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贵州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http://zsksy.guizhou.gov.cn/)为准 登录  网站导航

贵州自考网

自考热线:400-0929-629

视觉传播(专科)专业课程《00673素描》考试大纲

编辑整理:  贵州自考网 发表时间:  2021-03-10   【   点击数:

素描的理论与实践   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0673)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素描”是广播电视大学大专美术(教育)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大量的素描写生练习,掌握一定的素描艺术造型技能。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Ⅱ  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第一章 素描的概述  
                        (本章为重点章节)
识记:在美术类专业开设的诸多美术课程中,《素描》是第一门开设的课程,它是其他美术课程的基础,在造型艺术的大厦中起着奠基立柱的作用。
理解:素描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写生练习,逐渐掌握技巧,建立起基本的空间观念,掌握基本的立体造型规律。
综合运用:教师要选择和布置好写生用的静物,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利用作品范例向学生介绍写生技法,在写生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进行一定的临摹练习并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素描写生练习作业。
 
第二章 素描教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为重点章节)
识记:通过立方体写生、圆球体写生以及各种几何形体组合的写生练习,掌握它们的造型刻画技法。
理解:通过简单的静物组合写生练习,掌握较简单的素描静物写生构图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技法,能画出具有一定真实感的形象。
综合运用:通过静物组合写生练习,掌握素描中肌理质感的表现技法和素描的形式语言。
 
 
第三章 素描教学的必然性
综合应用: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艺术形态。
 
第四章 素描教学的基本任务
(本章节为重点章节)
识记:通过静物组合写生练习通过简单的石膏头像写生练习,理解人的头部和面部可以看作多种几何形体的组合,理解明暗调子的形成规律,初步掌握素描石膏头像的表现形式、表现技巧以及空间气氛的营造。
理解:素描有着宽广的涵义,它是指"逻辑上彼此联系的细节总和,通过素描帮助创造完整丰富的艺术形象”,是除了色彩画以外的所有单色画(以黑白画为主)。
综合运用:以理论先行指导学生实际写生教学,使学生对素描的基本概念和一些与素描有关的基本知识(如透视、解剖、明暗、结构、空间、重量感等)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进行素描写生练习。
 
第五章 素描教学的重要目标
识记:对事物的表现由被动变主动,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同时多倾向于形式的探索。
 
第六章  素描教学的特点
(本章为重点章节)
识记: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理解:本章旨在培养学生对构图、透视、形体、结构、明暗层次、质感、空间、虚实等基本素描概念的学习,并在写生练习中加以实践。培养学生细致、敏感的观察力和灵活处理画面的技能,使学生学习丰富的表现技法。
综合应用:使学生正确掌握空间、体积、质感的表达,学习丰富的艺术语言,给学生自由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七章  素描教学的定位
识记:教学要求理论指导与自我实践相协调,知识点讲授与作业辅导相结合。
理解: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的审美知觉,培养他们勤与思考、善于表现自我感受的能力,并加以引导。
 
第八章  素描教育的教学关系
理解:空间关系是体现学生对物体结构的理解,透视认识,虚实效果的最后处理程度,是素描静物完成后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在空间关系的表现上,物体的轮廓虚实,物体和环境在色调上的深浅关系都非常重要。
 
第九章  素描教育的方法(上)
(本章为重点章节)
识记:通过静物的研究与写生,正确掌握科学的透视关系,结构关系。
理解:培养学生细致、敏感的观察力和灵活处理画面的技能,使学生学习丰富的表现技法。
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构图、透视、形体结构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规范艺术语言。
 
第十章  素描教学的方法(下)
(本章为重点章节)
识记:本章旨在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解剖结构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雕刻复制品的写生,体会优秀作品的艺术气质,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美感
理解: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善于选择不同的表现角度。长期作业的全因素素描与短期作业的结构素描相结合,灯光作业与自然光作业相结合。石膏像中融合静物练习,打破单一写生,使画面带有一定的创意和表现空间。
 
第十一章  素描教育的学习方法
(本章为重点章节)
识记:理论联系实际,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
理解:结构素描是认识物体本质的最好方法,通过它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头部的内部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的关系,明了形体结构是解剖结构的外在体现,是表现的重点。
 
第十二章  素描教学的管理
识记:把物体及环境按照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全因素素描,是相对完整的表现物象及其所处环境,是通过深入细致的调子处理完成的作业,是锤炼技巧,培养严谨态度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素描必备的能力之一。
理解:因此本节学生要明了虚实关系的相对性,真实不变的物体起伏关系与光影之间的主次问题。

第十三章  素描教学保障
理解:把握住整体明暗规律,区分大的明暗区域是处理此节作业的有效手段。
 
第十四章  素描教学的评价
(本章为重点章节)
识记:真人写生,生动自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前一段学习中的技能充分运用到这一章的写生中,同时,锻炼学生灵活的表现能力。
理解:提供充足的资料图片供学生观阅,体会优秀的素描作品的艺术语言与艺术魅力。
 
第十五章   素描教学实践的回顾与展望
识记:提供充足的资料图片供学生观阅,体会优秀的素描作品的艺术语言与艺术魅力。教师多示范教学,同时教师应高瞻远瞩,适应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个性与作业中的优点,并加以引导。
理解:根据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该课程是美术学专业方向的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美术学方向的学生学习的全面性方面不可缺少的科目之一。执行本大纲应注意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意见
               一、对有关能力层次要求诸术语的解释
本大纲对于整个教材作了梳理,同时也考核需要落实的要点。
(一) 识记的要求,就是能够记忆、识记。
(二) 理解的要求,就是能够解释、把握、概括、理解和归纳、
(三) 综合运用的要求,就是能够加以论述、分析、综合和识记操作。
 
               二、关于教材
本课程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所使用的教材是:
何海燕编著的《色彩》,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十二月版。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 认真阅读本文大纲,明确考核内容范围和考试目标。
(二) 了解题型,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
               四、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一) 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以本大纲为据,试卷的内容和材料均取自"何海燕编著的《色彩》,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十二月版。”
(二) 本大纲已经规定了试卷试题的考核目标和能力层次。
(三) 试卷的内容和能力层次及简易程度已经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办公室编写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手册》之规定,即2:3:3:2的原则命题。
(四)因是设计类专业课程,故考试考核的内容和成绩为平时的实践习作。
(五)考试方法及时间:以平时课堂时间制作为准,通过3次平时练习和一次次大作业作品打分(百分制),前3次平时练习占总成绩的百分之60,最后一次大作业占总成绩的百分之40。
(六)考核办法:考生按考试内容要求,设计出考核科目的效果图,经3位评委老师审评后,分别给出成绩,取平均分为终结成绩,填入该科实践性考核成绩。
 
附录
题 型 举 例
平时练习:画三幅半K的素描静物、人像写生。
大作业:画一幅全K的素描想象创意写生。

考试大纲下载
00673 素描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资料下载 视觉传播(专科)专业课程《00673素描》考试大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zkw.cn/

本文地址:http://www.crzkw.cn/download/23798.html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贵州自考网课程中心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原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03706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