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十七章
编辑整理: 贵州自考网 发表时间: 2018-05-23 【大 中 小】 点击数: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这一章的内容简直象哲学,太抽象,很难抓住重点。
第一节天人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 、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性的观点,它既涉及现实世界的意义,也指向理想的境界。不同时期的文化创造,总是受到特定的价值观的范导,文化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价值理想的外化和对象化。价值观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2 、从儒家的价值取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
3 、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天即广义的自然,人即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天人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天人之辩是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逻辑起点。
4 、原始儒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5 、儒家对主权职能的理解,往往与天命的观念纠缠在一起。
6 、儒家的仁以孝悌为本,更多地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制约;墨家则主张“兼爱”,它超越了宗法关系。
7 、道家认为自然本身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需经过人化的过程。强调无以人灭天,有一定的价值。
8 、命力之争作为天人之辩的展开,核心是人的自由问题。
9 、道家强调主体在世的原则是“无为”。
10、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人应该抗争。
11、广义的天人之辩还涉及天性与德性的关系问题。
12、儒家强调人与兽的区别,要求由野而文;道家则将同与禽兽视为至德之世。
第二节群己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 、儒家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主张修己以安人,即自己要加强修养,在此基础上,要成就他人,成人要成为自我完善的一个部分。
2 、群体原则体现于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和”的要求。
3 、道家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给予更多的关注。将自我认同提到了突出地位,老子指出:自知者明。
第三节义利、理欲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儒家主张,义以为上,同时,也肯定利的合理性。
2 、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因此,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是明显地有着负面导向作用的。
3 、从价值观上看,义利之辩首先关联着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墨家重义的外在价值,认为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带来功利的效果。义,利也。
5 、法家赋予功利原则以更极端的形式,认为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
6 、义与利的关系进而展开为理性要求与感性需要的关系,即所谓的理欲关系。
第四节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1 、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的价值理想,最终落实于人格理想。
2 、儒家注重的是人格的内圣的规定。内圣首先表现为善的德性,而善又以广义的仁道精神为其内容。
3 、仁首先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关心、真诚相待;此外,“克己”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仁的要求。
4 、儒家认为,仁和知总是联系在一起,无知则不仁。
5 、从人格取向上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外王”,即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6 、儒家将仁与知规定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品格,由此而确认了仁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
7 、相对于儒家的善,道家更多地强调理想人格要有真的品格,其人格典范被称之为真人。
8 、道家以为,人格的真首先表现为合于自然,达到逍遥之境。
9 、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的矫饰,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
这一章的内容简直象哲学,太抽象,很难抓住重点。
第一节天人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 、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性的观点,它既涉及现实世界的意义,也指向理想的境界。不同时期的文化创造,总是受到特定的价值观的范导,文化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价值理想的外化和对象化。价值观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2 、从儒家的价值取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
3 、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天即广义的自然,人即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天人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天人之辩是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逻辑起点。
4 、原始儒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5 、儒家对主权职能的理解,往往与天命的观念纠缠在一起。
6 、儒家的仁以孝悌为本,更多地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制约;墨家则主张“兼爱”,它超越了宗法关系。
7 、道家认为自然本身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需经过人化的过程。强调无以人灭天,有一定的价值。
8 、命力之争作为天人之辩的展开,核心是人的自由问题。
9 、道家强调主体在世的原则是“无为”。
10、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人应该抗争。
11、广义的天人之辩还涉及天性与德性的关系问题。
12、儒家强调人与兽的区别,要求由野而文;道家则将同与禽兽视为至德之世。
第二节群己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 、儒家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主张修己以安人,即自己要加强修养,在此基础上,要成就他人,成人要成为自我完善的一个部分。
2 、群体原则体现于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和”的要求。
3 、道家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给予更多的关注。将自我认同提到了突出地位,老子指出:自知者明。
第三节义利、理欲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儒家主张,义以为上,同时,也肯定利的合理性。
2 、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因此,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是明显地有着负面导向作用的。
3 、从价值观上看,义利之辩首先关联着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墨家重义的外在价值,认为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带来功利的效果。义,利也。
5 、法家赋予功利原则以更极端的形式,认为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
6 、义与利的关系进而展开为理性要求与感性需要的关系,即所谓的理欲关系。
第四节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1 、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的价值理想,最终落实于人格理想。
2 、儒家注重的是人格的内圣的规定。内圣首先表现为善的德性,而善又以广义的仁道精神为其内容。
3 、仁首先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关心、真诚相待;此外,“克己”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仁的要求。
4 、儒家认为,仁和知总是联系在一起,无知则不仁。
5 、从人格取向上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外王”,即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6 、儒家将仁与知规定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品格,由此而确认了仁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
7 、相对于儒家的善,道家更多地强调理想人格要有真的品格,其人格典范被称之为真人。
8 、道家以为,人格的真首先表现为合于自然,达到逍遥之境。
9 、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的矫饰,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文学类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十七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zkw.cn/)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课程中心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贵州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