掌握企业的往来账目和经营情况,对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垄断是作为竞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但是垄断的出现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甚至加剧了竞争。其原因在于:(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自然也就不能消灭竞争。(2)垄断时期,“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3)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属于次要地位,由垄断产生的竞争占有重要地位。

3、怎样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新殖民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种新形势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抛弃旧殖民主义的那一套统治方式,采用新的控制和掠夺的手法,即推行新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同旧殖民主义的区别在于:旧殖民主义是通过赤裸裸的军事侵略、扶持傀儡,直接控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为垄断资产阶级掠取高额的利润服务。新殖民主义则采用比较隐蔽的、间接的办法,主要是以经济渗透的办法,往往打着“援助”的幌子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受援国家的政治、经济;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其商品销售市场;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利用在先进科技上的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盘剥等等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可见,新殖民主义和旧殖民主义的本质是一样的。

4、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

具体原因:(1)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国内外市场;(2)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建立需要巨额投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这些单*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承担的,需要由国家投资和资助;(3)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权力机构来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4)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社会化,使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5)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客观上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来干预和调节社会生产,以克服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影响;(6)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阶级矛盾、分配不公现象总是引起社会的不安定,甚至威胁到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固,客观上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缓和社会矛盾。上述种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这就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持续发展。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主要形式?P.179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2)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主要形式有: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企业。(3)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使、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6、简述财政政策及其作用机制。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按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功能,可分为平衡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三类。平衡财政政策是财政支出应根据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既不要大量的结余,也不要较大的赤字,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对总需求不产生扩张和收缩的影响。紧缩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以致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抑制经济过热的目的。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减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进而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P.187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三个: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以增加或减少流通中货币的数量。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流通中货币数量的目的。三是再贴现利率政策。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请中央银行再贴现时的利息率。如果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价证券去贴现,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反之则相反。

8、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另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进一步加深。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2)资产阶级国家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3)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得以协调实现,从而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4)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以及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的矛盾。(5)通过国际间的调节,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一些协调和缓解。

第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1)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财政支出增大,加重了广大人民税负,进一步削弱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最终形成经济的“滞胀”局面。(3)国家借助于发行公债增加财政收入,制止私人信贷膨胀,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果使公私债台高筑,加剧财政金融的危机。(4)国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造成严重的亏损,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第八章

一、选择题

从资本形态上来看,资本输出大体上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P.195

二战后,资本流向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P.196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为主。P.197

二战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国际化中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P201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P.201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P.202

早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国际分工主要是所谓垂直分工,二战以来,出现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并进而从过去的在世界范围内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P202

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科技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造成产业部门在国际间转移,并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投资的增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集中了相当大规模的资本,可用来向国外投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它们多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资。P.203

二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P.204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与反映。其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等。P.205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三大支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P.205

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及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其实质仍然是为了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P.209

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1)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老殖民地主义制度的瓦解。(2)发展中国家的兴起。(3)美国由霸主变为盟主。(4)新工业和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5)旧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6)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P.209

在当今世界上存在富国和穷国的现实,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当年的海外扩张,殖民侵略和以后世代中继续对世界进行经济上的统治造成的。P.21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P.214

二、简答题

1、垄断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P.194

必要性:(1)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所谓“过剩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2)这些过剩资本的最佳投资场所是输出到国外,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

可能性:(1)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其他国家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并被卷入世界市场。(2)这些国家的劳动者也出现了分化,市场有充足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供给。(3)这些国家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发展近代工商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已有所建设。(4)处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本身的金融业、信用制度的发展,交通通讯设备的现代化,为资本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大规模输出资本成为可能。

2、怎样认识资本输出的实质和资本输出的作用与影响?P.195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1)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2)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手段。(3)资本输出可以带动商品输出。(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成为它控制所在国家经济的工具。资本输出给输出国也带来严重后果:使输出国的食利者阶层人数剧增,进而成为“食利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停滞趋势,出现产业“空心化”;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投资场所,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加剧。

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作用与影响:(1)使其自然经济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使输入国受控于他人,国民经济发展服从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掠夺的需要,并使输入国经济单一化和畸形发展,甚至导致在政治上从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如果输入国坚持独立的主权和独立自主原则,虽然要给资本输出国以“贡献”,但可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资本输出给输出国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P.196

(1)资本输出带来的巨额海外收入,使输出国成为坐吃其他国家人民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食利国。这又是引起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2)资本输出造成大量资本外流,必然使其国内许多领域因垄断或利润低而得不到投资和发展。(3)资本输出还会造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激烈地争夺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的斗争,加深它们之间的矛盾。

4、新殖民主义有哪些统治手段?P.2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主要手法是:(1)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渗透,极力维护旧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保持对它们的依附性。(2)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在技术转让中实行种种限制,以保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对它们的依附关系。(3)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剥削、掠夺,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4)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并借助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关系。

新殖民主义的种种统治手法也是造成当今国际社会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5、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202

20世纪8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地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其原因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本可以更加灵活地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国际贸易活动能更加便捷地进行。(2)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加。

6、贸易全球化。P.203

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使各国交流产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了;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7、什么是跨国公司?怎样评价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金融等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垄断企业。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目前,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中居支配地位。(2)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发展又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全球化。(3)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通过遍布国外的子公司,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植为跨国公司服务的政治代理人,建立“国中之国”。

8、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P.212

当今世界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如下经济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2)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现代经济与大量的传统经济并存。(3)经济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或多或少的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4)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在经济发展中,很大程度上依附发达国家。

第九章

一、选择题

垄断统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表现在:1、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2、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3、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P.219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即迅速发展的趋势和停滞的趋势。

第一,经济迅速发展趋势:(1)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是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2)垄断统治并不能排除竞争,各种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和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4)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开展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停滞的趋势:(1)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竞争压力,通过规定垄断价格,独占原材料来源和商品销售市场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因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在一定程度上减弱。(2)垄断造成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因为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会导致垄断资本家现有的固定资产贬值,垄断资本家就在生产中阻碍使用和推广新技术。

2、哪些事实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

(1)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成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2)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又一次调整,是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自我“扬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对国民经济进行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缓解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3)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一步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第十章

简答题

1、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为什么具有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

(1)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是一个自觉的、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的过程。一般地说,任何社会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也会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比例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比例性,主要是通过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来实现的。(2)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归根到底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只能是相对平衡,合理的或正常的生产过剩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再生产所必要的物质储备。(3)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把计划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保持经济运行的计划性和比例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

(1)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条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要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为转移。(2)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一般条件还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各章一般了解题目

第一章

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9、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

4、为什么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5、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0、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第三章

3、试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5、资本家为什么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工资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11、为什么说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13、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可以发现它背后的哪些真实内容?

15、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6、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7、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了什么?

第四章

2、为什么说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6、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和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是什么?

11、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18、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第五章

1、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什么意义?

2、资本家为什么不以实际耗费的劳动来计算生产成本,而以资本的耗费来计算生产成本?

4、利润为什么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

5、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差别是什么?

10、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是什么?

11、为什么说平均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第六章

1、什么是商业资本?它有哪些作用?

第七章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5、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是否依然发挥作用?

7、如何理解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8、垄断价格是怎样制定的?

11、为什么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16、怎样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

18、怎样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第八章

7、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11、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是怎样实现其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垄断的?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14、美、日、欧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如何?

第九章

2、如何正确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4、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历史过程?

5、为什么说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6、怎样认识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

7、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第十章

4、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7、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经济类 2005年4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资料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zkw.cn/

本文地址:http://www.crzkw.cn/zl_jjl/3601.html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贵州自考网课程中心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原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03706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