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二
编辑整理: 贵州自考网 发表时间: 2020-10-27 【大 中 小】 点击数:
第二章 服饰民俗
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2)西周时期:上衣下裳,腰间束带渐宽,衣身出现宽博的式样。
(3)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和胡服出现。(胡服: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4)西汉时期: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穿。另一变化就是冠式。
(5)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大规模渗透,形成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
(6)唐代:吸收胡服特点,男子在日常生活中穿圆领袍、穿长靴。
(7)元代:蒙古统治了中国。蒙古男女均穿宽大长袍,用带子束腰,但女装左衽,男装右衽。男子头戴笠子帽,归罪妇女必戴T型姑姑冠。
(8)明朝:禁胡服,恢复唐代的衣冠服饰制度。为粉饰太平,寓意"六和一统”,出现了瓜皮帽,由六片罗锦制成。
(二)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1)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国统治,男子服饰首先是"剪辫子革命”。(2)就是长衫队列里,加进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女子流行旗袍,青年中学生流行短衣短裙。(3)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流行"列宁装”、"布拉机”。(4)文革时期是中国服饰的倒退期,男女穿军服或蓝灰黑服装。(5)改革开发后,西装、夹卡衫,高跟鞋等。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文学类 2020年贵州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zkw.cn/)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贵州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